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獻工作聯合會是由比利時目錄學家亨利·拉封丹(Henri laFontaine)和保羅·奧特勒(Paul Otlet)發起,於1895年9月2日在布魯塞爾創立的專業化的國際團體。最初稱為國際文獻目錄學會,1931年改名為國際文獻學會,1938年起改為現名。它是在編制《國際十進分類法》(UDC)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總部設在荷蘭海牙。其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主要工作機構為分類委員會(CCC)及標準參考代碼小組(SRC)。
國際文獻工作聯合會是由比利時目錄學家亨利·拉封丹(Henri laFontaine)和保羅·奧特勒(Paul Otlet)發起,於1895年9月2日在布魯塞爾創立的專業化的國際團體。最初稱為國際文獻目錄學會,1931年改名為國際文獻學會,1938年起改為現名。它是在編制《國際十進分類法》(UDC)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總部設在荷蘭海牙。其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主要工作機構為分類委員會(CCC)及標準參考代碼小組(SRC)。
國際文獻工作聯合會是由比利時目錄學家亨利·拉封丹(Henri laFontaine)和保羅·奧特勒(Paul Otlet)發起,於1895年9月2日在布魯塞爾創立的專業化的國際團體。最初稱...
國際文獻聯合會,非官方性國際學術組織。 1895年由比利時人P.-M.-G.奧特萊和H.-M.拉封丹創建。...
國際文獻聯合會分類體系(英文Broad System of Ordering,縮寫BSO)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文獻聯合會制定的學科分類方法。...
國際社會科學情報文獻委員會是國際性社會科學情治單位,1950年11月成立。該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情報檢索系統(DARE)、國際文獻聯合會社會科學文獻委員...
《第一國際總委員會文獻(1864-1867)》主要收編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這五個國際組織已發表的全部文獻檔案,包括...
國際文獻聯合會於1924年成立了分類法中心委員會( FID/CCC )統一負責UDC的日常管理事務。在該委員會之下設立了若干專門修訂委員會具體負責相應類表的修訂工作,還...
在中國,該詞多被譯作“文獻工作”。迄今為止,“文獻學”在國際上尚無一個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定義。當代文獻學的國際組織是國際文獻聯合會,該會於1895年成立於...
國際科學院聯合會,(1)1919年10月在布魯塞爾成立。1939—1947年因戰爭中斷活動。宗旨是通過協同開展研究活動,促進各國科學院和學術機構在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
和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工作培訓;⑤通過廣泛介紹檔案目錄,促進人們對檔案的利用和研究;⑥在國際範圍內促進和協調有關檔案工作方面的活動;⑦與其他國際文獻組織與機構...
國際音樂文獻資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簡稱 RILM)是一家為音樂研究提供數字文獻和高級檢索工具的非營利機構 [1] 。 它的使命是...
成立於1950年8月,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諮詢性的合作關係,並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國際信息與文獻聯合會、國際電影檔案館聯合會等國際組織...
隨著文獻分類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深入,一些專門從事分類研究的組織紛紛成立。1950年由阮岡納贊創議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了國際文獻聯合會分類法研究委員會(FID/CR)。1952年...
目的是促進各國使用世界通用的著錄標準,準確及時地向全世界提供本國出版物的國家書目,實現世界範圍的書目文獻控制,促進書目工作的自動化、標準化,以及書目數據的國際...
該館既是國際文獻聯合會和國際圖聯成員,也是斯里蘭卡科學與技術信息網路、美國農業科學信息系統、圖書館環境信息網路、亞太社會科學信息網路的成員 [1] 。參考資料 1...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文獻(19)》收錄了第二國際第五次(巴黎)代表大會的相關檔案,會議討論了奪取社會權力和同資產階級政黨聯盟、殖民政策、軍國主義以及組織問題等...
通過文獻進行各種類型的市場調查包括從描述性調查到解釋性調查;從一般性市場分析到專項市場調查;從國內的市場調查到國際市場調查等等。
在20世紀90年代,顧犇開始從事圖書館文獻的採訪工作研究,並於21世紀初開始從事文獻編目工作研究,活躍於國際圖書館編目界。顧犇主要工作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