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村(河北磁縣磁州鎮下轄村)

固城村(河北磁縣磁州鎮下轄村)

固城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磁縣開始建立政府機構。因固城位於縣城地域,很多在附近公家單位工作的人為方便工作落戶固城,如楚姓、郝姓等。此為固城村演化的第四階段。

清朝時固城隸屬磁州四路中的西路,建國前屬磁縣五個區的中區第45編鄉;1945屬第二區;1951年屬第一區;1953年屬張莊鄉;1957年屬固城鄉;1958年屬南來村人民公社;1961年屬城關人民公社;1965年屬東槐樹人民公社;1984年屬東槐樹鄉;1996年至今屬磁州鎮;2003年8月25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固城村更名為磁縣磁州鎮固城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固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河北
  • 地理位置:河北磁縣磁州鎮
  • 屬於:山區
  • 歷史追溯:三國魏黃初年
史沿革
固城居鼓山之東,南鄰滏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國魏黃初年。固城的來歷說法有二。
據歷朝磁州地方志記載,三國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置臨水縣(因臨滏水故名)。根據古人均有依山傍水,地視平闊而築城的思想。依地勢而言,固城疑為古時臨水縣城一部。據此固城建村已有1780多年。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並臨水縣入鄴。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復置臨水縣(《太平寰宇記》記載)。北平天保元年(公元550年)並析臨水縣置滏陽縣,縣衙駐城內衙門街(意為分出一個臨水縣,又設定滏陽縣)。明嘉慶萬曆朝所著磁州志。清康熙朝州官蔣擢、任塾二位所著述磁州志中均記載“俗說滏陽城又謂固城”,意即原縣城,此為固城。最早有文所載,又據我國文史考古學者,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鑲院士所著《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也標示滏陽縣城地域也包括固城。此為固城來歷之一。
其二,據宋朝州官程珦所著《宦績》中記載,環城西南為防滏水侵害,建有護城堤。據固城村中老人回憶,建國前後,村東尚有長堤遺蹟。村民稱堤棱的長堤原自現107國道東側,南始滏陽河邊蜿蜒至小固城莊西至城西北角過去的青楊山(系古時為防水所築大土堆上一巨大楊樹,故名青楊山),楊仙廟附近,綿延數華里。據老人們回憶,民國初年尚有固城人家糧袋上寫有“護城”兩字的標記。並且在固城人家的古老地契上也發現過護城的字樣。後據此推斷,護城堤人集居在堤旁建村取名為護城。沿用中護城轉稱謂永固的“固”字。此一民間推理固城的來歷之二,並且流傳甚廣。
固城村形成村落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三國魏黃初年起百姓為了生存選擇地勢平闊的固城,傍水而居。晉朝及南北韓卑族、邸族等民族征戰於滏陽河畔固城一帶。固城當時是一個流徙的不穩定的村落,此為固城村的初步形成。
第二階段自隋朝、唐朝、宋元以後,磁州因地域遼闊、土地肥沃,及社會環境的平穩,此地各民族同化融合,逐漸在固城形成了村廓(或城廓)規模。傳說中的固城老住戶楊家胡同楊氏及已遷走的潘氏均為此階段定居固城的代表家族。
第三階段,明朝燕王朱棣征北時,磁縣人口因戰亂劇減,且地域寬廣,官府從山西往中原及冀南大量移民。從山西來的移民輾轉經各地至固城,遂形成固城大型村莊規模。所以在固城流傳,固城村除學校西楊家胡同楊氏為固城老戶外,均是移民到此。傳說固城最早的居民為潘、趙、郭、楊氏,且口口相傳,小腳趾為兩半者都是從山西洪洞縣的移民。
清朝年間因各地自然災害頻繁,人們或投親靠友或逃荒乞討流落至固城。很多家族的祖先都是在這一時期肩挑擔子、拖兒帶女落戶於固城。這些均可從很多姓氏相傳的家族史中了解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