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馬燈

回民馬燈

回民馬燈,常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民馬燈
  • 級別:市/縣級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回民馬燈生成於元朝大德年間,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流傳於武進雪堰城西回民村一帶的傳統舞蹈,原武進縣有關鄉志和《武進縣誌》皆有回民馬燈活動的記載。回民馬燈原為當地城西回民民眾的歷代傳承,發展到後來也吸收當地漢人參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回漢共舞馬燈隊。該馬燈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活動儀式上有著較多的禁忌內容,以有別於漢民族馬燈的風貌,一直延續、傳承至今,仍保持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形式。其表演以馬燈舞蹈為主,武術、滑稽為輔。其表演道具也是自己製作,隊員們經常利用農閒時間,充分發揮回民心靈手巧的特點,就地取材動手扎制馬燈道具,並積極演練陣法,吃苦耐勞、不計報酬。

基本特徵

回民馬燈一般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表演,其時回民兄弟歡聚一堂,觀者如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一場回民馬燈的表演,大約要3個小時,演出總在晚飯後農村的大場地上進行,場面異常火爆。整個演出包括跑圓場、調八匹、破盾牌、青蛇白蛇表演等八項內容。
馬燈隊員伴隨著鑼鼓聲聲,各自騎著像形的道具馬奔騰不息,氣勢慓悍,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其中的高潮節目是調犟馬:現場有兩匹犟馬上場,另由一小丑角色來制服犟馬,犟馬跑、跳、騰、躍,小丑配以滑稽詼諧的捉拿動作和翻跟斗、豁虎跳、豎蜻蜓、盤馬索等武打動作,伴以激烈高昂的打擊樂,使整個節目達到高潮,最後,用馬索絆倒兩匹犟馬而制服犟馬。展示了回族人精湛的技藝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保護措施

近年來,回民村曾經參與該項目的人員大多已離世,項目瀕臨失傳,當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2016年,當地投入專項經費8萬元,在雪堰鎮回民村對該項目進行搶救性恢復。但因回民馬燈表演所需人員較多,且要具備一定的武術功底,恢復難度極大。為此,有關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先後多次實地調查、對接,對道具製作、演出展示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針對演出人員匱乏的問題,當地協調並聯手春秋淹城藝術團,利用其專業能力與回民村一起對該項目進行搶救性恢復保護。經過努力,回民馬燈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