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際清償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一般指官方直接掌握的
國際儲備資產,又稱第一線儲備;廣義則包括一國從國外借入的
外匯儲備、該國商業銀行的短期
外匯資產和該國官方或私人擁有的中、長期外匯資產(主要指對外中
長期投資),又稱第二線儲備。目前一般傾向於狹義的解釋,將它等同於國際儲備資產。
衡量標準
一種觀點認為,以黃金
外匯儲備相當於若干月份的進口額為標準;另一種觀點認為,以當年應付外債本息占黃金外匯儲備的若干百分比為標準。凡符合標準的,皆視為具備正常的國際清償能力。也有經濟學家指出,一國
國際收支的變化趨勢、國內
國際經濟形勢的動向以及一國同
國際金融組織信貸關係的變化等,都會影響一國的國際清償能力,以某種比率或數量作為衡量標準過於簡單。還有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一國的儲備能夠應付國際收支惡化時的償債需要,而不必立即採取限制進口等
緊急措施,只在國內採取調整措施即可恢復國際收支的平衡,同時也不影響國家的對外信譽,那么達到這種要求的國家即可視為具備適當的國際清償能力。因此,
儲備資產並非越多越好,應在了解本國
國際收支情況的基礎上,並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使一國的儲備資產部分或大部分經常參加周轉。
第一線儲備
包括:①黃金,是保證一國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儲備,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但黃金的供應受礦藏和開採條件的限制,同時每年新產黃金還有相當部分成為私人貯藏和工業用金,並不能全部進入各國
官方儲備,所以各國官方儲備的黃金有逐漸減少的趨勢。②
自由兌換貨幣。
美元、德國馬克和
日元等自由兌換貨幣已成為
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有逐步形成三足鼎立的趨勢,但仍以美元為主。③
特別提款權,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成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它是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特別提款帳戶”上的一種帳面資產,成員國可憑此從基金組織提用資金。因此,特別提款權可以與黃金和
外匯並列,作為
儲備資產的補充。
第二線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