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1、指明堂四方的門。
2、學校名,即四門學。
3、佛經四門。
4、風水名詞。
引證詳解
1、指明堂四方的門《
書·
舜典》:“賓於四門,四門
穆穆。”
《
史記·五帝本紀》:“賓於四門,四門穆穆,
諸侯遠方賓客皆敬。”
《
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辟四門而開
四聰。”
2、學校名,即四門學。《
舊唐書·
歸崇敬傳》:“其
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詳見“四門學”。
3、佛經四門有
釋迦牟尼 ( 淨飯王太子)出四門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傳說。
《
文選·王屮》:“殷鑑四門,幽求六歲。”
李善 注引《瑞應經》曰:“太子至十四,啟王出遊,始出城東門,天帝化作病人,即回車,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門,天帝化作老人,回車而還,愍念人生
丁壯不久。太子出城西門,天帝化作死人,回車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門,天帝化作
沙門,太子曰:‘善哉,唯是為快。’即回車還,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風水名詞。四門:天門、地戶、鬼門、人門。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
5、武術名詞。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種架勢。四門要求做到動作急速,出拳生風,手到腳到,連環不斷,氣勢磅薄,以意運氣,以娶發力,發力有聲,有聲有色,動作清楚,瀟灑大方,步伐多變、多為短手,特為近打。
《負曝閒談》第二回:“因他四門開得好,蒙本處提標營營官的少爺賞識了,替他補了一分糧,又給了他一道八品軍功的
獎札。”參見“四門斗里”。
佛學四門
(一)天台宗所立之四種悟入佛教真理的門徑
為修
緣生析空觀而證知偏真之理。茲依《法華玄義》卷八(下)所述,略述如次︰
有門︰‘乃是無明正
因緣法,出生諸行,煩惱業苦三道,悉皆是有。’乃諸阿毗曇論所說,憍陳如的真實知見即由有門悟得。
空門︰‘即是彼教析正
因緣,無明老死苦集二諦。’乃《成實論》所說,須菩提即藉此門得道。
亦有亦空門︰‘即是彼教明正
因緣生滅,亦有亦空,若稟此教能破偏執有無之見。’乃《昆勒論》所說,為迦旃延入道之門。
非有非
空門︰‘即是彼教明正
因緣生滅,非有非無之理。’乃《迦旃延經》所說,車匿即由此門得道。
(三)通教的四門
有門︰又作實門;觀‘若業、若果、善惡等法,乃至涅盤皆幻化’,說藉他緣而起之法假有如幻。
空門︰又作不實門;觀‘諸法既如幻化,幻化本自
無實,無實故空’,說以即有之空入道。
亦有亦空門︰又作亦實亦不實門,觀諸法假有,但假有亦非有。
非有非
空門︰又作非實非不實門,觀假有本來非有、真空也非空,而入偏真之理。
以歷別入中之觀法為基本。
有門︰說如乳有酪性,故佛性必有。
亦有亦空門︰說佛性雖本來有,但若從方便而得,則是空。
非有非
空門︰說佛性是中道,雙非兩遣,以為見其非有非空而入圓真之理。
以圓融無礙之觀法為基礎,說‘此門明入佛性第一義’;又,《四教義》卷三以為圓教有七義的分別。
上述之四教四門中,由任何一門均可悟入佛道。其中,藏教多由有門悟入,通教多由
空門悟入,別教多由亦有亦空門悟入,圓教多由非有非空門悟入。
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之方位
┌──┬──┬────┬──┬──┬──┬──┐
│四門│四轉│四 阿 │四智│四德│四佛│四季│
│ │ │ │ │ │知見│ │
├──┼──┼────┼──┼──┼──┼──┤
│ 東 │發心│阿(a) │大圓│ 常 │ 開 │ 春 │
├──┼──┼────┼──┼──┼──┼──┤
│ 南 │修行│阿(a) │平等│ 樂 │ 示 │ 夏 │
├──┼──┼────┼──┼──┼──┼──┤
│ 西 │菩提│闇(am)│
妙觀│ 我 │ 悟 │ 秋 │
├──┼──┼────┼──┼──┼──┼──┤
│ 北 │涅盤│惡(ah)│成所│ 淨 │ 入 │ 冬 │
└──┴──┴────┴──┴──┴──┴──┘
(三)以彌陀淨土的圓滿、一向、純淨、正定聚等四門︰說明
極樂世界的莊嚴︰出自元曉的《佛說阿彌陀經疏》。
圓滿門,唯佛如來得入此門,如《本業經》說。
一向門,八地已上菩薩得入此門,如《攝大乘論》說。
純淨門,唯第三極歡喜地已上菩薩得入此門,如《解深密經》說。
正定聚門,唯無退者得入此門,無邪定聚及不定聚,如兩卷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