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十六行相,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聖者所見之真理也。梵語Catv&amacron;ri-&Amacron;ryasaty&amacron;ni,巴利語Catt&amacron;ri-Ariyasacc&amacron;n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諦十六行相
- 外文名:Catv&amacron;ri-&Amacron;ryasaty&amacron;ni
- 出處:《法相辭典》
- 詞性:佛學術語
四諦十六行相,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聖者所見之真理也。梵語Catv&amacron;ri-&Amacron;ryasaty&amacron;ni,巴利語Catt&amacron;ri-Ariyasacc&amacron;ni。
四諦十六行相,佛學術語,名數,觀四諦一諦各有四種之行相,合為十六行相。見十六行相條。 四諦又雲四聖諦,四真諦。聖者所見之真理也。梵語Catv&amacron;ri-&A...
部派佛教的修證理論。指觀四諦之境時所產生的十六種行相。又稱十六行、十六行觀、十六行相觀、十六聖行、十六諦、四諦十六行相。謂行者在觀四諦時,內心於四諦...
十六心,佛教用語。小乘說一切有部的修行理論。稱在觀察思悟四諦十六行相之後,進入見道,以所謂無漏智現觀四諦所得之十六種智慧,稱“十六心”。據《俱舍論》卷...
為聲聞乘修行所須之時間。修四諦十六行相等之觀,斷盡三界之煩惱,證阿羅漢果,其極速者三生,極遲者則經六十劫。...
說一切有部將非我列為四諦十六行相之一。非我概論 編輯 在古印度奧義書傳統中,提出我(ātman)的概念,佛教則持非我或無我的立場。非我與無我,皆是反對我,其...
聲聞道,依賴善士,聽聞苦、集、滅、道四諦十六行相,斷除煩惱,證得人無我。③麟喻獨覺道,證悟凡道智無我二分之一的不全面智,即僅知獨覺道的道智。獨覺弟子...
155圖表10-3 無相、空、無願與有漏無漏. 157圖表10-4 三三摩地之差別. 159圖表11-2 四諦十六行相. 169圖表11-3 九定與384個金剛喻定. 171...
空三昧謂於萬有觀人、法皆空。在觀四諦十六行相中,此三昧是與苦諦的空、非我二行相相應的定;即觀我所見、我見皆空。三三昧無相三昧 ...
為四諦十六行相之一。2、密法之空,謂諸法無生無滅,自心所現。——《藏傳佛教辭典》空大乘思想 編輯 【空】梵文 Śūnya(形容詞),Śūnyatā(名詞),音譯...
在論文的序頌和譯者的附註里,說到《心論》的法勝自作的長行釋太略,優婆扇...初約四諦來分別二諦,有四家;評家又舉一說,就是事理(十六行相)二諦。次明...
內容詳解俱舍釋論卷十九慧品(新譯之俱舍論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諦十六行相,其次詳解為對治常、樂、我所、我等四見行,故說修無常、苦、空、無我等行相之...
是故釋迦說「四諦」時,亦說「四諦十六行相」。所謂「行相」,便即是心的行相,也即是心理狀態。凡夫若不知自己在修持時的心理狀態如何變化,實不能稱為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