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公共債務問題研究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公共債務問題研究》是201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公共債務問題研究
  • 作者: 武靖州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4196450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公共債務問題研究》在反思傳統基於“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目標局限性的基礎上,從國家治理的角度重構了財政政策的目標。但研究財政政策,政府債務是一個繞不過的主題,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都通過舉債的模式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經濟下滑的同時,也積累了財政風險。基於國家治理來重構財政政策目標,也必須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審視公共債務問題。為此,筆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梳理文獻和認真思考,形成了自認為具有創新性的公共債務研究思路並進入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本文所呈現的成果。

目錄

第1章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公共債務
1.1 公共債務問題日益嚴峻
1.1.1 後危機時代的政府債務問題
1.1.2 公共債務風險
1.2 國家治理視角下財政的再審視
1.2.1 何為“國家治理
1.2.2 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1.2.3 國家治理視角下財政政策的基本邏輯與主要理念
1.3 財政汲取形式變化推動國家治理形態變革
1.3.1 從個人債務到國家債務
1.3.2 公共債務與政府行為
1.3.3 財政汲取與財政汲取形式
1.3.4 作為現代財政汲取形式的公共債務
1.3.5 從疆域國家、稅收國家到負債國家
第2章 財政收支矛盾與政府債務擴張
2.1 公共支出的擴張需求
2.1.1 財政支出增長的社會需求
2.1.2 財政支出增長的經濟需求
2.1.3 政治制度、公共選擇與財政支出增長
2.2 個人效用最大化與稅收
2.2.1 稅收增長的規律:拉弗曲線
2.2.2 個人效用與稅收的衝突
2.2.3 個人所得課稅公平與效率的博弈
2.3 企業利潤最大化與稅收
2.3.1 企業所得稅與經濟成長:最優稅收理論
2.3.2 企業所得稅與社會公平
2.3.3 企業所得稅改革趨勢
2.4 公共債務持續擴張的原因
2.4.1 財政政策多目標衝突與債務增長
2.4.2 個體理性選擇、負代際外部性與政府債務增長
第3章 私人債務的國家化及其不可持續性
3.1 公共債務向私人債務的傳遞
3.1.1 公共債務的福利效應強化了家庭與企業的舉債意願
3.1.2 中國政府債務對私人債務的影響
3.2 私人債務的積累與國家化
3.2.1 私人債務國家化的事實
3.2.2 私人債務國家化的手段
3.2.3 中國私人債務向政府債務的轉化
3.3 債務擴張的不可持續性與風險
3.3.1 基於債務鏈的私人風險向公共風險的傳導
3.3.2 家庭部門債務的不可持續性
3.3.3 政府債務擴張的不可持續性
3.4 政府債務的必然性及其本質
3.4.1 政府債務觀的演化
3.4.2 政府債務的道德義務與民主困境
3.4.3 根植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政府債務擴張
第4章 國家負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4.1 公共債務有益論
4.2 國家負債促進經濟發展
4.2.1 政府舉債的經濟目標
4.2.2 公共債務的經濟效應
4.2.3 籌措建設資金
4.3 公共債務、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4.3.1 公共債務與財政政策
4.3.2 公共債務與貨幣政策
4.4 國家負債促進社會發展
4.4.1 公共債務與公共服務
4.4.2 公共債務與人口老齡化
第5章 過度舉債對國家治理的挑戰
5.1 古典主義的公債有害論
5.2 過度舉債阻礙經濟發展
5.2.1 信用危機與金融危機
5.2.2 擠出效應
5.2.3 中等收入陷阱
5.3 過度舉債破壞社會公平
5.3.1 階層固化
5.3.2 兩極分化
5.3.3 代際外部性
5.4 過度舉債影響政治穩定
5.4.1 納稅人與債務人的衝突
5.4.2 債權人對政府的干預
第6章 負債國家治理思維的轉變
6.1 負債國家需要“治道”變革
6.2 從危機管理到風險管理
6.3 從對立到合作
6.3.1 政府與市場:並非對立的主體
6.3.2 創造合作與分散風險
6.3.3 政府與市場合作的模式
6.4 從加槓桿到去槓桿
6.4.1 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槓桿率快速提升
6.4.2 高槓桿率蘊含著結構性風險
6.4.3 結構性風險需要結構性手段來化解
6.5 從社會福利最大到公共風險最小
第7章 基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財政政策最佳化調整
7.1 傳統財政政策及其目標的局限性
7.1.1 財政政策效果與目標的爭論
7.1.2 經濟理性視角下傳統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7.1.3 確定性的財政政策與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
7.1.4 轉向“防範風險”的財政政策
7.2 基於防範風險的財政政策邏輯重構
7.2.1 理解人類社會的風險
7.2.2 財政形態變遷過程及當前的困境
7.2.3 基於防範風險的財政政策邏輯重構
7.3 公共債務治理需要發揮財政的“平衡”功能
7.3.1 從放權、分權到平衡
7.3.2 公共債務膨脹需要巨觀管理
7.3.3 發揮財政在公共債務管理中的“平衡”能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