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濫發紙幣政策,引起貨幣貶值、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日益貧困,國民經濟逐漸崩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
  • 外文名:Infl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①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制度。1939年以前,通貨膨脹速度較為緩慢。物價上升指數還未超過法幣增發指數。如以1937年6月為1,到1939年12月,法幣發行指數為3.04,而物價指數重慶為1.77。
②1940年起進入惡性通貨膨脹階段,物價上升指數超過通貨增發指數。到抗日戰爭結束的1945年 8月,法幣發行指數為394.84,同期重慶物價指數為1795.00。
③1947年起法幣進入崩潰階段。該年7月,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軍費支出浩繁,黃金外匯大量消耗,法幣發行如脫韁野馬。到1948年8月19日,法幣發行額累計為663694.6億元,發行指數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價指數為5714270.30。法幣崩潰,改發金圓券。每300萬元法幣兌換金圓券1元(見彩圖)。
④新發行的金圓券很快就告崩潰,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短短10個月中,金圓券發行額為679459億元,發行指數為307124.3,同期上海物價指數達6441361.5。如果把法幣和金圓券合計,則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貨幣發行指數為144565531914.9(即1400多億倍),同期上海物價指數為36807692307691.3(即36萬多億倍)。

其他信息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政府廣州,同年6月,金圓券發行額增達130萬餘億元,7月份又分別在廣州、重慶小塊地方發行了銀圓券。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後果 國民黨統治區延續12年的通貨膨脹,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進行了殘酷的掠奪。在通貨膨脹下,物價不斷上漲,而工資的提高卻極其緩慢,按貨幣計算的名義工資雖有所增加,而實際工資則大幅度下降,工人、職員、知識分子的生活日益貧困。農民的苦難也十分深重,不僅是工業品與農產品交換價格剪刀差擴大,農民出售產品換回來的工業品日趨減少,而且在通貨膨脹下,國民黨政府實行田賦徵實和糧食等徵購、征借,對農民進行直接掠奪。民族資產階級在通貨膨脹初期,因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獲取了較多的利潤。但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下,國民黨政府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加以利息率奇高,民族工業正常的再生產受到破壞。後期,又受到美國商品大量傾銷的打擊和官僚資本的排擠,民族工業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中,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則獲取了暴利,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
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陷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激起了人民民眾的憤慨與反抗。從1946年12月起,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統治區廣大學生、工人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民主愛國運動進入新的高潮,逐步形成反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第二條戰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終於宣告了國民黨政府統治及其通貨膨脹政策的最後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