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為了各地區、各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 索引號:000014349/2015-00068
  • 發文機關:國務院辦公廳
  • 主題分類:科技、教育\教育
  • 發文字號:國辦發〔2015〕36號
  • 成文日期:2015年05月04日
  • 發布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檔案全文,檔案解讀,圖解,各方評論,

檔案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辦發〔2015〕3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後,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台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為了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貢獻度,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製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三)總體目標。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預期目標。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制訂實施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修訂實施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標準和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明確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要制修訂專業人才評價標準,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不同層次、類型、區域高校要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制訂專業教學質量標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深入實施系列“卓越計畫”、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畫等,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三)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定,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線上開放課程。建立線上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五)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準。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擴大覆蓋面,促進項目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畫等專題競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六)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畫,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
(七)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
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範,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鍊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八)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各地區、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健全持續化信息服務制度,完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功能,建立地方、高校兩級信息服務平台,為學生實時提供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並做好創業項目對接、智慧財產權交易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落實高校學生創業培訓政策,研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建設網路培訓平台。鼓勵高校自主編制專項培訓計畫,或與有條件的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群團組織、企業聯合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各地區和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要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發布創業項目指南,引導高校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九)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最佳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部委屬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網際網路創業的扶持政策。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體制機制。
各地區、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指導管理與監督評價,統籌推進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地區要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諮詢、指導和服務。各高校要落實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改革發展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牽頭,學生工作、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二)細化實施方案。
各地區、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教育部屬高校需將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其他高校需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部門和主管部門備案,備案後向社會公布。
(三)強化督導落實。
教育部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把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列入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重點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四)加強宣傳引導。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以及各高校要大力宣傳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重要性,使創新創業成為管理者辦學、教師教學、學生求學的理性認知與行動自覺。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各高校的好經驗好做法,選樹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典型,豐富宣傳形式,培育創客文化,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氛圍環境。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5月4日

檔案解讀

大學生創業課,高校怎么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談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新華社北京2015年5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劉奕湛、吳晶)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對5年後的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給出了明確目標,要求從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14日就如何順利實現這些目標,對2015年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何破解作出答覆。
高校安排創業基金
問:如何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答:缺少啟動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一道坎,這次出台的實施意見對資金問題有豐富的表述。
休學創業可保留學籍
問:對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作了哪些規定?
答:高校要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此外,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對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畫,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高校要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
同時,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慕課、視頻公開課等線上開放課程,建立線上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
創業指導教師定期考核
問:如何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
答:高校要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
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納入高校評價
問:對貫徹落實實施意見有哪些要求?
答: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任務已經確定,下一步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

圖解

1、圖解: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2、一圖看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咋改革
1、《意見》1、《意見》
2、一圖看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咋改革2、一圖看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咋改革

各方評論

國務院多方舉措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國務院2015年5月4日出台《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九大主要任務和措施,其中亮點多多,且擇其中的兩點來說:一是“實施彈性學制,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二是“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根據意見精神,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三者齊給力,方可助力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
“創業艱難百戰多”,大學生創業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據媒體報導,自主創業人員占高校畢業生總量2%左右,首次創業的成功率不足10%,這一數據說明了我國大眾創業的格局尚未形成,創業成功者鳳毛麟角。創業之難,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客觀因素之難與主觀因素之難。
創業之難,難在客觀因素。一是政府層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地方的財政並不充裕,專項扶持資金難以覆蓋大多數創業者,創業援助體系仍未健全完善。二是社會層面,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接納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投資者或融資機構對大學生創業持懷疑態度,甚至不願意給他們機會。三是學校層面,國內大多數高校缺乏系統全面的創業教育環境和創業教學體系,難以激活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業才智。
創業之難,難在主觀因素。一般而言,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大多數存在社會經驗與交際能力不足、風險評估與防範措施不足、奮鬥動力與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這些不利因素影響著大學生創業的順利開展。
“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大學生投身於創業大軍中,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參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發展平台和廣闊天地。譬如:政府要全面落實《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的要求,積極做好政策配套和創業扶持工作,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社會上的各個行業協會要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發布創業項目指南,引導大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學校應當加強校企合作,利用豐富的校友資源,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大眾創業,大學生先行;萬眾創新,大學生先試。既讓大學生成為大眾創業的重要力量,又讓大學生成為萬眾創新的中流砥柱,這就需要政府層面、社會層面以及學校層面多方舉措、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陳昭暉)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責無旁貸
2015年“兩會”之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了最時髦的熱點詞語之一。有人統計過,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到“創新”,13次提到“創業”,2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說說容易,落實到現實之中,可謂難於登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需要一個寬鬆的市場經營環境,政府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為創業降低門檻,更要為創新提供各方面的支撐。除此之外,作為創新與創業的一個主要載體,全國各大高校在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創新需要知識,而象牙塔無疑是能夠提供給創新者以專業知識的最理想寶地;另一方面,創業需要活力和激情,全國幾千萬大學生中,擁有這方面能力和才華者不在少數,高校是不是能夠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政策與環境,自然無比重要。同時,面對超過750萬的大學畢業生,促進創新創業則不僅僅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舉措,更是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個重要保障。
然而,就目前我國高考教育現狀來看,無論是學科設定,還是教材內容,無論是知識傳授,還是政策鼓勵,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指導幫助,都尚不能說達到了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對我國絕大部分大學生而言,他們從高考結束之後進入到大學,更多的人選擇學習課本的死知識,或者死學課本知識,至於如何在大學裡創業,在學校里突破知識權威進行創新,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和概念。而當下我國多數大學中,也沒有鼓勵創業創新方面的必修課或選修課。此語境下,更多的人在畢業時,只想去求職,而沒有去謀職;或者說,多數大學生只想得到一份工作,而沒有想過為別人提供工作。
近幾年,屢屢有媒體提出這樣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國能不能產生賈伯斯?筆者認為,就此前我國大學教育現狀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在那裡擺著,在教學方面,也遠遠沒有西方大學一樣的先進靈活模式。而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與賈伯斯都是在大學期間就實現了最初的創業夢想。要讓我國大學中也產生一個這樣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顯然不現實。
基於此現狀來分析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此《意見》,就可謂有的放矢地明確了接下來高校在這方面改革的方向與內容。具體來看,《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重點抓好幾項任務: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其中有些內容還非常具體,比如,“實施彈性學制,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選修課”等。但是,還要明確的是,《意見》中有一些改革內容還需要各個高校的不斷努力與探索。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沒有終點可言。此次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之後,高校在管理與教學方面或許能夠出現一些促進創新創業的條件,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之中,或許也有可能出現如賈伯斯一樣的人物。但更要明白,這樣的傳奇人物仍然可遇不可求。而促進創新創業,需要改革的事項還有許多,之如我國中國小的教學體制改革、政府管理繼續簡政放權等,我們始終在路上。(王傳濤)
教育部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 允許學生休學創業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今天明確,今後將允許高校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實施意見》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具體任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一是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二是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三是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荊德剛:休學復學是一個鏈條,兩個環節。休學創業,再回校復學不應該有什麼問題.(記者 王楷)
人才培養奏響創新主旋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把創新貫穿在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中,讓創新成為人才培養的主旋律。
學生在討論創新機器人項目學生在討論創新機器人項目
1、探索協同育人
2、完善資金支持
3、健全課程體系
(記者 韓秉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