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固陵之戰
- 地點:固陵(今河南太康)
- 時間:漢五年十月
- 參戰方:漢軍;楚軍
- 結果:漢軍勝利,項羽南退守至陳下
- 參戰方兵力:漢軍十數萬;楚軍十數萬
- 傷亡情況:西楚大將靈常投降漢軍,漢將宣曲侯丁義擊破西楚大將鐘離昧
- 主要指揮官:劉邦;項羽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戰役點評,
歷史背景
漢將靳歙也深入楚軍後方,平定楚國大片領土,東至平定繒、郯、下邳,南至蘄、竹邑。大破楚大將項悍於濟陽下,從後方包圍項羽。
灌嬰在消滅龍且後,率漢軍南下直接攻打西楚都城彭城,項羽得知灌嬰橫掃彭城周圍楚軍,大驚失色。因自己被牽制在廣武不能動,項羽只得派項聲、薛公和郯公率抽調前方和後方組成的大軍收復淮北。
灌嬰得知楚軍主力到了淮北,立即渡過淮河北上,在下邳大破項聲,郯公,並將薛公斬首,拿下下邳。在平陽擊敗楚軍騎兵,楚軍主力被一掃而空,接著拿下彭城,俘獲了楚國的柱國項佗,降服了留、薛、沛、酇、蕭、相等縣。攻打苦縣,譙縣,再次俘獲亞將周蘭。
漢四年八月,項羽得知灌嬰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都彭城,後方楚國大片土地已讓漢將灌嬰、韓信、彭越、靳歙、英布等人占領。知道大勢以去,再在廣武就會遭到漢軍從四面包圍,陷入孤立無援以境地。遂拿劉太公威脅劉邦強迫劉邦議和,以鴻溝為界,項羽希望以條約限制劉邦攻楚,能安全返回江東,爾後引兵東逃。
而劉邦為救父親以緩兵之計同意議和。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
張良、陳平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追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此時不待更待何時,正是天亡項羽之際,劉邦正有此意遂拿張良、陳平的建議,趁楚軍銳氣消磨殆盡的退兵路上之發起追擊。不久,漢五年十月(按:這時以十月為歲首),漢軍擊敗楚軍取得陽夏(今河南太康),樊噲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
彭越趁項羽向南撤退到夏陽之機,攻克昌邑旁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
戰爭過程
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史記.高祖本紀》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史記.項羽本紀》
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漢王敗,使使召彭越併力擊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漢王追楚,為項籍所敗固陵。——《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史記.留侯世家》
根據《留侯世家》”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留侯世家)滎陽出兵打到垓下,先後順序是陽夏固陵陳下垓下,劉邦打輸了陽夏之戰反而進軍固陵去防守,這能是簡單的搞不清楚就出的錯誤?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史記.項羽本紀》
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漢王敗,使使召彭越併力擊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漢王追楚,為項籍所敗固陵。——《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史記.留侯世家》
根據《留侯世家》”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留侯世家)滎陽出兵打到垓下,先後順序是陽夏固陵陳下垓下,劉邦打輸了陽夏之戰反而進軍固陵去防守,這能是簡單的搞不清楚就出的錯誤?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丁義)以卒從起留,以騎將入漢,定三秦,破籍軍滎陽,為郎騎將,破鐘離昧軍固陵,侯,六百七十戶。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靈常)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為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為中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樊噲)從高祖擊項籍,下陽夏,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圍項籍於陳,大破之。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灌嬰)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
結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記載可以看出,劉邦部將丁義【破鐘離昧軍固陵】,靈常也【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而靈常本是楚將,在【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固陵之戰正好發生在漢五年的第一個月(楚漢時期以十月為歲首),可見靈常恰恰是在固陵之戰時投降劉邦的,而楚軍大將為何會向戰敗的漢軍投降呢?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靈常)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為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為中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樊噲)從高祖擊項籍,下陽夏,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圍項籍於陳,大破之。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灌嬰)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
結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記載可以看出,劉邦部將丁義【破鐘離昧軍固陵】,靈常也【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而靈常本是楚將,在【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固陵之戰正好發生在漢五年的第一個月(楚漢時期以十月為歲首),可見靈常恰恰是在固陵之戰時投降劉邦的,而楚軍大將為何會向戰敗的漢軍投降呢?
根據《荊燕世家》:漢五年,漢王追項籍至固陵,使劉賈南渡淮圍壽春。還至,使人間招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反楚,佐劉賈舉九江,迎武王黥布兵,皆會垓下,共擊項籍。——《荊燕世家》
《項羽本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結合《荊燕世家》與《項羽本紀》劉邦到固陵後,命令劉賈渡淮河,攻下壽春,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屠城父,城父在陳縣與垓下之間,可見劉邦在固陵時就預測到項羽將逃往垓下
《項羽本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結合《荊燕世家》與《項羽本紀》劉邦到固陵後,命令劉賈渡淮河,攻下壽春,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屠城父,城父在陳縣與垓下之間,可見劉邦在固陵時就預測到項羽將逃往垓下
漢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劉邦趁項羽退軍之際率領靳強、樊噲等,漢軍發起追殲在陽夏陽夏大破項羽率領的楚軍,俘虜楚國大將周將軍,漢軍取得陽夏,項羽退至固陵留锺離昧守固陵作殿軍,劉邦到固陵(今河南太康縣南)後,命令劉賈渡淮河,攻下壽春壽春(今安徽壽縣),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攻占城父斷截項羽逃回會稽(秦置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的歸路,派人尋找機會招降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著武王黥布的軍隊在垓下會合,共同攻打項羽,宣曲侯丁義、汾陽侯靳強及投降的楚將靈常率先攻破固陵大破锺離昧後,不久灌嬰、靳歙率領騎兵軍團從彭城往固陵而來,劉邦親自在固陵東邊頤鄉與灌嬰率領的漢軍鐵騎會合。項羽得知灌嬰、靳歙等率領漢軍東來後為防自己被包圍,項羽南退守至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集結剩餘兵力做最後決戰。
漢五年十一月,劉邦追項羽到陳縣,與灌嬰會合頤鄉(今河南鹿邑縣)。在敗楚軍於陳下,楚將靈常、陳公利幾降漢軍,漢軍占領陳縣,項羽繼續逃跑,欲前往會稽,劉賈、周殷、英布攻下城父堵截項羽,項羽逃到垓下,劉邦與劉賈、周殷、英布會合。韓信看到項羽大勢已去,也前往垓下與劉邦會合,彭越也來垓下與劉邦會合
戰役點評
此戰與之前成皋之戰、陽夏之戰和接下來的陳下之戰、垓下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漢高祖首創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策略。劉邦先在成皋之戰採取先疲後打方針,以主力堅壁蓄銳,待機破敵,遣偏師襲擾敵後,斷其糧道,逐漸削弱敵之力量,積極創造戰機,在項羽疲敵撤兵的路上陽夏之戰、固陵之戰、陳下之戰、垓下之戰適時轉入進攻,在進攻中連續追擊削弱敵人,窮追猛打不給敵方喘息之氣,連續作戰,終獲全勝。
劉邦在固陵對峙期間,劉邦還發揮了他的特長,開展統戰工作,使荊令尹靈常棄楚投漢
劉邦在固陵對峙期間,劉邦還發揮了他的特長,開展統戰工作,使荊令尹靈常棄楚投漢
此時,劉邦另派劉賈南渡淮水包圍壽春,劉賈很快到達,派人尋找機會招降楚大司馬周殷。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著武王黥布的軍隊在垓下會合,共同攻打項羽。劉邦與項羽在固陵對峙時,防止項羽南逃派劉賈在壽春招降周殷斷項羽向南逃後路。
劉邦在灌嬰、靳歙率領精銳騎兵到來後,發動反攻。漢將宣曲侯丁義率領騎兵和汾陽侯靳強率漢軍為先鋒,攻固陵楚軍,便擊破了楚大將鐘離眜的部隊,揭開了陳下之戰勝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