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國學新讀大講堂:官箴全書)

官箴(2014年長安出版社發行部出版的圖書)

國學新讀大講堂:官箴全書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官箴》,是古代中國居官格言之類的著作。共一卷,宋代呂本中撰。呂本中,字居仁,號東萊先生呂公著之曾孫。曾任濟陰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學士院。一生著述甚豐。

基本介紹

  • 書名:官箴
  • 作者:司馬哲
  • ISBN:9787801759146
  • 類別中國古代哲學
  • 頁數:309
  • 定價:¥ 39.00
  • 出版社:長安出版社發行部
  • 出版時間:2014-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起源,出處,其他出處,三十六字官箴,

起源

中國最古老、有文字記載、垂訓千古的官箴,大約出現於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春秋時期。其中最著名的,要算《虞人之箴》了。據《左傳》襄公四年中的記載,《虞人之箴》是由一個叫辛甲的人推重而名於世的。辛甲的身世難以追溯,但知他曾是商後期,也就是殷的亡國之君帝辛、人稱紂王朝的史官。紂王也曾有所作為,如平定東夷,將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長江流域等。但自從集寵愛於妃子妲己一身後,便在淫亂暴虐路上漸行漸遠。辛甲屢加勸諫,他都聽不進去。據《史記》記載:
“ 他材力過人,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刃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神鬼,大最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貪慾,已從權、錢、色三個方向,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接下來的情形更糟。他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但位居三公的三個人是什麼下場呢?先說九侯。九侯之女美,紂王納為妃。其女不喜淫樂,紂王怒,加上妲己的挑撥,將她殺了。還將九侯處以醢刑,醢者,剁成肉醬之謂也,於是鄂侯起而與紂王辯白,紂王又殺鄂侯,把他的肉烤成肉干。西伯昌暗下哀嘆,被崇侯虎知道了,向紂王告發,於是將西伯昌囚禁起來。幸虧西伯昌身邊有一批賢臣,一商量,決定投紂王之好,向他獻上美女、奇物、善馬,才使西伯昌得以生還。西伯昌得歸後,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歸西伯昌。紂王大臣如太顛、閎夭、散宜生,還有辛甲也都歸於西伯昌。王子比干進諫說:“諸侯叛歸西伯昌,許多賢臣也紛紛投靠西伯昌,不能不防呀!”紂王不聽,說:“諒他也成不了氣候!”比干直言力諫,紂王怒,說:“我聽說聖人之心有七竅。”命刀斧手剖開比干的胸,取出心臟來觀看。微子啟是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見此,嚇得去會太師、少師,商量對策。太師、少師都說:“與其殉國,不如出逃。”微子連夜逃了。箕子是紂王親眷沒有逃,卻裝瘋賣傻,隱居山野。太師、少師相繼奔往西周。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於是率諸侯伐紂。紂敗,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這正是暴君的下場。
辛甲在西周任太史,人稱辛尹。他在太史任內,創導百官“官箴王闕”,以針砭國君缺失為己任。他深感殷鑑不遠,應以史為鏡,以免歷史悲劇之再演。百官都回響他的召喚,遞交官箴。辛甲最看重的,正是《虞人之箴》。虞者,管理田獵官員的稱謂也。《虞人之箴》不過六十餘字,卻道出了百姓的心聲。這份箴言寫到:
“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夫。
譯成白話大意是:
大禹皇帝足跡所至,把轄地畫為九州,又開啟水陸通道,讓百姓住有所居,還有祖廟供祭祀。牲畜獸禽,也有豐茂的草原生息繁殖,與百姓和諧相處,互不打擾。夷羿本是夏之部落首領,弒夏登上王位,貪戀漁獵,把國家憂患放在腦後,卻迷戀捕殺公獸母獸。用武力過度殺生,會損害國家的元氣。作為獸臣,斗膽勸誡國君不要這樣。
《虞人之箴》語言樸實,感人至深。微言大義,振聾發瞶。它在幾千年以前,就提出了人與自然、人與獸“各有攸處,德用不擾”的思想,可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何等深邃超前;豈止超前,更是超世紀,超越今人幾千年;就是拿到世界範圍去比對,都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可惜的是,五千年光輝中華文化的精髓,還有許多尚待發掘,尚待認知的地方。更可惜的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讓許多人數典忘祖,把老祖宗的一些真知灼見丟在一邊,遇到問題,卻向西方尋找解藥。虞人有知,當喟然三嘆矣。

出處

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於亭雜錄》:‘上嘗御書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賜內外諸臣。案此三字,呂本中《官箴》中語也。(按:此說誤,詳後)’是數百年後尚蒙聖天子採擇其說,訓示百官,則所言中理可知也。雖篇帙無多,而詞簡義精,故有官者之龜鑑也。”今檢呂氏《官箴》,全書共三十三條,其首條開頭云:“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與《四庫提要》所說相合。王士禛,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罷官歸里,康熙五十年去世。《古夫於亭雜錄》是他罷官後所作。該書卷一說,“清、慎、勤三大字,士禛二十年前亦蒙賜。”由此可知,他所說的“上嘗御書”之“上”,當是指康熙皇帝。這說明清代把清、慎、勤三字當作欽定的官箴是始於康熙。四庫館臣稱讚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龜鑑”,而《四庫提要》乃是乾隆欽定之書,這又說明在乾隆時期仍然是遵行祖宗舊制,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的。趙翼是位乾嘉學者,他在《陔於叢考》卷二十七《清慎勤匾》條中說:“各衙署訟堂多書清、慎、勤三字作匾額。”這更是一條有利的證據。以清、慎、勤三字為官箴,不僅行之於康、乾之世,而且通之於有清一代,所以梁啓超在《新民說·論公德》中說:“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其他出處

四庫提要》:“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三十六字官箴

全文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廉則吏不敢慢,
公則民不敢欺。
廉生威
明代無極縣令郭允禮制官箴碑(拓片)明代無極縣令郭允禮制官箴碑(拓片)
箴文傳承與顏門三傑
一、箴文的來歷與顏希深
顏希深(1729—1780年),是連平顏氏的五世祖,也是連平顏家進入仕途的第一代。三十六字箴文,是顏希深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間任山東泰安府知府時,在舊科房的殘壁中發現的。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間,為了整頓吏治,提倡廉政,時尚流傳的做官格言,故曰“官箴”。當時,貞庵主人任泰安知州,曾將箴文刻石自警。箴文共三十六個字:“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國學新讀大講堂:官箴全書)
顏希深讀了這碑文後,受到很大啟示,將它移到署內西邊走廊,並在碑文後面寫了跋文,當作自己和後繼做官人的座右銘,以鞭策自己和教戒屬僚及子孫後代
二、箴文與顏檢為官的一生
顏檢(1757—1832年),顏希深之子。
顏檢真正得到箴文,是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七月做山東鹽政時,由泰安令汪汝弼將石刻拓本寄送。顏檢知道父親能在外地做官數十年,“以誠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馭屬,至今民懷吏畏,猶津津然稱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顏檢立志繼承父親的遺志,以廉政來勉勵自己。故令人重新將它刻在署內辦公的廳堂,奉為座右銘。顏檢為官的一生,以三十六字箴文作為做官的格言,用來鞭策和約束自己。
三、箴文與顏伯燾的督撫生涯
顏伯燾(1792-1855年),顏檢之子,道光十年(1830年)曾任陝西巡撫
嘉慶十九年(1814年),伯燾考取翰林,利用假期省親的機會,到了浙江(當時顏檢浙江巡撫)。顏檢拿出先祖的箴詞給伯燾看,並對伯燾說:“你現在已進入官場,應該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實也是祖訓。”伯燾接過來把它收藏好,道光二年(1822年)伯燾授延榆綏道,顏檢又教導說:“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隨時以箴詞勉勵自己,不能鬆懈。”伯燾遵命,帶著箴詞去赴任。後來,在一起做官的同事,知道伯燾有一本“官箴”,都爭相來索取手本。但陝西五原一帶又缺乏雕刻的匠工,於是寫信請長安令張愛陶(張聰賢)重刻石碑,放到碑林去,以便廣泛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