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機構
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
主任:張永年
法律顧問:天達律師事務所
財稅顧問:京都會計師事務所
宗旨與職責
協助政府,動員社會力量,聯合國內外尊重人類文化遺產、熱愛中華文明的組織和個人,廣募資金,通過
回贈、
回購、
討還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國寶早日回歸祖國。
基金管理
為了確保國寶搶救工作萬無一失,
專項基金已聘請五十多位權威專家作顧問,並聘請國內外知名的律師、會計師事務所規範審計制度和財務管理等工作,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基金來源
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
國際無償援助
國家財政及有關部門的資助
基金所實現的合法收益
基金使用
組織流失文物的調查研究
流失文物的回歸
回歸文物的修繕和保管
回歸的文物的宣傳和展示
發動社會力量 共促國寶回歸
倡議書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和實物見證,是聯繫歷史與現實的血脈。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維繫本民族的根基與血脈。
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中華民族飽受列強侵掠與欺凌,一批批國寶級文物慘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之厄運,長期流落異國他鄉。據不完全統計,僅在 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就有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間的中國
珍貴文物同樣數量浩繁,難於勝計。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從海外搶救保護祖國珍貴文物的工作。在國家百廢待興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曾親自籌劃從海外成功搶救《中秋帖》、《伯遠帖》及
《五牛圖》等稀世珍寶。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先後加入多項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國際公約,堅持追索歷史上被盜及非法出口的中國文物的嚴正立場,採取外交與法律手段,成功追索回多批流失文物,成績顯著。與此同時,一些組織和個人也以多種方式使一些流落他鄉的珍貴文物重歸故里。然而,相對於數目巨大、種類龐雜、狀況千差萬別的流失文物而言,國寶回歸之路漫漫,回歸工作任重道遠。
國寶在外,國人思歸。國寶回歸,既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在一定程度上講,解決流失文物回歸問題的根本在於國力。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韓國經濟騰飛後,其民族文物曾出現回流熱潮。在中國經濟日益發展、國力日益強大的今天,充分發動全民、全社會的力量,加大追索流失海外中國珍貴文物的力度,勢在必然。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日前決定建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廣泛募集資金並專項用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研究、徵集、回購工作,努力促使國寶早日回歸祖國。這無疑是得民心、順民意的義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在此,我們鄭重倡議:一切尊重人類文化遺產、熱愛中華文明的組織和個人,利己之長,盡己所能,與“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攜手共進,讓流散在外的中國國寶早日回家!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2002年7月
宣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把無可替代的遺產歸還給他的創造者》的呼籲書中指出:一個民族的天才的最高的化身之一是其文化遺產。這些被掠奪了文化遺產的男女公民至少有權要求歸還那些最能代表他們民族文化藝術的珍寶。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留下極為珍貴的
文化遺產。在中國的地上、地下保存著無數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文物,它們是這珍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中國偉大歷史的見證、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明的象徵。它們理所當然的是中國的珍寶。但是,自1840年以來,國力衰微,大量國寶流失海外,至今未能歸還。這是長久縈繞在中國人心頭的遺憾,也是中華文明和人類文化遺產的損失。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先後加入多項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國際公約,堅持追索被盜及非法出口的中國文物,採取外交和法律手段,成功索回多批流失文物,成績顯著。
“國寶工程”是為搶救流失海外文物而啟動的全面、系統、長期的社會工程,搶救歷史上由於戰爭、非法盜掘、走私等不道德手段流失的文物。其宗旨是,協助政府,動員社會力量,聯合國內外尊重人類文化遺產、熱愛中華文明的組織和個人,廣募資金,通過回贈、回購、討還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國寶早日回歸祖國。
“國寶工程”依據中國法律以及中國對外簽署的國際公約的原則,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特有的功能與作用,通過國際合作等方式,廣開國寶回歸之路。
時至今日,國寶回歸,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正義呼聲;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已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啟動“國寶工程”,將促成國寶不斷回歸,實現中國人民的百年夙願。
時代在前進,文明在發展,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為國寶回歸而共同努力!
顧問
啟功 中央文史館館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世襄 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耿寶昌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常務委員
徐邦達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常務委員
史樹青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何鴻燊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著名企業家
馮驥才 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
李學勤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馬承源 原上海博物館館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謝辰生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
徐苹芳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羅哲文 中國文物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
鄭孝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傅熹年 中國建築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呂濟民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原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研究員
孫機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周紹良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許勇翔 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朱鳳瀚 中國國家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教授
陳華莎中國文物流通協調中心副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陳佩芬 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楊伯達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楊新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
聶崇正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楊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湯池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
馬世長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汪慶正 上海博物館館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
孫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
高崇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
王世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原思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黃克忠 中國文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王明達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葉佩蘭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劉雨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蕭燕翼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張浦生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胡繼高 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柯俊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南泉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蔣定穗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所長
公益捐贈
國家稅務總局發出國稅函[2002]890號檔案,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通過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的公益、救濟性捐贈支持發展文化事業,推動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公益事業。
受贈戶名: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開戶銀行:北京銀行沙灘支行
銀行賬號:0109032520012011165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