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藝術生涯初期
他出生於
紐約州哈德遜河山谷附近的紐伯(Newburgh),童年在
新澤西州紐瓦克(Newark)鄉村環境中度過。因身體不好,對傳統的學校生活又沒有興趣,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學校。在藝術方面,他主要是通過自學緩慢發展,並且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跟一位當地畫家學了一段時間之後,1841年他來到紐約到了一家刻印廠工作。這個時期法國畫家雷吉斯·弗朗索瓦·吉格諾(Régis Fran?ois Gignoux)曾給他技術上的指導,並通過版畫讓他了解法國繪畫。此時他對克勞德·洛蘭發生了興趣,再加上對當時正在流行的哈德遜河畫派的了解,因尼斯在40年代末在風景畫上就開始嶄露頭角,開始顯示出對氣氛而不是細節描畫的興趣。
接受巴比松風格
1851年因尼斯開始他的第一次歐洲之旅,標誌著他漂泊不定的生活方式的開始。他先到了
佛羅倫斯,1852年來到羅馬,然後在巴黎稍作停留回國。1853年他專程來到巴黎學習巴比松繪畫的技巧,一直到1855年回到紐約。在紐約,他創作了他知名的早期作品:《拉卡瓦納山谷》(The Lackawanna Valley)(現藏國家美術館)。這是受鐵路公司的委託創作的作品,為此他畫上了幾列火車和遠處的圓形車庫,用以作為賓夕法尼亞斯科蘭頓(Scrandon)的標誌。這件作品成了表現現代工業入侵田園風景的先例,但作品充滿了寧靜、和諧的氣氛。儘管畫面描畫的熾烈的陽光、鬱鬱蔥蔥的植被,前景一位休憩的觀看者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中,但是因尼斯肯定意識到了這幅畫的主題對他的自然神聖性觀念的挑戰。從這之後,他再也不表現現代生活對他心目中的寧靜自然的
侵擾了。
信仰和成熟
在
布魯克林居住了三年之後,1870年因尼斯再次來到歐洲,經倫敦和巴黎到義大利。在這裡,他把以前的經歷結合義大利的風景,作品開始顯示出強烈單純而抽象的形式和色彩。比如《修道士》(The Monk,1873,現藏麻省艾迪森畫廊)中,微小的帶著帽子的人物在陽光下沉思著漫遊,人處於被概括化了的高聳的大樹下的壓縮的空間中。
在1875年回國之前,他到巴黎居住了九個月。然後回到波士頓,並在第二年來到紐約。1878年,他在新澤西芒特克萊爾(Montclair)建立了永久住所,但依然經常旅行。80年代他經常去的地方是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的一些州。而1890年之後他對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墨西哥發生了興趣。1887年他到英國旅行訪問。最終在一次去歐洲旅行中,他於1894年在蘇格蘭去世。他同樣具有自發的筆觸和不對稱的隨意的構圖。他的繪畫還顯示出對內在精神和神秘之物迷戀的象徵主義特徵。
他晚年被認可為最優秀的風景畫家之一,他對當時藝術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他的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