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徒步運動在國外有悠久歷史,並有最廣泛的群體參與,其主要原因是建設了發達的國家步道系統。
步道,美國人叫做trail,英國人叫way或者long-distance footpaths,至少要50公里以上,最長的有數千公里。歐美各國的國家步道都是多用途的,即步道、直排輪滑道、馬道和山地車道多用途合一,設計有專門的標識系統部署在步道每處重要節點,不允許各種機動車上路。
建設目的
國家步道系統之建設目標主要為達到提高遊憩體驗品質、增加戶外遊憩選擇機會、提供自然學習場所、建立安全之自然遊憩及登山環境 、舒緩遊憩壓力、活絡山村產業及經濟、創造多元就業機會、保存原鄉文化、凝聚族群共識等效益,此效益中與國家步道遴選直接相關的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步道的資源特色,二、步道開發對環境生態的衝擊,三、遊憩利用的安全性與適宜性。
美國
美國第一條阿巴拉契亞國家步道,1921年提出直至1937年開通,全程3575公里,穿越自然保護區、河流山脈、鄉村小鎮、高速公路等。美國國家步道分為景觀步道(共11條),歷史步道(共19條),休閒步道(有1000多條)以及連線步道,參加越野行走的美國人達8600萬之多。
英國
英國主管鄉村地區環境的官方機構鄉村局在1965年規劃建設了奔寧線國家步道。此後,英國步道系統網路開始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英國共形成了長約18000多公里的步道,包括3 種類型,除了有專門機構管理及受國庫資金資助的國家步道(National Trail,蘇格蘭稱之為遠足道,Long Distance Routes)外,還有遊憩步道和無標誌步道兩種類型。其中,遊憩步道指由地方當局和徒步愛好者等志願者共同維護管理的步道,線路上有相應的標誌。截止2010年,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共有19條國家步道,總長約4000公里。這些步道中的一部分可供騎馬者和騎腳踏車者使用(其中的奔寧騎道可供騎馬者和騎腳踏車者全程使用) 。
國家步道系統法案規定:“創建步道系統的目的是為促進公眾保護、使用、享受和欣賞國家自然和歷史資源。”
中國
2012年4月,北京門頭溝區啟動《門頭溝國家步道系統規劃》。門頭溝區國家步道系統將以京西古道群為主體,打造總長270公里的國家步道。它由5條互相連通的步道構成,包括太行山國家步道、長城國家步道、永定河國家步道、妙峰山香道以及百花山——靈山步道。
國家步道系統完善後,將成為一張縱貫門頭溝全境的交通網,串聯起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妙峰山景區等10餘個公園、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步道周邊還有
潭柘寺、戒台寺等人文景觀以及爨底下、靈水等30餘個京西古村落。門頭溝國家步道是中國首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國家步道。步道將配套建設環境設施、景觀設施、路標指示體系、營地或登山小屋、安全防護及緊急救難場所等。
概略
目前依據《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已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如下: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