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45軍。一為建國豫軍樊鐘秀部組成的第45軍,於1927年6月編成,1928年底潰散;一為川軍鄧錫侯部,1927年3月編成第28軍,1935年5月改稱第45軍,1937年8...
第99、第12軍各軍殘部合編為兩個軍,保留第52、第54軍的番號。部隊長官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霍揆彰(1937.8.9—)陳烈(1939.7.5—1940.10.31病故)黃維(1940.11.11—1943.4)張耀明(1943.4.8—1943.8免兼)方天(...
蔡汝霖(1904- ) 南京中央軍校炮術教官。別號蔚蒼,河北易縣(一說安次)人。中央炮兵學校,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三期畢業。人物經歷 歷任南京中央軍校炮科隊長、教官,師炮兵參謀。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衡陽警備司令部炮兵中校指揮官,第十軍...
28日,國民政府第四十二次會議決議,特任蔣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次日,下達任職命令。4月,蔣又將第一集團軍改編為第一、二、三、四4個軍團,分別由劉峙、陳調元、賀耀祖、方振武任總指揮;還轄有總預備隊和直轄部隊。它是國民黨軍隊...
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因此事實上集團軍是國民革命軍最大的作戰單位,通常下轄兩個以上的軍或軍團和若干其他輔助單位。抗戰結束時共有40支集團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是存在於1927年6月~1929年1月期間的國民革命軍隊。歷史沿革 成立及編制 1927年6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4方面軍擴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政治部主任彭澤湘。其編制為:第1方面軍總...
8月1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黃埔軍校學生組成的黃埔軍校校軍為第1軍,軍長蔣介石。“建國湘軍”為第2軍,“建國滇軍”為第3軍,“建國粵軍”為第4軍,福軍為第5軍。
七日拂曉,敵三十五軍及所屬山炮營、榴炮連,乘四百二十輛汽車在十二架飛機的拖護下沿公路東進,經我人民解放軍反覆堵擊,三十五軍在連遭打擊的情況下,被我人民解放軍團團包圍在新保全城內。新保全鎮位於宣化以東約四十公里處的平張...
1928年2月,馮玉祥被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後所部擴至9個方面軍,總兵力40萬人左右,參加第二期北伐,勢力擴展到陝、甘、寧、青、魯、豫等省。1929年國民黨政府召開編遣會議,將第2集團軍裁減為12個暫編師...
1940年夏,該集團軍番號在冀察戰區恢復,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為龐炳勛,下轄其兼任軍長的第四十軍和孫殿英任軍長的新編第五軍,在豫北山區一線駐紮。1943年夏,第二十四集團軍在河南林縣一帶與日偽軍作戰中失利,孫殿英首先率部投降,第...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漢族,陝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
但幾天之後,蔣介石又調李良榮為福建省政府主席,更因整編第二十八師被白崇禧扣住不放,於是國防部又以整編第八十五師師長吳紹周部(即第八十五軍)編人第十二兵團,並由何應欽提出,以吳紹周升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仍兼該整編第八十五...
第四十集團軍 1943年9月28日由駐紮在青海的中國軍隊奉令編組而成,集團軍總司令為馬步芳,副總司令為馬步青,下轄馬繼援為軍長的第八十二軍和馬呈祥為軍長的騎兵第五軍,屬第八戰區指揮管轄。抗日戰爭爆發後,青海馬步芳在全國抗日高潮...
黃埔學生軍和粵軍立即回師鎮壓,在廣州工人和市郊農民的配合下,迅速平定叛亂,全殲叛軍兩萬餘人。嗣後,廣東革命政府由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黃埔軍校編練的軍隊及粵軍、湘軍、滇軍等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至五軍。棉湖之戰 棉湖之戰...
第4旅,旅長鄧麗五 第5旅 第3師,師長張兆豐(不久離職)第7旅,旅長孫祥芝 第8旅,旅長余亞農 五原誓師之後,國民聯軍出兵援陝,解西安之圍。1927年5月,國民聯軍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2集團軍,參加北伐。方振武所部第2軍擴編...
5月5日,第24集團軍總司令兼該軍軍長龐炳勛被俘。5月14日,龐炳勛、第106師師長李震等人投敵。6月初該軍退出太行山區,南渡黃河,改隸第1戰區。1943年6月,獨立第46旅與軍補充團合編為新編第40師,該軍改轄第39、第106、新編第...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44軍。分別為湘軍葉開鑫部,1927年4月由新編第5軍改稱,1928年7月撤銷番號;一為直魯聯軍舊部改編而來,1928年6月改編,當年9月撤銷番號;一為川軍劉湘部,1935年10月成立,抗戰...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奉軍。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奉軍翌年被南京國民政府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由張學良統轄。東北軍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
此次堅守亳州之戰,孫部亦付出較大代價,解圍後,孫部即退至朱仙鎮,又與蔣軍遭遇,部隊被擊潰,孫率殘部渡過黃河退往山西。成軍 1931年1月,張學良整編駐晉各軍,孫殿英部被改編為暫編第2師。9月,部隊依中央統一番號改稱第40師...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簡介 第三十四集團軍 1939年1月14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兼任,副總司令為胡宗南。下轄李文的第九十軍、范漢傑的國民革命軍第27軍等部...
中國國民革命軍第74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第51師和第58師合編而成。第74軍既是中央軍又屬浙系軍隊,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是國民黨“王牌”中最耀眼的明星,有著一系列的輝煌:“抗日鐵軍”、“虎賁師”、“御林軍”,並...
第七十三團團部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總支部,營建立黨支部,連建立黨小組。1927年4月,第七十三團參加了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在河南上蔡等地同奉系軍閥作戰。1927年8月,該團參加南昌起義,餘部改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
1949年5月,安徽保全團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6軍,轄國民革命軍第304、第305、第306師。第306師旋因兵員不足被撤銷番號。5月15日,該軍經江西修水向湖北通城、湖南平江方向撤退。7月下旬向湖南湘潭淥口以東轉進,占領淥水南岸陣地。...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34軍,分別為國民五軍方振武部和晉綏軍。國民五軍方振武部於1928 年初改編為第 34、第 41 軍,其中34軍軍長由阮玄武擔任,參加“二次北伐”,1928年12月縮編為第44師。晉綏軍第...
川軍是乙種軍的編制,即每軍兩個師,每師兩個旅,每旅兩個團,沒有特種兵,主要武器是四川造的七九步槍、大刀、手榴彈和為數很少的土造輕重機槍、迫擊炮,裝備陳舊。又因川軍來滕之前在晉東戰場上同日軍作戰四十余天,損失慘重,傷亡...
紅軍改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西安行營代主任蔣鼎文、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紛紛電賀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