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伊斯蘭遺蹟在中國》是201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育寧、湯曉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族伊斯蘭遺蹟在中國
- 作者:陳育寧、湯曉芳
- 譯者:艾哈邁德·白鑫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4月1日
- 頁數:44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27051251
- 語種:簡體中文
《回族伊斯蘭遺蹟在中國》是201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育寧、湯曉芳。
《回族伊斯蘭遺蹟在中國》是201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育寧、湯曉芳。內容簡介《回族伊斯蘭遺蹟在中國(阿文版)》按照建築、瓷器、金屬器、雕刻、文獻、碑刻、繪畫、書法與匾額進行分類,全面地從時間和空間上展示從...
中國回族博物館位於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是由熱愛伊斯蘭文化的穆斯林與有志之士在各級政府支持下創建的一座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景區,也是國內惟一一處中國回族文化習俗的陳列展示場所。中國回族博物館於2009年9月28日正式開館。中國回族博物館建築體量大,外觀設計充分體現了回族伊斯蘭建築風格,新穎獨特,陳列展示的內容全面豐富...
《中國回族之最》是2005年1月1日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振貴。作者簡介 余振貴,回族。1946年2月生,江蘇南京人。曾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現為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顧問。著名伊斯蘭教研究學者。曾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9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稱號。1970年上海...
現在,伊斯蘭教在雲南全省均有分布,主要在昆明、玉溪、紅河、文山、大理、曲靖等州市,為回族、和部分傣族、白族、藏族、壯族民眾所信仰。信教民眾約50多萬人。雲南伊斯蘭教的典籍豐富。著名的雲南木刻版《古蘭經》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經學大師馬聯元主持刊刻的,1984年又加校勘重印,是中國伊斯蘭教文化...
二是開放多元、相互融合的文化,具體為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合、黃河文化與移民文化的融合、回族伊斯蘭文化與神秘的西夏文化的融合。三是雄渾古老的歷史,古人類遺蹟、石窟藝術、波斯銀壺、鎏金銅牛等,通過環繞四周的影像設備,栩栩如生地映入人們的眼帘,演繹了寧夏的千年傳奇。四是回鄉風情,觀者走進伊斯蘭風格的貴賓...
回鄉漫步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東南側,展出面積1000—1200平方米,該廳主要是藉助新穎多樣的展陳手段,通過文物、照片、文字、模型等展品表現出寧夏回族在宗教、生活、文化各個方面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格。回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自唐代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到元代回回民族形成,歷經各個...
墓域是墓園主體部分,位於門廳後,建於南宋和明清兩代。由北墓區和南墓區組成。北墓區又為墓區的核心區域,有普哈丁墓、法納墓、阿拉伯人墓碑等多處墓葬、墓亭建築;南墓區為明清以來阿訇和虔誠穆斯林的墓葬群,總計29座,其中包含清代回族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左寶貴的衣冠冢。普哈丁的墳墓在北亭之北、法納的墳墓...
該寺布局保持了元、明時期伊斯蘭教寺、墓合一的傳統風格。寺大門北向,前列照壁嵌有“清妙元真”4個磚篆大字。寺門額上有“敕建”2字,有內照壁,上書“清真寺”。經甬道二門,龍牆蜿蜒,東南牆外一片陵園,即松江回回墳,為歷代松江回民墳墓。據寺內碑記,元郡守納速拉丁葬於寺內(墳墓現已修復)。龍牆內...
在三亞發現的伊斯蘭古墓群不僅數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由此可見,這裡曾經是當時外地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區。藤橋古墓群接待過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學者和友人,其發現對研究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回族歷史及古代三亞商貿史等等均有著十分珍貴的科學價值。開發保護 1987年,三亞市政府為保護藤橋墓群這...
沈丘境內的乳香台、青固堆、東冢等古蹟均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縣城槐店回族鎮西郊,西周時為項子國都,今縣境南部,春秋時屬楚之寢丘邑。從西周建項國至今,已有約3000餘年的歷史。中國伊斯蘭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縣槐店鎮東關。該寺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
仙鶴寺不僅承載著揚州散居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情感,也是來揚州謀生的外地穆斯林聚集的核心,它給穆斯林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同時,仙鶴寺是宗教建築史乃至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因此它又賦予穆斯林民眾一種民族自豪感。保護措施 1962年5月,仙鶴寺被列為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仙鶴寺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級...
長春市清真寺又稱長通路清真寺,位於長春市南關區長通路清真寺胡同內,是長春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吉林省重點保護和開放的清真寺之一,為吉林省和長春市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該寺是長春市現存最早的宗教建築,被定為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清真寺還設有民主管理委員會、市回族婚姻介紹所和回族殯葬...
(1371年),鄭和出生在雲南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里。其六世祖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是元初傑出的政治家,死後被封為“鹹陽王”。其子孫因長期與漢族共處,改從漢俗,定為馬姓,鄭和本姓馬,就來源於此。洪武十四年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發動了統一雲南的戰爭...
許多建築都帶有伊斯蘭風格的穹頂。檔案 ◆名稱來歷:原本是一片石榴園,石榴園的居民區簡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乾脆改稱“榴街”為“牛街”了。◆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2010年之前屬宣武區)。◆歷史淵源:宋遼時期建了禮拜寺,回民...
昭德街區是以回族為主,回、漢、滿、蒙等各民族雜居的居住區。最早來青州的伊斯蘭信徒穆斯林,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青州地區非常繁榮昌盛,以貿易為主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食人通過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來到青州開展貿易活動,當地人稱之為“蕃客”。朝廷曾在此設定“青州押兩蕃使司”,專門管理蕃客事務。但...
藝術城中由奇樹異木形成的枯樹林,這些都是生長在大漠腹地的沙榆樹和胡楊樹,它們抗寒抗旱生命力極強,是大漠中的絕跡,在當地有三個一千年之說: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在地上一千年不朽,這些遺蹟代表著逝去的歲月和藝術的永恆。 旅遊景點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穆斯林的功...
清真寺,屬於伊斯蘭教,是回族民眾宗教活動場所。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有回族馬、龔、劉三姓定居漫川,鹹豐四年(1854)建成清真寺,傳誦《古蘭經》,進行宗教活動。後經清光緒13年(1888)、民國36年(1947)兩次維修擴建,大殿4間、灶房3間、水房2間、客房7間,總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1958年被水毀,僅剩門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期,經歷了唐、五代、宋、元長達7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一直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高昌回鶻是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這裡曾經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佛教漸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隨之衰落,在異教衝突中遭到毀壞。1982年2月23...
在殿堂建築的裝飾上,以幾何紋、植物紋及阿文文字圖案為主,為突出這些圖案的特點,多系用平面化裝飾手法,少見立體高浮雕手法,富有生活氣息,充分體現清代伊斯蘭教建築傳統的地方工藝技術。如:抱廈、禮拜殿和後窯殿(邦克樓)的清官式繪畫藝術;新疆石膏塑制藝術;河州的磚石雕刻藝術等,都體現出回族建築濃烈的民族...
所以,與漢族圓墳不同的是回族墳墓大都是長方形且沒有墳頭,其墓底部平坦為長方體結構,為防止雨水侵蝕,頂部為類似魚脊的凸起,墓穴為南北走向,墓主面部朝西,因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在中國的西方,在宋末元初時有文字詳細記載“赤身葬於穴,以屍面朝西”,在馬哈只墓上也體現出當時對伊斯蘭教回族歷史文化的一種...
唐借大食回紇聯軍平定安史之亂後,大食人在晉冀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留居,從那時起冠縣即有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隨著回民的增多,到元、明代時,伊斯蘭教在境內達到了興盛時期。伊斯蘭教堂(清真寺)是回族人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和進行禮拜的場所,也是從事宗教教育和辦理宗教事務的地方。現冠縣共有十座清真寺。沙莊清真...
禮拜大殿屬明代成祖年間兵部尚書許廊之家祠,至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經石羊街回族民眾集資改建為清真寺。1946年,著名穆斯林翻譯家陳克禮(譯著有《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聖訓經》、 《回教信仰基礎》、《回教常識問答》、《回教與社會》、《伊斯蘭發展簡史》等文),從國立隴東師範學校畢業回鄉後,遍訪名師、...
“涇源踏腳”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試點項目。為保護這種獨有的伊斯蘭舞蹈文化藝術,涇源縣組建了以當地文化骨幹為主、區內外專家教授為成員的專家指導組,制定出台了《回族踏腳舞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保護與挖掘回族踏腳。2007年底,確定涇源縣一中、職中、園子國小...
阿河灘清真寺,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阿河灘村,始建於元至治三年(1323年)。阿河灘清真寺由禮拜殿、學房樓、宣禮樓、牌坊、照壁組成長方形四合院,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寺內所有建築都保持了古樸的原始風,總體結構設計為座西向東。阿河灘清真寺是阿河灘村撒拉族先民砍伐甘都東山木料而建的,...
伽師縣有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民族。經濟概況 綜述 2022年,伽師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3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28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16.49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36.61億元,增長1.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25%,...
遺址遺蹟 彩陶 講述古老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嚮導80年代中期,著名回族作家張承志在他的小說《北方的河》中,對湟水岸邊到處可見的彩陶碎片表示了極大的興趣,而在這之前,除了考古工作者,關於河湟彩陶的分布以及它所蘊藏的歷史價值則鮮為人知。其實,就河湟谷地眾多的出土文物及文化古遺址來講,河湟彩陶竟躋身於好幾項“...
民國十五年(1926年)隨著回族人口增加,大殿又加蓋一層,成為三層大殿,可供千人禮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先後撥款對該寺進行維修,並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在“文革”中被關閉,宗教活動被迫停止。在此期間,寺內財產受損嚴重,部分建築遭到毀壞,匾額浮雕被砸,賬目被焚毀,檔案丟失。落實...
直至同治年間,境內有馬、王、惠、沙等姓30餘戶回族移居雅江,在拉里斯地方定居並修建了伊斯蘭教經堂。 [166] 經濟 播報 編輯 綜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以清潔能源、高原農牧業、生態旅遊業等特色產業為主,構建了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 [147]2023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35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6.2%,分別高於中國、...
景區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葉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節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朝拜,以示紀念。小滾鐘口經過歷代修葺建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入口...
他不遠萬里歷盡艱辛來到中國,畢生致力於伊斯蘭事業,使中阿人民之間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是中華民族與阿拉伯民族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他去世後葬於鄭州西門外。伊斯蘭重大節日回族民眾常來墓地緬懷先賢,“巴巴墓”是穆斯林宗教活動的場所之一。回族民眾也相繼在墓地周圍埋葬故人,這一帶逐漸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回民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