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

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

《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是2010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
  • ISBN: 9787511206275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叢書名: 高校社科文庫平裝: 1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511206275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6.4 x 1.6 cm ; 281 g
ASIN: B003MUW5JE

內容簡介

《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研究》內容簡介:國際和中國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將國家形象傳播這樣原本屬於外交、外宣和大眾傳播的宏大議題,帶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開啟了一種國家形象傳播的“民間通道”,從而重新結構了國家形象傳播體系中各種傳播力量之間的博弈。國家形象,因此變成了各種符號在互動中編織的“百衲毯。”就中國國家形象而言,官方傳播和大眾媒介不管擁有何種權威,可主導但卻不能主宰;不管持有何種優勢,傳播者手中握有的只是編碼的權利,而非編碼的全部依據。編碼的另一半依據要到客群世界裡的國家形象里去尋找,要到傳者世界裡的國家形象和客群世界裡國家形象之間的認同與錯位中尋求,要尋求那些最能觸動客群心靈、並且能夠在他們心底紮下根去的符號叢,尋找中國形象傳播的靈魂。在旅遊語境中,當下最需要做好的是深度傳播和印象管理。

作者簡介

馬詩遠,山東濟寧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傳播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旅遊傳播、跨文化傳播、國家形象傳播以及翻譯理論與實踐。

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問題/1
一、研究的起點/1
二、為什麼要從國際旅遊傳播的角度研究國家形象?/2
三、從國際旅遊傳播的角度,研究國家的何種形象?/4
四、從國際旅遊傳播的角度,研究國家形象的何種問題?/5
五、如何確定該問題的研究架構?/7
第二節 研究綜述/8
第三節 研究創新及現實意義/14
一、研究創新/14
二、現實意義/15
第二章 主要理論基礎/17
第一節 核心概念/17
一、何謂旅遊傳播?/18
二、“國家形象”與“旅遊形象”的概念/22
三、“認同”(identification)與“錯位”(disjuncture)的概念/27
第二節 主要理論框架/29
一、符號學與國家形象傳播的核心問題/30
二、編碼/解碼理論與本研究中的關鍵問題/30
三、其他符號學理論在本研究中的套用/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7
第一節 方法論基礎:“傳播是條鯉魚”/37
第二節 研究設計和主要研究方法/38
第三節 研究的局限性/41
第四章 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國家形象概述/42
第一節 國際旅遊傳播之於國家形象/42
第二節 國家形象的百衲毯:國際旅遊傳播中的多重傳播界面/43
第三節 整體的視角,動態的考察/44
第五章 呈現與說服:傳者世界裡的中國旅遊形象/50
第一節 國家旅遊局對國家形象的傳播/50
一、作為國家形象傳播者的國家旅遊局/51
二、國家旅遊局對國家形象的宣傳:信息傳播者/53
三、國家旅遊局傳播的國家形象/61
四、小結/66
第二節 出境旅遊者對於國家旅遊形象的傳播/67
一、人媒介:國家形象的傳播者/67
二、出境旅遊者對國家形象的傳播/68
第三節 旅遊業服務人員對國家形象的傳播:以導遊為例/90
一、旅遊業服務人員與國家形象/90
二、導遊對國家形象的傳播/92
三、導遊傳播角色外的問題探討/103
四、小結/105
第四節 本章總結/106
第六章 感知與再造:客群世界裡的國家旅遊形象/109
第一節 國家形象的客群群體:入境旅遊者/110
一、入境旅遊者:不同於大眾傳播中的客群/110
二、入境旅遊者:不同於潛在旅遊者的“第三隻眼”/111
第二節 感知與再造:旅遊形象的生成過程/112
一、本底感知形象/114
二、實地感知的形象/125
三、旅遊傳播對於本底感知形象的修正/132
第三節 文本中的繼續追蹤:捕捉中國旅遊形象的靈魂/140
一、旅遊形象傳播的靈魂:觸摸真實/140
二、旅遊形象傳播的核心之一:草根文化中的人文主義關懷/142
三、旅遊形象傳播核心之二:現代文明中日漸消失的中國傳統文化/146
第四節 本章總結/148
第七章 認同與錯位:一種傳播效果的探討/151
一、旅遊形象傳播中的認同與錯位的內涵/151
二、認同和錯位的具體表現/153
三、對認同與錯位的反思/158
第八章 結語/160
一、深度傳播/161
二、印象管理/164
參考文獻/167
附錄1 深度訪談一覽表/172
附錄2 針對出境旅遊者的調查問卷/175
附錄3 針對入境旅遊者的調查問卷(一)(英語)/178
附錄4 針對入境旅遊者的調查問卷(二)(日語)/184
附錄5 針對澳大利亞居民(包括旅遊業內人士)的調查問卷/190
後記/193

序言

昔日北大蔡元培先生謂:“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的邏輯起點首先應該是學術,高水平的大學更不能例外。對知識的傳遞、批判和探索,是大學生存與發展的永恆主題。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大學作為知識傳播與創新、技術創新與轉移的主體,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自主創新的基本主體,成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知識之翼。大學學術研究能力的開發,本身就孕育著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萌芽,把川流不息的知識轉變成為技術創新的新源泉,已經成為當今大學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