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英文縮寫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舉辦的大型國際性教育成果比較、監控項目,以紙筆測驗的形式測量處於義務教育階段末期15歲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從而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項目主要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具體涉及到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必須實施的學習過程以及知識與能力套用的情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 外文名: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英文縮寫:PISA
  • 首次舉行:2000年
簡介,發展,影響,評價特點,結果價值,內容,設計,

簡介

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rogrammer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英文縮寫PISA。它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舉辦的大型國際性教育成果比較、監控項目,以紙筆測驗的形式測量處於義務教育階段末期15歲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從而了解學生是否具備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發展

PISA在2000年首次舉行,而後每三年舉行一次,每次評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2000年PISA重點考察閱讀能力,2003年的重點是數學能力,2006年則為科學能力。另外,PISA在2003年還增加了問題解決能力的測試。2000年有4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PISA測試,2003年為41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有57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測試。2009年舉行的測試,有62個國家報名。每個國家參與的學生人數在4500人到10000人之間。

影響

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PISA的測試結果在很多國家受到高度重視。比如,2001年PISA公布結果,在參與測試的國家中,德國學生在三個方面的測試分數都在OECD的平均分之下,與芬蘭、挪威、英國等歐洲國家相距甚遠。這一結果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德國政府開始實施教育改革,如,統一教育標準,建立最低要求;加強學前教育,提早入學年齡;增加教育投入,調整優先投資項等。芬蘭在2000年、2003年的測試中,均取得了最佳的總成績,這在國際上掀起“芬蘭教育研究熱”,各國教育專家紛紛探索芬蘭取得高質量教育的原因。
PISA是當前最主要的國際教育評價項目之一,它的影響還在日益擴大。PISA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睞,與其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及評價結果的獨到性有直接的關係。分析PISA的特點,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評價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評價特點

(一)評價目的:為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而建構的評價
OECD以經濟為主要關注點,它所評估、公布的教育評價信息,主要是為其成員國提供有關教育人力和物力的投資效益方面的資料。OECD的專家認為,無論各國的差異如何,政府的教育目的是一樣的,他們關心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是否為孩子將來全面參與社會做好了準備?基於此,OECD的專家明確指出:PISA評價的目的不在於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而在於他們是否掌握了與他們將來生活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PISA考察的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此外,OECD的專家還提出,學生除了要具備生活中必須用到的閱讀、數學、科學的基本知識和相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策略進行反思,能夠在獨立和集體的情境中進行學習。PISA不僅測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用問卷的形式測查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以此形成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總評估。
PISA對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的界定便著眼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套用方面。閱讀能力的定義是:學生為了達到個人目標,發揮個人知識與潛力,以及有效參與社會所需的理解、套用和反思書面材料的能力。數學能力的定義是:能確定和理解數學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辨認、理解並參與數學運算的能力。科學能力的定義是:使用科學知識的能力、辨認問題的能力和套用科學觀點的能力。秉承這樣的宗旨,PISA的測試內容緊扣生活實際,強調問題情境的真實性。
(二)評價內容:與社會生活需要密切關聯的測試
基於評估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理念,PISA認為三個領域的能力,即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是生活中必須掌握的能力。測驗的內容均來自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生在校的學習內容),以真實的生活情境問題呈現。PISA還認為問題情境有不同層次,離學生最近的是個人生活情境,然後是學校生活、工作以及閒暇時的生活情境,最後是科學情境,即抽象的證明、數字的概括和空間模型的建構。PISA的題目很多取自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
閱讀能力測驗:PISA閱讀測驗的目的是評價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它的內容包括短篇故事、網路信件、雜誌報導、統計圖表等各種材料,考查學生根據材料提供的線索和情境要求,獲取信息、分析和理解信息並結合新獲得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綜合判斷後重新表達信息的能力。PISA認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態度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產生很大的差異,因此它還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的閱讀情況,包括家庭、學校以及公共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學生閱讀圖書的時間和種類等,藉以了解學生從事的閱讀活動以及在不同閱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態度。
數學能力測驗:PISA從數學技能(如,數學思考的能力、進行數學論證的能力、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數學概念(如,空間與形式、數量推理、從屬性)、數學課程因素(從學校數學課程中選擇部分內容考查學生)、數學情境(不同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四個領域來考察學生的數學能力。PISA對數學能力的評價分為三個層次:基本事實再現以及基本運算與技巧的套用;建立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關聯;從現實問題中提取數學模型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行思考。PISA力求使測驗題目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讓學生切身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有用性。
科學能力測驗:PISA從三個角度考察科學能力:科學概念(有助於人們聯繫新舊知識、理解新經驗的知識)、科學方法(確定可研究的問題、確定科學論據、得出評價結論、宣傳有效結論、論證對科學概念的理解)、科學情境(在現實生活中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PISA科學能力測驗的題目須達到兩個標準,一是儘量反映現實生活的複雜性,二是儘可能在一個情境中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它通過讓學生解決與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相關的問題,考查學生獲得的科學知識和套用科學知識的能力。
除測試以上三個領域的能力外,PISA還利用“學生學習態度問卷”以及“校長問卷”,從學生個人學習興趣、家庭背景、學校以及社會因素等方面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態度。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幫助專家解釋學生之間形成差異的原因,有利於改善教育現狀。
(三)評價方法:設計嚴謹的評價方法
大部分國家的學生都在15歲3個月到16歲2個月年齡段之間完成義務教育,PISA從這部分學生中進行抽樣考察。各成員國根據OECD的要求確定好抽樣框後,再由PISA總部按計畫實施抽樣,從而避免抽樣的隨意性。
PISA所有領域的評價項目由將近七個小時的等值的評價內容組成,但每個學生只需要完成兩個小時的由不同素材組合而成的測試內容。這樣既保證了每個學生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進行考試,又可以保證測試儘可能廣泛地囊括各個評價領域的主要內容。學生完成兩小時的測試後,還要用半小時左右完成調查問卷。所有的調查都是在學校中進行。
PISA除了精心研製考察對象的樣本以及考察內容的組合之外,在評分標準上也力求充分體現學生的實際能力,每道題都有詳細的評分說明。例如,一道數學測試題要求學生用圖中的比例尺估計南極洲的面積。如果學生能夠說出自己是如何估計並且得出正確的答案,那么可以得2分。如果學生只是說出自己如何估計但答案不正確,就只能得1分。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這個題目,題目的“正確答案”也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而是一個估計的數值範圍,只要學生的答案落在這個範圍內,就意味著是“正確答案”。這樣的評分標準是“開放”的,它沒有規定什麼是標準的解決方式,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既考察了學生的解題過程,又強調了結果的重要。
PISA總部根據學生的測試成績,以及學生、校長問卷的調查情況,統一處理數據,並將結果反饋給各成員國。
(四)評價結果:具有政策導向作用的結果反饋
PISA提供的評價結果,不只是簡單的成績排序,它還向各國提供詳盡的分析報告,內容涉及學生成績與性別、學習態度和興趣、家庭背景以及學校人力物力投入的關係,可以對各國的教育質量的現狀進行直接比較。
從2000年和2003年的分析結果看:影響學生基本技能產生差異的因素中,國別因素只占十分之一,而國內的因素,如教育體制、課程設定、學校和學生的個體因素占了十分之九,這引起各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政策,而不是將精力放在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上。

結果價值

PISA分析顯示,學生平均成績比較高的國家,也是成績分化小的國家(芬蘭就是典型的例子),過早對學生進行分流會加大兩極分化,而不是帶來平均水平的提高(這一結果使得德國重新審視自己的分流教育體制)。這促使各國致力於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基本技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提高差生的成績。
PISA分析顯示,教育經濟投入與教育最終成效並不完全成正比(應翻譯或者表述為呈正相關,表明作者缺乏對正比例的理解)。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是否能充分運用學習資源,是導致學生成績產生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這引起各國考察自己的課程設定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否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家庭和學校的各種學習資源。
PISA其他各類報告,也為參與國提供了豐富的教育信息。比如,PISA顯示出女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高於男生,這促使英國政府關注男生的閱讀教學和學習。可以說,PISA提供的分析報告,為各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育質量檢測平台,為各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政策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內容

項目主要評價學生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具體涉及到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必須實施的學習過程以及知識與能力套用的情況等。
閱讀素養是指理解,套用和思考書面文體,使學生能夠達到普通教育目標,開發知識潛能並參與社會活動。
數學素養是指識別理解數學在世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做出有根據的數學判斷能力,以及作為一個關心社會,善於思考的公民,為了滿足目前與未來生活需要而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數學素養包括在不同水平上發揮能力,既能完成標準數學運算,又能進行數學思維與洞察的能力。這就需要特定的數學內容及其套用,如機率,變化與增長,空間與形狀、定量推理、不定性與相關性等。
科學素養是指使用科學知識識別問題並找出基於充分論據的結論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有關自然世界的決定,並通過人類活動改變世界。評價的問題涉及各種有關生活與健康,地球與環境以及技術領域中科學的相關概念。

設計

PISA項目的評價檢測均為三維設計。
閱讀素養的三個方面是:閱讀材料或文本的形式,閱讀的內容、文本建構的情景或背景;
數學素養的三個方面是:數學內容、一般數學能力的數學化過程、使用數學的環境、從私人情境延伸到廣闊的科學與公眾場景;
科學素養的三個方面是:為了理解特定的自然現象所需的科學概念以及為了理解人類活動變革的科學概念、涉及科學過程(再認科學問題、確認證據、勾畫結論、交流結論、演示科學概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獲取、理解和論證上)、第三是關於科學情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