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日報》是國民黨員林光灝辦的4開鉛印小報,l937年11月創刊,社址在海口市新興街(今新華北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光日報
- 創始人:林光灝
- 創辦時間:1937年11月
- 社址:海口市新興街(今新華北路)
林光灝是主張團結抗日的國民党進步人士,當時任海口市起卸工會理事長。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下,林光灝從起卸工會借得一筆款,邀集周新橋、阿君安等人,創辦《國光日報》,進行抗日宣傳。林光灝自任社長,周新橋、何君安、陳銘章等任編輯。
1938年春,中共海口特別支部黨員(秘密)李雨楓由廣州調回海口,以市郵政局職員的公開身份從事抗日的宣傳和統戰工作。李雨楓了解《國光日報》的政治傾向後,通過為該報撰寫“來論”,結識了林光灝。當時,海口處於國民黨對新聞實行嚴密封鎖之下,《國光日報》刊登的國際國內時事,主要採用中央社及英、美等國通訊社的電訊,報紙對抗戰的報導,只有正面戰場的訊息,沒有敵後戰場的訊息。市民受報紙片面宣傳的影響,以為抗戰只有一個戰場,沒有兩個戰場,並把抗戰的希望寄託於正面戰場上,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深入敵後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人民游擊戰爭,以游擊戰爭配合正規戰爭的情況,卻一無所知,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主張和堅持持久戰的戰路方針,也缺乏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李雨楓通過和林光灝多次交談,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加強報紙對戰局、時局的評論,一是開闢“十日戰局”專欄,全面報導抗戰的訊息。兩項建議均被林光灝採納,並委託李雨楓為撰稿人。李雨楓在中共瓊崖特委指導下,收集武漢《新華日報》、《民眾》周刊和廣州《救亡日報》刊登的新聞、通訊,加以綜合改編,並配寫評論,供《國光日報》發表,向市民報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信息,宣傳兩個戰場對曰作戰,宣傳持久戰的戰略思想。由於《國光日報》積極宣傳抗戰,深受讀者歡迎,報紙的發行量大大超過國民黨機關報《瓊崖民國日報》。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後,加緊了對瓊島的空襲,局勢日趨危急,人心浮動。中共瓊崖特委指示李雨楓,通過做林光灝的工作,建議在《國光日報》上發表以馮白駒署名的《對瓊崖時局的我見》一文,以引導民眾正確認識時局,做好抗擊日軍侵瓊的思想準備。林光灝看到當時瓊崖正處在國共談判團結抗日的較好氣氛中,馮白駒是中共全權談判代表,發表馮白駒的文章對提高報紙威信有好處,便欣然表示同意。《對瓊崖時局的我見》發表的當天報紙,一再加印,全被讀者搶購一空。
1938年12月5日,瓊崖紅軍游擊隊在瓊山雲龍改編,國民黨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副司令楊永仁向改編部隊授旗授印,表示祝賀。《國光日報》突出報導“雲龍改編”(特委供稿),對團結抗日作了一次較好的宣傳。
1939年2月10日,日軍侵瓊,海口失守。《國光日報》遷往湛江,面向從瓊島逃往湛江的難民繼續宣傳抗日,不久因局勢動盪而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