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系統論

國際政治系統論

對於“國際政治系統”這個概念, 西方學者認為是一種“行為系統”, 是“相互聯繫又互相區別於環境的一個變數集合體”[ 2 ] , 或是“一個在有規律的進程中及其頻繁地互相影響著各種獨立的政治實體的集合”[ 3 ] 。而國內學者則普遍認為國際體系是“國際社會中的各種行為主體(包括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 按一定的規則, 有規律地相互作用、相互聯繫所形成的各種關係的統一體”[ 4 ] 。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際政治系統論
  • 作者:約瑟夫·弗爾克蘭
  • 類別:理論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對於“國際政治系統”這個概念, 西方學者認為是一種“行為系統”, 是“相互聯繫又互相區別於環境的一個變數集合體”[ 2 ] , 或是“一個在有規律的進程中及其頻繁地互相影響著各種獨立的政治實體的集合”[ 3 ] 。而國內學者則普遍認為國際體系是“國際社會中的各種行為主體(包括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 按一定的規則, 有規律地相互作用、相互聯繫所形成的各種關係的統一體”[ 4 ] 。即使如此,學者們還是至少達成了一項共識, 即國際體系是描述國際政治整體狀況的一個概念, 它強調國際政治行為體之間難以割裂的聯繫性與整體性。國際政治體系作為開放動態的系統, 具有整體運動的表象, 這些表象沿著時間的坐標持續不斷地發生, 具有不可逆的性質。在表象的背後, 其本質上存在演進的秩序和規律, 通過國際體系層次內部及層次之間的非線性互動和自組織適應, 國際政治體系經歷了複雜的演進過程和變化階段, 即演變經歷了從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梅特涅體系) 、俾斯麥體系到凡爾賽體系和雅爾達體系以及冷戰後國際體系的漫長歷史歷程。在國際政治體系演進的過程中, 複雜性是其本質特徵, 動態性、非線性、自組織性以及湧現性是其演進的基本特徵。
[ 2 ] 莫頓·A·卡普蘭. 國際政治的系統和過程[M ].
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中文版, 1989.
[ 3 ] 約瑟夫·弗爾克蘭. 變化中世界的國際關係[M ].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79.
[ 4 ] 高金鈿, 顧德欣. 國際戰略學概論[M ]. 北京: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