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位於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清代以後被開墾為農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圃田澤
- 記載:<<漢書>>
- 位於:河南鄭州、中牟之間
- 類型:農田
中國地名,位於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清代以後被開墾為農田。
金代以後隨著汴河的淤廢,圃田澤不斷受到黃河南泛的灌淤,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已變成一片由若干大小陂塘組成的沼澤窪地,清代以後漸被墾為農田。...
圃田澤路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南北走向,北起鄭開大道,南轉向東至永順路,西鄰金柳路,東鄰仁聲路(規劃路名)、鑫睿路(規劃路名),長2800米,寬35米。1 ...
鄭州圃田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於2014年11月20日在中牟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陳琴,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房屋建築工程;土石方工程;建築安裝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
圃田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內牟縣置,屬鄭州,治所在今中牟縣東。因圃田澤取名。相傳西周時為周天子打獵的地方,《詩經·小雅·車攻):“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注:“樹果蓏曰圃。” 九月築場圃。——《詩·豳風·七月》 藪有圃草。——《國語·周語》 其澤藪曰圃田。——《周禮·職方》 花圃 一日,游於後圃,...
最先明確指出中牟邑位置的是《漢書地理志》,在河南郡條下說:“中牟,圃田澤在西,豫州藪。有管叔邑,趙獻侯自耿徙此。”很明顯,文說到的圃田澤、豫州以及管...
原處古圃田澤南側。《爾雅·釋地》載:“圃田澤南畔置清邑,此城即清邑城也。”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渠水》記載:“清池水出清陽亭西南平地,東北流,……...
恭秀路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西起圃田澤路,東至福澤路;北鄰仁秀街、良秀路,南鄰鄭汴物流通道;長2435米,寬25米。1 ...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對大梁西邊的圃田澤進行整修,引黃河水南下入圃田澤,把圃田澤改造成了方圓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後鑿溝修渠,從圃田澤引水到大梁。在此後20多...
康莊街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西起圃田澤路,東至永順路;北鄰蓮湖東路東延長線,南鄰圃田澤路;長917米,寬25米。1 ...
德秀街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北起鄭汴物流通道,南至鑫茂路;西鄰圃田澤路,東鄰蘆醫廟大街;長1143米,寬25米。1 ...
鴻溝先在河南滎陽把黃河帶有較多泥沙的水引入圃田澤(在今河南省中牟縣西,已湮),使水中的大部分泥沙沉積在圃田澤中,既減輕下游渠道的堵塞,又使圃田澤起到水...
魏國遷都大梁之後,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今鄭州市管城區)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日趨繁榮。他還修魏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
鴻溝,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陽縣北開大溝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
為了連線東西兩部分疆域,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魏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黃河南岸利用廣武澗的自然地形開鑿溝渠,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一是作為運河,運輸糧食等物資...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衛士。因幫助周穆王擒住老虎而出名。據《水經注·河水》記載,周穆王姬滿在圃田澤打獵,命隨從掠林驚獸時,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蘆葦叢中遊蕩,“天子...
“附近不僅有濟水、穎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還分布有圃田澤、蓬澤、牧澤等天然湖澤,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水網區”,發展了農業灌溉,大梁一帶成了當時中原農業...
考今滎陽地區古代曾有潘水和滎潘之澤,周代以前稱甘水和滎甘,地傍甘水和滎甘之澤的區域則為甘地,它北距原武有扈氏故地僅數十里,西傍印山嶺,東鄰圃田澤,...
地球上那寶鏡一般美麗、夢幻一樣神奇的湖泊在一個接一個地乾涸了,梁山泊、圃田澤早巳幹掉了,羅布泊也已經在1981年幹掉了,白洋淀、微山湖、博斯騰湖、馬納斯湖都...
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開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
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開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
考今滎陽地區古代曾有潘水和滎潘之澤,周代以前稱甘水和滎甘,地傍甘水和滎甘之澤的區域則為甘地,它北距原武有扈氏故地僅數十里,西傍印山嶺,東鄰圃田澤,...
鴻溝,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陽縣北開大溝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