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英語名: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山文院”,是國立中山大學的6所學院之一。首任院長為香港中文...
中華民國時期,曾在全國建立五所中山大學。分別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其統稱“國立中山...
1924年,國立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建立。1927年5月,國立中山大學設立文史科,下設中國語言文學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內設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四...
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創辦於民國13年(1924),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31~1937年間,按照孫中山生前所囑,在廣州石牌建設了國立中山大學新校園...
國立中山大學蓮海路正門 該校大學圖書館的西文圖書占總館藏的41.86%,每個學院均有英語授課課程。每一學生經常支出(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為新台幣30...
中華民國時期曾在全國建立五所中山大學。192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下令將國立廣東大學改校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廣東大學改名後,國內出現多所以“中山”為名的大學,...
1929 年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畢業後繼續攻讀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人類學部研究生,1938 年獲碩士學位。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我國學術界嶄露頭角。曾前後任中山...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專業外語學院之一,其前身是早在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辦該大學時設立的英國文學系。經歷了80年的辦學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梅方權 史祿國與中山大學人類學 施愛東 中山大學民俗出版與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建立 婁貴品 “西南研究”與中國邊疆學構築——以《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邊疆學系組織計畫綱...
1925年併入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31年改稱國立中山大學醫學...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學長,郁達夫任英國文學系主任。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於2008年12月由原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和人類學系聯合組建,其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濃厚的底蘊,諸多國內著名社會學、人類學學者任教於此,...
自2016年6月起,在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學術專長:...《文學視野下的印尼華人生態:以印華女作家小說為對象》,金門:國立金門大學,台灣...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學系 [1] 信仰 天主教、佛教 主要成就 與韋瀚章及林聲翕並稱為“歲寒三友” 代表作品 《杜鵑花》(1941年) 目錄...
在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面,他著有《記分宜方音》(1934年)一書,後以《分宜方音述略》發表在《國立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季刊》1943年第1卷第1期上。詳細描寫...
1947年4月離英回國,即被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邀請來校做學術講演。梁方仲回國後,兼任中央大學教授,1948年因所長陶孟和患病,被任命為中央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代所長...
後又為國立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主編的《歌謠周刊》、中山大學《民俗周刊》、上海文學研究會《文學周刊》等刊物著述民間文學作品。1932年夏,與顧頡剛、周作人、江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