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皆可潮》是一部網路紀錄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寶皆可潮
- 類型:紀錄片
《國寶皆可潮》是一部網路紀錄片。
《國寶皆可潮》是一部網路紀錄片。獲得榮譽2021年6月,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第一季度優秀網路視聽品》。12021年11月25日,入選2021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築中國夢”主題原創網路視聽節目徵集推選...
還有季羨林先生,在《病榻雜記》(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中,第一次廓清了他對於世人“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頂桂冠的看法,特“昭告天下”,請予摘掉。並稱“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則更昭示了其不同凡響的...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一說528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
聖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國寶建築。聖母殿內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國宋代宮廷人物的現實主義作品。塑像寫實傳神,清秀典雅,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晉祠現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書寫的《晉祠之銘並序》和武則天親自作序的《華嚴經石刻》最為珍貴。《晉祠之銘並序》碑制於唐貞觀...
(5)國寶《張遷碑》 明初出土於谷城(今舊縣鄉舊縣村),是東漢中平三年(186年)谷城舊吏葦萌等人為升遷者張遷所作的去思碑。此碑出土後移州城立於州學內。1956年移至縣政府禮堂之後建亭保護,現存泰安岱廟。碑高約95尺,寬約32尺。透雕龍首下,碑文區之上,篆刻扁體“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雙行12字...
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畫家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展卷人因對《千里江山圖》的潛心鑽研,走入了希孟的內心,伴其歷經了嘔心瀝血繪製《千里江山圖》的寶貴時光,與這位只有寥寥數字記載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尋出了《千里江山圖》“獨步千載”的偶然與必然,讀懂了國寶文物與現代人之間的情感...
這種茶盞傳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稱之,如"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等,現都成為日本的國寶,非常珍貴。該窯生產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較厚,含鐵量高達10%左右,故呈黑色,有"鐵胎"之稱。宋代著名書法家也是茶學家的蔡襄在《茶錄》中云:"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
能進入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品,皆為國寶級的善本。其中《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和《趙城金藏》,更被譽為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1933年,《趙城金藏》在山西境內被發現,這是現代佛教文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當時的文化界也引起很大的轟動。這部佛教全書,既是佛書,也是涉及哲學、歷史、語言、文學...
25.古鼎躍水:相傳禹鑄九鼎,三代奉為國寶,周東遷,秦攻周取九鼎,一沉泗水,秦始皇使千人打撈,未出。傳說是因為龍咬斷了金繩鐵索。龍騰梭:《晉書·陶侃傳》:“侃少時,漁於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於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這句是形容石鼓文字型的變化莫測。26.陋儒:見識短淺的儒生,指當時採風...
”群臣上疏切諫,帝皆不剩國寶既參國政,竊弄威福,勢傾朝野,卻一無才略,唯以追佞為事。凡道子所欲,無不曲意逢迎,故道子寵信日深。一日,道子色若不懌,國寶問故。道子曰:“吾府中宮室雖多,苦無游觀之所,可以消遣情懷。” 國寶曰:“易耳。府吏趙牙最有巧思,何不使辟東第為之,可以朝夕游賞...
正殿重建於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堪稱國寶。殿內的一根大平樑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顯的墨跡:“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顯等謹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證。推算起來,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2.唐代木構建築五台山佛光寺(公元857年)。佛光寺是現為中國現存...
藝術貴創新,不泥成規,勇於探究,庶可有成。方君的硯雕,或以尺幅頑石仿宏偉之自然,氣勢磅礴而情趣橫生;或描摹人物、飛禽走獸,莫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本無語,一經方君之刀,卻顯風情萬種。其作品《新安攬勝》、《大佛硯》被胡子昂、胡厥文先生譽為國寶。《迎客松》、《全神貫注》、《蕉牛》曾在全國...
國寶茶王 大紅袍系武夷岩茶之王,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堪稱國寶。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歷史。1998年以來的歷次拍賣會上,20克大紅袍拍出15.68萬元至20.8萬元人民幣不等的天價,人民保險公司以一億元承保6株母樹大紅袍。上世紀80年代初,大紅袍品種無性繁殖成功。2006年6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了大紅袍...
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鼎盛時期,絞纈的紡織品甚為流行、更為普遍,在唐詩中我們可看到當時婦女流行的裝扮就是穿“青碧纈”,著“平頭小花草履”。在宮廷更是廣泛流行花紋精美的絞纈綢,“青碧纈衣裙”成為唐代時尚的基本式樣。史載盛唐時,扎染技術傳入日本等國,日本將我國的扎染工藝視作國寶,至今在日本的東大寺內,...
102、《有一說二:國寶“窮幫窮”》103、《有一說二:“霸權”背後的沉思(一)》104、《有一說二:“霸權”背後的沉思(二)》105、《有一說二:“霸權”背後的沉思(三)》106、《有一說二:說謊》107、《有一說二:別當不了聖人當賤人》108、《有一說二:城管,不是背黑鍋的》109、《有一說二:...
奧運會開幕式展示的《大駕鹵簿圖》,僅約15米長,0.5米寬,由於年代久遠,並受限於當時的材質和作畫技巧,很多地方已經模糊不清了,但瑕不掩瑜,它依然是價值連城的國寶。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卷中,《大駕鹵簿圖》長卷和銅雕的創製,為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挖掘和...
其源既明,則凡他處如濮縣、永濟各地,地名與泗水相同者,皆族遷名隨,為羲族後徙所居,不能執此以為伏羲生長之鄉也。而凡伏羲施政之處,如陳與仇池各地,又皆都遷所在,足跡所經,亦不能執此以為伏羲興於西方也。”[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492~493頁,齊魯書社,1985年。]5、十九世紀後期 因受...
圖案設計,比龍紋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紋來裝飾長邊,充填方塊,蜷轉圓弧,皆可熨貼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為最常見的花紋題材。受復古風氣的影響,宋代瓷器大量出現螭紋裝飾紋樣。宋定窯以印花、劃花手法在瓷盤、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裝飾螭紋。元末景德鎮窯有釉里紅塑貼螭紋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紋有蟠螭、...
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家”,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邊抽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
宋朝的玉器瓷器,擱在今天樣樣都是國寶。一頁宋版值一兩黃金,那么,文房四寶呢?作者簡介 陳華勝,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網總經理,傳統歷史文化作家。曾出版《大江東去——三國志隨筆》《玄奘取經西遊記》《故事並不輕鬆》等十餘部作品。台灣著名評論家羅吉甫先生評價他:讀書有間、論述有趣、下筆有神、推斷有據...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駕崩後,入殯未央宮前殿。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梓宮內,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世謂為蛟龍玉匣。”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葬茂陵東側1千米...
2017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上,《三友百禽圖》作為其中精品之一展出。作者簡介 邊文進(1403-1428年),字文進,明代宮廷花鳥畫家。福建延平府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祖籍隴西(今屬甘肅)人,生卒年不詳。永樂年間(1403-1424年)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
這顆瑰寶采自合浦的白龍珍珠池附近,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天然海水珍珠,經國際珠寶專家鑑定,價值百萬。據說,曾有一巨賈願以一輛“賓士”易之,不得;又有一大老闆願出10萬美元購之,也不得。不為別的,就因為此珠自1990年珠光一閃,就享受了“國寶”待遇,成為南珠宮的鎮家之寶。藏珠納寶,南珠宮並非一般人想像的...
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概述圖參考資料:人物生平 坎坷早年 光緒六年十月初十(1880年11月12日),陳垣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石頭鄉富岡里一個藥商家庭。少年時,他受“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影響。陳垣自幼嗜好讀書,《...
2017年11月15日—12月25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第二期展覽,《松亭會友圖》在其中展出。作者簡介 王淵,生卒年未詳。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習丹青,經趙孟俯指授畫法,山水學郭熙,人物學唐人,尤精繪花鳥和水墨竹石,效黃筌父子勾勒法...
1989年9月上旬,中國湖南宜章莽山地區發現“青龍”屬蝮亞科烙鐵頭屬,並將其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僅存幾千條,堪稱一代“國寶”。 其實在我國還有很多比莽山烙鐵頭還珍稀的蛇的。蛇非常聰明靈活,故《聖經》上有“溫馴如鴿子,靈巧如蛇”之說。蛇的捕食本領相當高強,能吞進比自己大許多倍的食物。我國古代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