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情況
從主要國際銀行業務——
國際貸款的角度看,國家風險可能以下述幾種違約情況出現,給貸款銀行造成損失:拒付債務(Repudiation);延期償付(Moratorium);無力償債,未能按期履行契約規定的義務,如向債權人送交報表以及暫時無法償付本息等;重議利息(Renegotiation),債務人因償債困難要求調整原定的貸款利率;債務重組(Rescheduling),債務人因償債困難要求調整償還期限;
再融資(Refinance),債務人要求債權人再度提供貸款;取消債務(Concellation),債務人因無力償還要求取消本息的償付。
常見種類
主權風險
(Sovereignrisk)主權風險是主權政府或政府機構的行為給貸款方造成的風險,主權國家政府或政府機構可能出於其自身利益和考慮,拒絕履行償付債務或拒絕承擔擔保的責任,從而給貸款銀行造成損失。
轉移風險
(TransferRisk)轉移風險是因東道國政府的政策或法規禁止或限制資金轉移而對貸款方構成的風險,在開展國際銀行業務時,由於東道國的外匯管制或資本流動管制,出現銀行在東道國的存款、收入等可能無法匯出或貸款本金無法收回的情況,就是典型的轉移風險。
國家風險還包括由於東道國政治因素而產生的社會變動所造成的風險,這些變動包括戰爭、政變、騷亂等,它們對外國的貸款人和投資人的經濟利益有同樣的威脅。
分析指標
銀行一般是通過分析一系列反映關鍵因素各方面的指標,並與經驗數據對比,對國際業務所面臨的國家風險做出估價。國家風險的指標包括三種:數量指標、比例指標、等級指標。
數量指標
數量指標反映一國的經濟情況,包括國民生產總值(或淨值)、
國民收入、
財政赤字、
通貨膨脹率、
國際收支(貿易收支、經營收支等)、
國際儲備、外債總額等,對不同的國家,數量指標的側重可能不同,通常對一國的關鍵部門(例如石油或其他礦產)的指標也要進行分析和預測。
比例指標
比例指標主要反映一國的對外清償能力,是分析國家風險的重要工具,包括以下5個方面比例。
(1)
外債總額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該比率反映一國長期的外債負擔情況,一般的限度是20—25%,高於這個限度說明外債負擔過重。
(2)償債比例。該比例是一國外債本息償付額與該國當年出口收入之比,它衡量一國短期的外債償還能力,這個指標的限度是15—25%,超過這個限度,說明該國的償還能力有問題。
(3)應付未付外債總額與當年出口收入之比。該指標衡量一國長期資金的流動性,一般的限度為100%。高於這個限度說明該國的長期資金流動性差,因而風險也較高。
(4)國際儲備與應付未付
外債總額之比。這一指標衡量一國國際儲備償付債務的能力,一般限度為20%,如果這項指標低於20%,說明該國國際儲備償還外債的能力不足。
(5)國際收支逆差與國際儲備之比。該指標反映以一國國際儲備彌補其國際收支逆差的能力,一般限度是150%,超過這一限度,說明風險較大。
等級指標
等級指標是對一國政治、社會因素的綜合分析。分析之後,對該國的政治與社會穩定程度作出估價,判斷該國的風險等級。
數量指標、比例指標和等級指標是對國家風險的關鍵因素的不同方面進行衡量。要通過對三類指標進行分析和綜合,通過對一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並通過進行國與國之間的橫向對比,才可能客觀地掌握該國的國家風險的等級和程度。
風險評估方法
國家風險的管理包括銀行內部評估風險和確定防範風險的措施兩部分,銀行內部在進行風險評估時,首先應建立一個風險評估系統,使信息統計和決策程式化、規範化。 評估國家風險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核對清單式
這種方式是將有關的各方面指標系統地排列成清單,各項目還可以根據其重要性冠以權數,然後進行比較、分析、評定分數。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井可以長期按一定標準和系統積累資料,但這種方式須與其他形式結合使用。
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是召集各方面專家、由各專家分別獨立地對一國風險作出評估,銀行將評估匯總後,發回各專家,由其修正原來的評估,經過這樣的程式(也可以多次進行),各專家的評估的差距不斷縮小,最後達成比較一致的評價。
結構化的定性分析系統
這種系統綜合了政治、社會的定性分析和結構化的指標定量分析,能比較全面地分析國家風險,所得出的結論一般也比較
合理,但這種系統十分複雜,只有實力十分雄厚的大銀行才有可能採用。
政治經濟風險指數
該指數一般由銀行以外的諮詢機構提供,這種諮詢機構通常雇用一批專家以核對清單為依據,制定出每個國家的加權風險指數,每過一段時期修正一次。如果一國的政治經濟風險指數大幅度下降,則說明該國風險增大。這種方法很難起到事前警告的作用。
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通過分析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景實際發生時一國所處的
狀況,來判斷國家風險的大小。對國家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之後,就可以對風險進行管理,管理的中心在於根據國家風險程度,實行差別待遇。主要的風險防範措施有:根據風險大小和性質設定一些限度,例如貸款額限度和期限限度,將對風險較高的國家貸款額限制在較低水平,期限也較短,用補償的方法,對不同的風險程度給予不同的利率,預先做好
準備,在風險大或實現時可以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用途
國家風險可以用於:
1監控
跨國公司正在經營的所在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環境:
2作為避免在高風險國家從事經營的篩選器;
3幫助完善長期投資或融資決策分析。
影響
國內唯一經營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機構——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了中國第一份《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對韓國、日本、英國、美國等60個與
中國外經貿交往較為密切的國家所存在的國家風險進行了分析和評級,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將其國家風險劃分為9類,分別用數字1~9表示,其風險水平隨數字增大依次增高。報告提示中國電信設備製造企業:隨著中國電信設備出口量的增加,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國家風險特別是在亞非拉和東歐等
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也在增加。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國家風險水平相對較低(即1類~4類)的國家(地區)以歐美為主,約占國家(地區)總數的25%,國家風險水平最高的第9類國家(地區)僅占5%左右,而國家風險水平較高或顯著(5類~8類)的國家(地區)則占近70%,它們以地處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東歐等地區的新興市場國家為主。國家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可能發生的、由於債務人所在國的某些國家行為而引發的重大事件,使得債務人拒絕或無法償付國外債權人和投資者的債務,從而給國外債權人和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國家風險分析報告》立足中國
視角,以保障中國企業利益為基本出發點,綜合考慮中國與對象國雙邊經貿水平、未來發展潛力,並關注地緣政治、歷史淵源和外交關係等特殊因素,著重體現信用保險特色及中國信保的政策性導向。中國信保總經理唐若昕強調,《國家風險分析報告》是中國信保對國別風險的客觀評估,不代表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外貿政策,目的不在於限制或減少對某個國家(地區)的出口、投資或開展工程承包業務,而是分析一個國家(地區)主要風險因素、成因、所處的水平及發展趨勢,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企業提供預警。此外,國家風險分析也可以引導貿易和資本的最優流向,以達到預期效用的最大化,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外交和外經貿工作。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表示,中國對外貿易大國的地位雖然已經確立,但是中國還不是貿易強國,中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等高附加值產品在出口中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出口企業的開拓市場成本較高,對外經濟貿易合作中經濟效益不明顯,壞賬率比已開發國家高,中國必須加強出口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對於中國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國家風險的特點,中國信保的專家表示,雖然已開發國家的國家風險較低,但中國信保在2003年的短期險賠款中,歐美已開發國家發生的賠款比例高達67%,專家認為,這主要與中國出口商品的結構以及出口渠道等因素有關,低端消費品在歐美國家市場可能面臨的風險更高,而高端的投資類產品出口可能更多地受高國家風險的制約。
中國電信業堅定不移地貫徹“走出去”戰略,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在電信成套設備以及工程承包等方面已經取得突破。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信設備不但出口到開發中國家,也陸續打入已開發國家市場,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但是,隨著中國電信設備出口量的增加,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國家風險特別是在亞非拉和東歐等
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也在增加。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機制降低風險不失為中國電信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對此,唐若昕表示,中國信保將積極支持中國的高技術投資類產品的出口,在相關企業的出口信用保險方面實行傾斜政策,風險再大也要支持。
唐若昕表示,推出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 ,只是中國信保逐步建立國家風險信息發布機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風險“晴雨表”的第一步。明年,中國信保將推出對全球189個國家(地區)的全部《國家風險分析報告》,並逐年滾動式更新,力爭為中國企業勾畫一份更為翔實、細緻、準確的“海圖”,預報“風雨”,保駕護航。
圖書
版本信息
頁碼:416 頁
出版日期:2006年ISBN:9787802302167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定價:49.00
內容提要
如果27年前來中國訪問過的外國朋友再到中國來看看,一定會讚嘆在不到30年時間裡中國所取得的成績,感覺一定是“換了人間”。的確,經過27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也走出了一條強國富民的新道路。只要稍微引用幾個數字就可以說明我閃所取得的成績之偉大 ,證明我們所選擇的道路之正確。
章節目錄
序
1 國家風險導論
1.1 導言
1.2 國家風險概念與內涵
1.2.1 關於國家風險的幾種解釋
1.2.2 國家風險廣義和狹義概念
1.2.3 國家風險評估對象的界定與特點
1.3 評估與監控國家風險的目的
1.3.1 防範和化解國家風險,避免因國家風險導致的損
1.3.2 更好地進行產品定價,獲得預先的風險補償準備
1.3.3 符合外部監管的要求
1.3.4 符合內部監控和合規的要求
1.3.5 通過自我評估國家風險,從而有針對地調整政策,提高國家聲譽
1.4 國家風險評估與監控體系
1.4.1 國家風險管理體系
1.4.2 國家風險管理核心框架
1.5 國家風險評估、報告與評級
1.5.1 國家風險評估、報告與評級
1.5.2 國家風險評估、報告與評級機構
1.6 本書的結構
1.7 小結
2 政治與社會風險
2.1 導言
2.1.1 美國的國際國別風險指南(RCRG)分解法
2.1.2 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EIU)考慮的因素
2.2 政治風險
2.2.1 政治制度與國家風險
2.2.2 內部政治與國家風險
2.2.3 外部政治與國家風險
2.2.4 國家風險中的其他政治因素
2.3 社會風險
2.3.2 社會狀況與民族關係
2.3.3 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