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務院決定,對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的決定。由國務院於2018年12月28日印發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 發布機構: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18年12月28日
  • 實施日期:2018年12月28日
政策全文,內容解讀,

政策全文

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國發〔2018〕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務院決定,對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准並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授予劉永坦院士、錢七虎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務院批准,授予“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等37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雲-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等4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技術及其新種質創製”等6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水下發射固體運載火箭系統研製”等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等23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主要蔬菜卵菌病害關鍵防控技術研究與套用”等148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簡·迪安·米勒教授等5名外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要向劉永坦院士、錢七虎院士及全體獲獎者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和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著力實現原始創新重大突破,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8年12月28日

內容解讀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成果涉及基礎科學與產業技術的個各方面,覆蓋國民經濟赫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獲獎項目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基礎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國家自然科學獎連續第6年產生一等獎,繼鐵基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震盪後,物理學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團隊利用低溫電輸運測量在國際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國際凝聚態物理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材料科學、化學等我國國際“領跑”學科也亮點紛呈。如在石墨稀表界面效應研究上的突破,為解決能源轉化與存儲、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對碳納米材料分子層面能量轉移規律的認識,為高性能碳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提供了理論依據;對非晶合金強韌化原理和調控機制的研究,為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機械等領域的套用提供了理論支持。在國家自然科學獎的119份海外函審意見中,94%的海外專家認為我國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科學價值。
二、產業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傳統產業不斷進行理論和技術創新,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如中國石油首創了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突破礫岩延盆緣斷裂帶分布傳統觀念,發現了全球最大的整裝礫岩油田--瑪湖特大型油田,新增三級石油地質儲量12.4億噸,理論成果成功套用於中石化新疆探區、吐哈盆地等地區的油氣開採,拓展了石油開採新空間。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併網穩定發電,關鍵技術示範推廣13個海張風電項目,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新動能。
高技術新興產業也有若干技術突破。人工智慧研究成果逐步實現產業化套用,面向汽車智慧型化這一變革方向,清華大學研發的“汽車智慧型駕駛輔助系統”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已大規模產業化。針對我國汽車工業向純電驅動轉型的趨勢,湖南科力遠新能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在高安全性長壽命充電電池關鍵技術和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製造上取得創新進展。廣泛套用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針對軌道交通牽引系統“安全、穩定、綠色”的目標,中車公司攻克了永磁牽引系統關鍵技術難題,系列成果成功裝載在國際首列350km/h速度等級的永磁高速列車上。
三、面向改善民生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競相湧現。
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湧現大量成果。在生態環保領域,從源頭控制、清潔生產、末端治理到生態環境修復全鏈條,從大氣、土壤到水域,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都有創新成果獲獎。如揮發性有機氣體、焦化廢水、多金屬廢酸、微細礦物顆粒、廢舊聚酯、建築固體廢物等污染物處理與資源化治理等創新成果。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情,湧現了一批基於先進技術監測水域污染、地表形變、地質工程、颱風等災害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提升了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保障服務能力。由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牽頭研發的清潔拿效煉焦技術與裝備取得重大科技創新,研發了新一代綠色煉焦技術,噸焦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12%,為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農業領域,種豬、肉雞、淡水魚、扇貝等畜禽水產育種技術,小麥、大豆、黃瓜、梨、菊花、月季等農作物和林草花果新品種培育技術都取得積極進展。在衛生健康領域,新一代腦起搏器在29個省市推廣使用,成為帕金森病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案。全球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片已成功檢測294餘萬人份,通過提前干預降低了耳聾出生缺陷。除醫療器械開發外,對血栓性疾病、胃腸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對肺癌。重症先心病、肝移植的外科治療均取得關鍵技術突破並套用推廣,大量患者從中受益。
四、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顯著加強。
越來越多的企業出現在國家科技獎的舞台。國家科技進步獎134項通用類獲獎項目中,75%的項目有企業參與,其中三分之一的項目由企業牽頭完成。今年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中共有303家企業,占獲獎單位總數的47%,其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了國有企業。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顯著加強。
龍頭骨幹企業表現突出,如華為公司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項目自主研製了基帶、中頻、處理器晶片,在超過170個國家商用部署,三年累計銷售收入達2788億元。濰柴動力完成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套用。結束了我國缺少重型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歷史,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產銷量世界第一。
五、長期積累和團隊合作作用凸顯。
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獲獎項從立項到成果發表或套用平均時間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項目經歷了超過20年的攻關和積累。浙江大學龔曉南院士是我國岩土工程界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博士,在軟弱地基工程建設領域持續進行了近30年的攻關,研究形成了複合地基理論和關鍵技術,使複合地基成為土木工程三種主要地基基礎型式之一。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空氣動力南碰撞安全技術創新團隊立足於解決空氣動力制約高速鐵路發展、大風熱及行車安全、列車碰撞造成重大傷亡等難題,歷經20多年建設發展,長期奮戰在高寒、高原、大風等惡劣環境,建成國際唯一實際運營軌道車輛撞擊測力試驗系統,為鐵路六次大提速做出了重要貢獻,鑄就“科學報國、追求卓越”的團隊文化。重慶師範大學楊新民教授將數學作為一生志業,克服地處西部的不利條件,甘於坐30年的冷板凳,在向量和集值最最佳化研究以及最最佳化中的對偶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國際同行高度評價的成果。從整體看,獲獎項目成果均基於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長期的實驗經驗,潛心研究、長期積累的作用凸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