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慶典,疏通“國之文脈”,塑造一座嶄新的視覺紀念碑。由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推出歷史人文紀錄片《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每集50分鐘、共6集。
基本介紹
簡介,分集劇情,開播發布會,開始拍攝,
簡介
《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大型紀錄片不僅聚焦了國家博物館的百年歷程,更是對歷史上的三次文物大徵集、兩大基本陳列從無到有、基礎工程的創新開 拓、令人矚目的“兩館合併”以及改擴建工程建設和國際文化交流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講述,並首次披露和呈現了眾多難得一見的國之瑰寶,記錄下為國博奉 獻一生的國博人和走在科技前沿的博物館文物保護與水陸空三棲考古項目等內容。全片以歷史進程為脈絡,分為《殿堂》、《陳列》、《聚寶》、《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時長50分鐘。
分集劇情
第一集 殿堂
時光回溯,帝制終結,民國創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於1912年7月9日成立。
第二集 陳列
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世界上文明體系最完整、文物最精美的兩個“基本陳列”為主要內容。
第三集 聚寶
國家博物館歷史上三次大的文物徵集,為國家博物館成為當前文物藏量百萬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集 扛鼎
文物保管、養護、修復、複製是國博的基礎工程,傳統技藝、經驗與高科技手段體現“文物保護神”的功能。
第五集 大美
兩館合併,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掛牌。“世界最大單體博物館建築”改擴建計畫啟動。
繼續看6集
選集
開播發布會
開始拍攝
2012年7月9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為此,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舉辦“百年國博紀念大會”等一系列活動,而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6集人文紀錄片《國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也將進入正式拍攝階段。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在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的倡議下,魯迅先生為其勘選了第一個館址——國子監,並捐贈了文物。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59年建國10周年“大慶”之際,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落成,作為建國10周年“十大建築”,與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會堂遙遙相對,成為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的標誌性建築。國博的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大的文物徵集,收藏文物由建館初期的幾萬件,增長到120萬件。2003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2006年1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建築設計方案;2007年3月動工建設;2010年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館開館。2012年3月1日,經過一年的試運營,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全面向公眾開放。如今,新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已成為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進入了“世界大館”的行列,可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比肩,國家博物館的百年歷史見證了我們國家和民族走過的世紀復興之路。據介紹,為紀念百年誕辰,將舉辦“百年國博展覽”開幕式、“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國家博物館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琴匯——紀念國家博物館成立百周年古琴演出”、“中外博物館館長論談會”以及“國家博物館新館建築設計展”、“中國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成果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瓷之韻—大英博物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瓷器精品展”、“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等活動和展覽。
為全面、真實地展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百年歷程,一直以保護、傳承和繁榮中華文化為己任的中央電視台,自去年起就開始策劃攝製紀錄片《國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並就此進行了周密的籌備工作。據悉,該紀錄片將分為《殿堂》、《陳列》、《聚寶》等6集,講述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的歷史變遷、歷史上的三次文物徵集、國博的兩大基本陳列、基礎工程與創新開拓、令人矚目的“兩館合併”工程以及新館建設和國際交流等內容,片中將首次展現國博百年來鮮為人知的故事,以使觀眾在螢屏上欣賞到眾多難得一見的國之瑰寶。
據悉,紀錄片《國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自2011年10月啟動以來,導演組經過詳細調研和採訪後,由知名學者、專家和文化名人等組成的專家團已正式成立。經過長達6個月的艱辛創作,該片的文學文本已經出爐,目前,撰稿組就專家意見對文本進行了斟酌、討論和調整,已全面完成了文本的修改工作,6個攝製組將全面進入國家博物館進行實地拍攝,10月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該片在2012年年底和觀眾見面。而在7月9日國博百年紀念日之際,央視科教頻道將播出特別製作《國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