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是重要的全民族抗戰事件。蔣介石早在1935年3月視察重慶時就說:“四川人口之眾多,土地之廣大,物產之豐富,文化之普及,可說是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稱天府之國,處處得天獨厚。是我們中華民族立國的根據地。”他甚至聲稱,就是只剩下四川一省,天下事也還大有可為。
國民政府遷都的決策,是在1937年10月中下旬作出的。抗戰爆發後,經過三個多月的作戰,中國在北方相繼丟失河北、察哈爾、綏遠和山西、河南北部地區,退向黃河沿岸。在上海,經過“持久消耗”也漸漸不支,開始全線撤退。儘管國民政府對“國際干預”抱有很大希望,卻很難得到西方國家的實際支持。
在戰事不能很快結束的情況下,國民政府被迫接受準備長期抗戰的事實,對戰時策略進行重新調整。
民國26年(1937年)10月29日,蔣介石在國防最高會議上作《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講話,明確以四川為抗日大後方,提出遷都重慶,繼續抗戰。30日國民政府決議遷都重慶。 民國34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