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 簡稱:iGEM
- 創辦:2003
- 主辦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賽事簡介,賽事內容,往屆最終名單,
賽事簡介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即iGEM創始於2003年,每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MIT)主辦,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國際性學術競賽。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創始之初主要針對在校本科生,後逐漸擴大到研究生以及高中生。涵蓋多學科的iGEM團隊需要利用標準生物模組(Biobricks)來構建基因迴路、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實現對精緻複雜人工生物系統(artificial biosystem)的預測、操縱和測量以完成比賽。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的長遠目標是希望通過學術競賽的模式:
- 實現生物學的系統化、工程化
- 促進生物工具的開源化、透明化發展
- 幫助構建一個可以安全、有效地套用生物技術的工程體系
合成生物學試圖重設計現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統,或是設計和構建人工生物組件和系統,其目的在於通過了解天然生物體系的運作機理來創造全新的生物體系。合成生物學是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方向,其目標是希望通過重組現有的基於DNA序列的功能組件,如調控序列,RNA,蛋白質等,實現對生命科學研究或者對生產生活有意義的新的菌種。這個方向直接搭建起了基礎生物研究和生產生活實踐之間的橋樑,有些成果甚至直接轉化成產品,所以同時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關注。
賽事內容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期望通過競賽的形式,回答合成生物學中的核心問題——能否在活細胞中使用可互換的標準化組件構建簡單的生物系統,並且加以操縱。每支隊伍嘗試使用標準化後的生物模組元件庫,利用標準化的基因工程方法,以特定目的拼裝人工生物系統,並進行操縱和測量。
近來來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9月,共有來自5大洲總計280支隊伍、5018名學生齊聚波士頓參與比賽角逐;參賽隊伍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海德堡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頂尖學府的代表隊;其中中國大陸亞洲賽區的隊伍達到了57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均組隊參賽。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要求學生自主選題,利用課餘時間合作完成相應的實驗工作,充分鍛鍊了學生的獨立學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於科學的熱情;參賽學生可將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給麻省理工學院的競賽組委會,供全球的科學家共享參賽隊伍的研究成果;同時該項競賽為不同國家、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國際舞台。
比賽分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組三個組別,按照參賽隊伍項目領域,分醫學健康類、測量類、環境類、軟體類等多個類別,評出金牌、銀牌、銅牌;同時設立單項獎、各類別最佳項目獎,包括最佳建模獎、最佳新生物模組獎等。從獲金牌的隊伍決出最後入圍的最終名單中,評出冠軍、亞軍、季軍。
往屆最終名單
本科生組 冠軍 | 本科生組 亞軍 | 本科生組 季軍 | 研究生組 冠軍 | 研究生組 亞軍 | 研究生組 季軍 | |
---|---|---|---|---|---|---|
2015 | ||||||
2014 | ||||||
2013 | ||||||
2012 | ||||||
2011 | ||||||
2010 | ||||||
2009 | ||||||
2008 | ||||||
2007 | ||||||
2006 | ||||||
2005 | 2006年之前沒有決出最終名單 |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