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規劃

“十五”期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圍繞“以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制定為核心,以信息化為主線,以評測認證為抓手,以語言工程建設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工作思路,取得了較大成績。

一、“十五”期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的回顧
1.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取得新進展。成立了國家語委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建立了由漢語語音與拼音、漢字、漢語語彙、漢語語法和篇章、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外語套用等6個分技術委員會構成的國家語言文字標準技術委員會,建立了中國文字整理與規範研究中心和“中國文字字型設計與研究中心”。制定並發布了《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GB13000.1字元集漢字折筆規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國通用音標符號集》等規範標準,審定了《國語水平測試大綱》、《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詞類標記集》、《漢字套用水平等級及測試大綱》等。以《規範漢字表》為核心的漢字系列規範標準研製,進展順利。
2.策劃、出版《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建立了《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的入選和編輯出版的長效機制。通過“軟性”規範(A類)和語言生活狀況(B類)的發布,及時對社會語言生活進行引導。
3.語言基礎工程建設邁上新台階。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十五”重大項目“現代漢語語料庫建設及深加工”完成並免費上網,“基於ISO10646的維、哈、柯、傣文電子出版系統的研發”項目獲“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統一平台上主要民族文字文檔識別系統的研發”、“漢字屬性庫的建設”、“中國古籍用字在ISO/IEC10646CJK漢字中分布研究”以及多種動態流通語料庫的建設,為語言文字信息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初步建立了社會語言生活的監測與研究機制。成立了由平面媒體語言、有聲媒體語言、網路語言、教育教材語言、海外華語等5個分中心(中心)構成的中國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建立若干動態流通語料庫,向社會發布了2005年度的語言生活狀況。
5.語言文字研究與信息服務手段的現代化進程加快。語料庫、知識庫和一些數位化工具,為語言文字套用研究和語言文字產品的開發提供了便利。連續召開了多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信息化方面的會議,啟動了“電子語委”工作,建成了以中國語言文字網為龍頭、由100多個網站(網頁)構成的中國語言文字工作網路系統。
6.語言測試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十五”科研重點項目“智慧型語音技術在國語輔助學習中的套用研究”和“漢語國語水平測試研究”的主要成果,促進了國語學習、測試和管理工作手段的現代化,是我國推廣國語歷史上重大的技術創新。完成漢字套用水平測試標準的研製工作,即將開展試點測試。
7.少數民族文字規範化、信息化工作取得可喜成績。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字元總集進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維、哈語人名漢字轉寫規範》社會套用效果良好,蒙語規範化工作、藏語規範化工作、少數民族術語規範工作等,進展順利。
8.語言規劃、推廣國語等理論、實踐與對策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地方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重視對當地語言生活的調查研究。
二、“十一五”期間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面臨的形勢
步入新世紀,社會高速發展,教育逐漸大眾化,媒體樣式多覆蓋廣,交通通訊空前發達,人口流動量加大、流動半徑加大、流動速度加大,信息化的技術成果介入生活的各個領域,語言、方言之間的交流碰撞頻繁,這些使我國又一次進入語言生活的快速發展期。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面臨新機遇和新課題。保護、開發中華語言資源,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成為國家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國家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
“十五”期間,我國語言文字套用研究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國家對語言文字套用研究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例如:
1.科研經費籌措困難,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2.未形成中央和地方協調統一的科研機制,各地區、各行業科研工作開展不平衡。
3.漢語文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技術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還不多。
4.語言資源和成果的共享還有很大局限,網路上對公眾開放的中國語言文字資源還很少,遠不能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信息化事業對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要求。
5.套用語言學的學科建設比較薄弱,套用語言學人才缺乏。
三、“十一五”期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和重點研究方向
1.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根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和要求,繼續堅持“以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制定為核心,以信息化為主線,以評測認證為抓手,以語言工程建設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工作思路,關注社會語言生活,加強學科協作,緊跟時代步伐,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形成語言文字套用研究可持續發展的局面,構建和諧語言生活,為促進社會和諧、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服務。
2.重點研究方向
(1)國家語言戰略研究。語言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些年來世界上一些大國都在制定自己的語言戰略,利用語言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對內消解社會矛盾,凝聚民心,向外傳播自己國家的理念,賺取外匯收入。我國當前語言生活正快速發展變化,語言生活中各種矛盾凸顯,社會需要提供語言服務的類型與方式與日俱增,虛擬空間迅猛拓展,漢語走向世界的腳步空前加快,爭取國際話語權正成為民族的自覺意識。此種情況下,我國必須及時研究巨觀語言戰略,設計落實語言戰略的行動計畫,提出應對重大語言問題的科學預案。
(2)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研製。適應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需要,加強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其各分技術委員會的建設,加緊研製和實施關係重大、需求急迫的漢語言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範標準,尤其是要加快中文信息處理、漢語教育等領域規範標準的研製。
做好《規範漢字表》送審發布工作,圍繞規範漢字表,制定、審定一批現代漢字的規範,包括簡繁漢字的對應系統(簡繁漢字的計算機自動轉換系統),與計算機字型檔相關的漢字規範,基本建立起現代漢字的規範體系。在此基礎上對傳統漢字(包括古漢字)進行收集整理,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現行文字和歷史上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構成“中華大字元集”的基本輪廓。
開展新世紀的國語審音工作。建立“國語數字樣本庫”、“國語口語語料庫”和“國語審音用知識庫”,完善國語語音的基本規範,制定國語的聲學參數標準,滿足新世紀國語推廣的需求,滿足各種國語電子產品的需求。
建立科學有效的規範標準測試系統,著力抓好規範標準的測查認證工作。
(3)建立符合時代需求的語言能力評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國語水平測試,推進國語水平測試及其管理的現代化。啟動漢字套用水平測試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快研製漢語能力的測評體系,形成立體的漢語能力評測體系,滿足漢語母語教育及各行業勞動準入制度等需求。
(4)加強面向信息處理的語言文字套用研究和基礎工程建設。漢語言文字和我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有自己的特點,也較有可能形成高新科技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在資訊時代,在重視語言文字的本體研究的基礎上,必須加強基於信息處理的套用研究和基礎工程建設,迅速提高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提高我國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質量和效率,提升中文在虛擬世界中的影響力,增強中文信息技術與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機制,為國家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5)加強對社會語言生活的監測和研究。隨著社會語文生活更趨活躍,規範語言文字與保護中華傳統文化問題,方言和繁體字的價值問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問題,瀕危語言問題,母語教育問題,外語教學問題,以及大陸、港、澳、台四地語言文字交流和海內外漢語漢字溝通問題等,將成為語言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語言國情是國家語言決策及其他相關決策的基礎。要通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的建設,籌劃語言文字主要套用領域的研究基地建設,指導各地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對當地語言生活的調研,進一步加強對社會語言生活的監測和研究。努力創造條件,力爭啟動新世紀語言普查工作,包括方言普查、民族語言普查和外語使用狀況的調查,包括對農民工、移民、語言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語言狀況調查。用《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等形式,及時向社會報告語言國情。要跟蹤研究語言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和建議。
(6)促進漢語走向世界。研究世界華人社區的語言狀況,促進華人社區的語言傳承和各社區之間的語言溝通。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及語言文字教學等方面,滿足漢語國際傳播的需求。
(7)加強套用語言學學科建設。套用語言學是支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最為重要的學科,抓好套用語言學的學科建設,關係到套用語言學的人才培養,關係到語言文字套用研究的質量,關係到語言文字工作的學術推進力。優先發展當代社會急需的分支學科,如語言規劃學、語言教學、計算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播音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等。套用語言學基本上都是交叉學科,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其中多個分支還涉及到工程技術,因此要根據各分支學科的實際需求,組建複合型的科研隊伍和教師隊伍,通過新的教育理念和機制,培養知識複合型人才,逐漸建成我國套用語言學的學科教育體系。社會上很多職業需要套用語言學人才,要注意社會急需人才的培養,有條件時要促進社會上一些新的語言職業的形成,如文字速記師、語言工程師、語言治療師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