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文合作

水文循環的全球性和水系分布的流域特點, 決定了水文過程往往超越國界, 使得水文的研究和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減災、水環境保護中許多水文問題的解決需要國際合作與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水文合作
  • 外文名:InternationalHydrology Cooperation
1.國際組織,2.雙邊合作,3.國際合作,

1.國際組織

1.1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 負責氣象科技活動, 包括國際水文工作。“ 水文和水資源計畫”是世界氣象組織在水文領域活動的集中體現, 其目標是“在國家和國際尺度上, 套用水文以滿足水及其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的需要, 減輕與水有關的災害以及有效的環境管理”。這項計畫主要由世界氣象組織水文委員會負責制定和實施。
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畫(UNESCO IHP)
我國IHP國家委員會從1974年參加國際水文計畫以來,利用國際水文計畫在聯合國框架下多邊合作的優勢, 遵循“ 為我所用, 為我服務” 的原則, 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學術交流和合作,使我國IHP國家委員會的地位不斷提高, 正在成為我國水文水資源專家和學者聯繫國際的重要渠道, 傳播國際水文知識的重要平台, 為加強我國水文建設提供了國際經驗。
1.3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IAHS)
1922年在馬德里成立,原稱“國際科學水文學協會”,1971年改為現名。
宗旨:促進將水文學作為地球科學和水資源的一個方面進行研究;研究地球上水文循環和水、地面水及地下水、雪和冰,研究還包括它們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習性,它們對氣候,物理和地理因素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侵蝕和沉積作用及它們對水文循環的關係;檢查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水文方面的利用和水資源的管理及其變化;以合理利用水資源系統提供一個可靠的科學基礎;討論、比較及出版研究成果;加強和協同研究和調查國際合作所需的水文問題。

2.雙邊合作

我國陸地與14個鄰國接壤,自東北部按逆時針方向,依次為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陸界總長約2萬餘km。其間,廣泛分布著眾多的出入境跨界河流和邊界河流(以下統稱跨界河流)。這些河流的上游產水區大多位於我國境內,我國與相鄰國家存在著休戚與共的利益關係。長期以來,圍繞著跨界河流的防洪、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我國與周邊主要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密切的水文合作關係,為我國發展睦鄰友好外交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跨界河流水文合作工作始於上世紀50年代,歷經了漫長的過程,期間,伴隨著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政事政體的變化,跨界河流水文雙邊與多邊合作工作也在不斷適應、不斷調整和不斷發展。

3.國際合作

國際水文學計畫(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Program簡稱IHP)。IHP是1964年根據教科文組織第十三屆大會決議批准成立的水科學領域中一項重要的國際合作計畫。該計畫旨在開展國際性水科學研究,並進行水科學的國際培訓和信息傳播,以期提高各國政府決策人員和公眾對水科學的認識,加強會員國制定水資源總體規劃的能力,解決重大的水資源與管理問題和水有關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中國於1974年開始參加IHP活動,1975年成立了“中國國際水文計畫國家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水利部。IHP中國國家委員會代表我國政府參加教科文組織在水文領域的科研教育等活動的組織工作,參加了歷屆政府間理事會,是多屆政府間理事會成員或副主席。1984年7月,中國與教科文組織合作在北京成立了“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多年來,該中心舉辦了各種國際培訓班、研討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中國在人員培訓和河流泥沙治理技術領域的努力和成就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注意。1996年,中國代表團在IHP第12屆政府間理事會上提出在我國河海大學成立“國際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培訓研究中心”的建議被通過。1998年10月,“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在水文水資源及環境領域內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舉辦國際會議、結合熱點問題舉辦國際研討班,逐步發展到提供學歷教育,舉辦國際研究生班。中國在教科文組織IHP的工作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