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歷史學上一部劃時代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作出的極大貢獻。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司馬遷欲以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不僅是以“實錄”精神著稱的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歷史學著作,而且還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經典之一。司馬遷筆下的歷史故事矛盾尖銳、一波三折、劍拔弩張、驚心動魄,歷歷如在目前;其塑造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個個可歌可泣,堪稱史傳文學的代表性作品,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微課堂:史記選讀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64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秋霞圃書院 張華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61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裝進口袋裡的國學寶庫!郭齊勇、葛劍雄等數十位專家學術指導!2014年上海孔子文化節推薦讀本!2014年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推薦用書!
作者簡介
秋霞圃書院是中國民間研究、傳播儒學文化的組織。
是由中國著名學者沈渭濱、葛劍雄、傅傑、朱學勤、李天綱、汪涌豪等教授發起,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香港、台灣和海外的數十位著名教授、學者創建的社會學術研究團體和教育教學機構。
2009年9月肇創於上海嘉定,常設辦公地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
書院主要活動內容有:系統研究整理出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大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圖書館、社區等一系列活動;
承辦每年的“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中西方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
圖書目錄
第五章列傳
不食周粟
管鮑之交
意氣揚揚
穰苴執法
三令五申
圍魏救趙
殺妻求將
立木為信
王翦請田
毛遂自薦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奇貨可居
一字千金
布衣黔首
左提右挈
安枕而臥
蕭何月下追韓信
多多益善
勇士樊噲
期期艾艾
陸賈詩書定天下
季布能屈能伸
欒布視死如歸
巧診難症
計退匈奴
李廣難封
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
文君當壚
儒生源流
張湯審鼠
出使西域
優孟衣冠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變名易姓
發憤著書
後記
不食周粟
管鮑之交
意氣揚揚
穰苴執法
三令五申
圍魏救趙
殺妻求將
立木為信
王翦請田
毛遂自薦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奇貨可居
一字千金
布衣黔首
左提右挈
安枕而臥
蕭何月下追韓信
多多益善
勇士樊噲
期期艾艾
陸賈詩書定天下
季布能屈能伸
欒布視死如歸
巧診難症
計退匈奴
李廣難封
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
文君當壚
儒生源流
張湯審鼠
出使西域
優孟衣冠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變名易姓
發憤著書
後記
文摘
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1]。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2],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3],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4]:“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5],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6]。武王已平殷亂[7],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8],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注釋
[1]孤竹君:孤竹國國君,孤竹是殷代國名。
[2]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當時是西方諸侯之長,故稱西伯。
[3]載木主:用車載著木製的靈牌位。
[4]叩馬:勒住馬的意思。
[5]弒:古代臣殺君或者子女殺父母稱為“弒”。
[6]去之:就是讓他們離去的意思。
[7]殷亂:指商紂亂政。
[8]於嗟:嘆詞。於,通“吁”。
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要把國君之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於是便逃走了。叔齊不願意做國君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國國君的次子做國君。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優待尊養老人,便都前去歸附西伯昌。等到到了那裡,西伯昌去世了,武王用車載著他的木製的靈牌位,尊稱為文王,往東去討伐殷紂王。伯夷、叔齊勒馬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加安葬,就大動干戈,這能稱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主,這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侍從想要殺害他們。太公說:“他們是仁義之人啊。”就讓他們離去了。武王討伐商紂後,天下奉周王室為宗主,而伯夷、叔齊卻認為宗周是恥辱的,他們堅持節氣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靠採摘野菜充飢。等到將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登上西山啊,採摘薇菜。用暴臣代替暴君啊,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神農、虞、夏的天下轉眼就消失了啊,我們去哪裡找到歸宿?哎呀就這樣死了吧,命運如此衰薄!”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1]。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2],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3],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4]:“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5],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6]。武王已平殷亂[7],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8],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注釋
[1]孤竹君:孤竹國國君,孤竹是殷代國名。
[2]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當時是西方諸侯之長,故稱西伯。
[3]載木主:用車載著木製的靈牌位。
[4]叩馬:勒住馬的意思。
[5]弒:古代臣殺君或者子女殺父母稱為“弒”。
[6]去之:就是讓他們離去的意思。
[7]殷亂:指商紂亂政。
[8]於嗟:嘆詞。於,通“吁”。
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要把國君之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於是便逃走了。叔齊不願意做國君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國國君的次子做國君。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優待尊養老人,便都前去歸附西伯昌。等到到了那裡,西伯昌去世了,武王用車載著他的木製的靈牌位,尊稱為文王,往東去討伐殷紂王。伯夷、叔齊勒馬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加安葬,就大動干戈,這能稱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主,這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侍從想要殺害他們。太公說:“他們是仁義之人啊。”就讓他們離去了。武王討伐商紂後,天下奉周王室為宗主,而伯夷、叔齊卻認為宗周是恥辱的,他們堅持節氣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靠採摘野菜充飢。等到將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登上西山啊,採摘薇菜。用暴臣代替暴君啊,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神農、虞、夏的天下轉眼就消失了啊,我們去哪裡找到歸宿?哎呀就這樣死了吧,命運如此衰薄!”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