《國際要素集聚論》以理、以論、以例貫穿全書,以樸實的語言敘述,行文邏輯特點突出,在編排上有專欄、重點案例、趨勢圖表等內容,這就使得它能夠為更廣大的讀者所接受;另外,此書沒有大量使用那些令讀者望而生畏的術語、符號,更沒有各種複雜模型的堆砌,高深的數學方法的推導,而是將複雜的經濟現象簡明扼要、有序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形式規範,可讀性強,易於使人們對於所講述的內容看得見、摸得著、讀得懂;力圖使讀者了解真髓,便於課堂教學與自學,掌握《國際要素集聚論》的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際要素集聚論
- 作者:范雲芳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5.00
- 外文名:The Agglomeration Theory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3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際要素集聚論》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值得認真一讀。
作者簡介
1964年生,陝西富平縣人。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架構
第三節研究方法
一規範研究方法
二實證研究方法
三比較分析方法
四調研方法
第四節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理論回顧與文獻綜述
第一節國際分工與比較優勢理論的演進
一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
二新貿易理論
三後發優勢理論
四競爭優勢理論及研究進展
五“比較優勢陷阱”理論
六近年有關中國比較優勢的爭論
第二節要素集聚理論的演進
一生產要素理論
二要素集聚理論
三馬克思的資本集中理論
四集聚經濟理論
五要素集聚的乘數效應
六要素集聚研究的最新進展與評價
第三章要素集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要素集聚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要素集聚的內涵及特點
二要素集聚力
第二節要素集聚的動因分析
一主觀動因分析
二客觀因素分析
第三節要素集聚的途徑與機制
一要素集聚的途徑
二要素集聚的方式
三要素集聚機制
第四節影響要素集聚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是要素集聚的首要因素
二市場是要素集聚的主導因素
三技術是要素集聚的關鍵因素
四影響要素集聚的其他因素
第五節中國要素集聚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制度創新是中國要素集聚的重要推動因素
二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要素集聚的持續推動因素
第四章要素集聚對國際分工的作用研究
第一節要素集聚推動了國際分工體系的建立
一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體系的建立
二跨國公司在國際分工中的要素集聚效應
三要素集聚推動了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全球化
四全球化已經成為新的要素集聚機制
第二節要素集聚推動了國際分工形式的多樣化
一國際分工形態的演進
二要素集聚導致價值鏈國際分工
三要素集聚促成外包和離岸經營的興起與發展
四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崛起
第三節要素集聚的負效應分析
一要素集聚與全球經濟失衡
二要素集聚與金融危機國際傳遞效應
三要素集聚的非均衡性導致國際分工收益差異
第四節要素集聚對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作用研究
一要素集聚使中國融入全球生產體系
二要素集聚使中國不斷參與國際分工
三要素集聚提升了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四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收益分析
第五章要素集聚對比較優勢的作用研究
第一節要素稟賦與靜態比較優勢
一要素稟賦決定比較優勢
二科技創新提升要素稟賦的質量
第二節要素集聚增強比較優勢
一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稟賦
二要素集聚使比較優勢動態化
三要素集聚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
第三節要素集聚對中國比較優勢的作用研究
一要素集聚促進中國經濟全面發展
二要素集聚對中國比較優勢的作用
第六章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相互關係及例證
第一節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相互關係
一要素稟賦是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基礎
二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稟賦井提升國際分工地位
第二節要素集聚使荷蘭成就小國大業
一荷蘭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要素集聚荷蘭
三要素集聚促使荷蘭迅速強大
四要素集聚力下降促成荷蘭衰落
第三節要素集聚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一有效的要素集聚機制
二英國要素集聚力不斷增強
三英國霸主地位的建立
四要素散去促使英國走向衰落
第四節要素集聚使美國登上新霸主寶座
一要素集聚機制的建立和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國際要素集聚美國
三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第五節要素集聚在國家經濟強盛中的效應分析
一技術進步是集聚要素的物質基礎
二制度創新是要素集聚的關鍵
三市場機制是要素集聚的根本
四要素集聚力決定集聚要素的規模和質量
五政府干預越少企業發揮作用的空間越大
六要素集聚關係國家興衰
第七章要素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要素集聚與區域發展理論
一增長極理論
二不平衡增長理論
第二節要素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一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二要素集聚與區位優勢:幾個典型案例
第三節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一一以長三角和
珠三角為例
一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作用
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
三珠三角地區產業集群
四長三角地區與珠三角地區未來發展趨勢
第四節要素集聚與非均衡增長一一東西部經濟發展比較
一要素非均衡集聚
二要素集聚差異的原因
三要素集聚差異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八章利用要素集聚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第一節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一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評估
二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仍然較低
第二節中國的比較優勢
一中國的要素稟賦優勢
二中國的市場、制度和基礎設施優勢
第三節集聚國際要素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一正確定位企業和政府在要素集聚中的作用
二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
三完善集成與創新機制
四實施“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要素集聚戰略
第九章結論及今後的研究方向
第一節研究結論
第二節研究的不足及今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不足
二進一步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架構
第三節研究方法
一規範研究方法
二實證研究方法
三比較分析方法
四調研方法
第四節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理論回顧與文獻綜述
第一節國際分工與比較優勢理論的演進
一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
二新貿易理論
三後發優勢理論
四競爭優勢理論及研究進展
五“比較優勢陷阱”理論
六近年有關中國比較優勢的爭論
第二節要素集聚理論的演進
一生產要素理論
二要素集聚理論
三馬克思的資本集中理論
四集聚經濟理論
五要素集聚的乘數效應
六要素集聚研究的最新進展與評價
第三章要素集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要素集聚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要素集聚的內涵及特點
二要素集聚力
第二節要素集聚的動因分析
一主觀動因分析
二客觀因素分析
第三節要素集聚的途徑與機制
一要素集聚的途徑
二要素集聚的方式
三要素集聚機制
第四節影響要素集聚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是要素集聚的首要因素
二市場是要素集聚的主導因素
三技術是要素集聚的關鍵因素
四影響要素集聚的其他因素
第五節中國要素集聚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制度創新是中國要素集聚的重要推動因素
二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要素集聚的持續推動因素
第四章要素集聚對國際分工的作用研究
第一節要素集聚推動了國際分工體系的建立
一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體系的建立
二跨國公司在國際分工中的要素集聚效應
三要素集聚推動了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全球化
四全球化已經成為新的要素集聚機制
第二節要素集聚推動了國際分工形式的多樣化
一國際分工形態的演進
二要素集聚導致價值鏈國際分工
三要素集聚促成外包和離岸經營的興起與發展
四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崛起
第三節要素集聚的負效應分析
一要素集聚與全球經濟失衡
二要素集聚與金融危機國際傳遞效應
三要素集聚的非均衡性導致國際分工收益差異
第四節要素集聚對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作用研究
一要素集聚使中國融入全球生產體系
二要素集聚使中國不斷參與國際分工
三要素集聚提升了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四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收益分析
第五章要素集聚對比較優勢的作用研究
第一節要素稟賦與靜態比較優勢
一要素稟賦決定比較優勢
二科技創新提升要素稟賦的質量
第二節要素集聚增強比較優勢
一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稟賦
二要素集聚使比較優勢動態化
三要素集聚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
第三節要素集聚對中國比較優勢的作用研究
一要素集聚促進中國經濟全面發展
二要素集聚對中國比較優勢的作用
第六章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相互關係及例證
第一節要素集聚與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相互關係
一要素稟賦是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基礎
二要素集聚改善要素稟賦井提升國際分工地位
第二節要素集聚使荷蘭成就小國大業
一荷蘭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要素集聚荷蘭
三要素集聚促使荷蘭迅速強大
四要素集聚力下降促成荷蘭衰落
第三節要素集聚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一有效的要素集聚機制
二英國要素集聚力不斷增強
三英國霸主地位的建立
四要素散去促使英國走向衰落
第四節要素集聚使美國登上新霸主寶座
一要素集聚機制的建立和要素集聚力的形成
二國際要素集聚美國
三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第五節要素集聚在國家經濟強盛中的效應分析
一技術進步是集聚要素的物質基礎
二制度創新是要素集聚的關鍵
三市場機制是要素集聚的根本
四要素集聚力決定集聚要素的規模和質量
五政府干預越少企業發揮作用的空間越大
六要素集聚關係國家興衰
第七章要素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要素集聚與區域發展理論
一增長極理論
二不平衡增長理論
第二節要素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
一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二要素集聚與區位優勢:幾個典型案例
第三節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一一以長三角和
珠三角為例
一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的作用
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
三珠三角地區產業集群
四長三角地區與珠三角地區未來發展趨勢
第四節要素集聚與非均衡增長一一東西部經濟發展比較
一要素非均衡集聚
二要素集聚差異的原因
三要素集聚差異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八章利用要素集聚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第一節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一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評估
二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仍然較低
第二節中國的比較優勢
一中國的要素稟賦優勢
二中國的市場、制度和基礎設施優勢
第三節集聚國際要素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
一正確定位企業和政府在要素集聚中的作用
二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
三完善集成與創新機制
四實施“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要素集聚戰略
第九章結論及今後的研究方向
第一節研究結論
第二節研究的不足及今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不足
二進一步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競爭優勢是一國財富的源泉;2005年年底世界銀行發布的《國別財富報告》指出,生產財富的資本包括生產資本、自然資本和無形資本。自然資本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礦藏之類的無法再生之資源,以及耕地、牧場、自然保護區等。而無形資本是整體財富扣除生產資本與自然資本之後所剩下的部分,組成要素有人口的知識技能、特殊專長、社會互信程度以及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組織制度。其中無形資本對一國的財富增加最重要,特別是法治和教育是增加無形資本的重要因素。
(二)國際分工中的生產要素
1.生產要素與比較優勢
亞當·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貿易優勢來源於勞動生產率。國際分工中,每個國家都因地域自然條件,肯定存在著適於生產某些特定產品(如法國的絲綢、英格蘭的五金器皿和粗羊毛織物)。大衛·李嘉圖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最能保障整體利益的莫過於把總資本作最有力的分配,實行普遍的自由貿易”。按照比較成本差異進行國際分工,各國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都可獲得比較利益。根據赫克歇爾、俄林提出要素稟賦論(H—O模型),一個國家的產業選擇取決於要素稟賦,要素稟賦決定比較優勢;根據特定要素理論,特定要素的多少決定其比較優勢。要素不同,產業發展方向不同,在貿易中的比較利益就不同。
2.新要素分工論
20世紀中葉以後,新要素貿易理論誕生。依據這一理論,生產要素不僅僅是勞動、資本和土地,還應包括技術、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這些無形的“軟體”要素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基礎,且決定一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羅伯特·塞繆爾森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就是國家在發展新行業方面保持領先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看投入了多少土地、勞動力和資本,而是機智程度,即創造了多少精巧的設計和服務。
競爭優勢是一國財富的源泉;2005年年底世界銀行發布的《國別財富報告》指出,生產財富的資本包括生產資本、自然資本和無形資本。自然資本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礦藏之類的無法再生之資源,以及耕地、牧場、自然保護區等。而無形資本是整體財富扣除生產資本與自然資本之後所剩下的部分,組成要素有人口的知識技能、特殊專長、社會互信程度以及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組織制度。其中無形資本對一國的財富增加最重要,特別是法治和教育是增加無形資本的重要因素。
(二)國際分工中的生產要素
1.生產要素與比較優勢
亞當·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貿易優勢來源於勞動生產率。國際分工中,每個國家都因地域自然條件,肯定存在著適於生產某些特定產品(如法國的絲綢、英格蘭的五金器皿和粗羊毛織物)。大衛·李嘉圖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最能保障整體利益的莫過於把總資本作最有力的分配,實行普遍的自由貿易”。按照比較成本差異進行國際分工,各國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都可獲得比較利益。根據赫克歇爾、俄林提出要素稟賦論(H—O模型),一個國家的產業選擇取決於要素稟賦,要素稟賦決定比較優勢;根據特定要素理論,特定要素的多少決定其比較優勢。要素不同,產業發展方向不同,在貿易中的比較利益就不同。
2.新要素分工論
20世紀中葉以後,新要素貿易理論誕生。依據這一理論,生產要素不僅僅是勞動、資本和土地,還應包括技術、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這些無形的“軟體”要素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基礎,且決定一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羅伯特·塞繆爾森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就是國家在發展新行業方面保持領先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看投入了多少土地、勞動力和資本,而是機智程度,即創造了多少精巧的設計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