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赫赫始祖:赫赫:顯赫,顯盛。始祖:即最初的遠祖,亦稱初祖。
2、吾華肇造:吾華:我中華。肇造:始建。《
周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肇造區夏,其功大。”
3、胄衍祀綿:胄(zhòu):即後代子孫。參見《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裔也。又系也,嗣也。《
左傳·襄十四年》: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注》胄,後也。衍:繁衍,衍傳。祀(sì):此指祭祀香火。綿:綿延,不斷。
4、岳峨河浩:山嶽巍峨,江河浩瀚。
5、光被遐荒:睿(ruì):智慧。被:在此讀 pī (音披),覆也,覆蓋,義同披。遐荒(xiá huāng):邊遠荒僻之地。光被遐荒:其光輝直至覆照到邊遠荒僻之地。
7、世變滄桑:世間滄桑變換。
8、中更蹉跌:其間曾經歷了失足跌創。中:此一字接前句,意為:之中,其間。更:經過,經歷。參見《
史記·大宛列傳》:“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經過)匈奴中。”又《
新唐書·房琯傳》:“其佐李揖、劉秩等皆儒生,未嘗更軍旅。”蹉跌(cuōdiē):失足跌倒。參見《
後漢書·蔡邕傳》:專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敗者也。
9、越數千年:越過數千年之後到如今。
10、強鄰蔑德:霸強的鄰國蔑視道德。
11、琉台不守:琉台:指琉球、
台灣島,當時均在日本侵占之下。不守:失守。
12、三韓為墟:三韓:原指古代朝鮮半島(約公元前2世紀末~公元4世紀)的三個部落聯盟,包括“
馬韓”“
弁韓”和“
辰韓”。見
崔致遠《
桂苑筆耕·上太師侍中狀》:“伏聞東海之外有三國,其名馬韓、弁韓、辰韓,馬韓則高勾麗,弁韓則百濟,辰韓則新羅也。”後來,“三韓”一詞常被用來代稱整個朝鮮半島。
13、遼海燕冀:遼海:遼海地區,泛指東北三省。燕:在此讀 yān(音煙),古燕國,即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端,建都薊(今北京)。戰國時七雄之一。冀:即河北省的簡稱。燕冀:泛指華北大部地區。
14、漢奸何多:漢奸:原指漢人中那些為效命敵國而出賣漢人利益的奸賊,後來泛指那些為外國人效命而損害本國利益的一切奸賊。何多:何其多。
15、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以割讓土地來與敵國議和謀事。事:謀事。敵:指敵國。敵欲豈足:敵國的貪慾,豈能滿足。
16、人執笞繩,我為奴辱:笞(chī):古代原指竹片或竹條,常用來行刑拷打,後指鞭杖等拷打刑器。
17、懿維我祖:懿(yì)德:持久的美德。“維”,此同“唯”;此處含義用現今語言來描述,即為:“唯屬於”“還得說……”。句解:有認為“維”與“唯”“惟”在古詩文中常用作發語詞,此“維”亦為發語詞,非也。
18、命世:“命”,在此含義為“立命於”“應天命”“應天道”。“世”:人世,世間。“命世”:為古文言中特定詞語,用意於:順應天道而處於世間,或應天道而立於世間,尤指立志於開創宏偉大業。參見《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
漢晉春秋》:“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業亦固。”命世之英:指應天道而問世的英才,或應天道而立於世間的英雄。此句承前句而引後二句,為四句一結;接下來的四句,亦四句一結。
19、涿鹿奮戰,區宇以寧:涿(zhuō)鹿:涿鹿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相傳黃帝破蚩尤於涿鹿之野。區宇:天下。以寧:得以安寧太平。
20、豈其苗裔,不武如斯:豈:豈有。其:代詞,指
黃帝。苗裔:後裔,後代。“武”:這裡指武勇、英勇。不武:這裡指沒有英雄氣概。如斯:如此,如現在這樣。句解:此二句指向前面“琉台不守,……我為奴辱”八句所述狀況。
21、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泱泱(yāng):宏遠博大。淪胥:泛指淪陷、淪喪。
22、東等不才,劍屨俱奮:東等:即毛澤東等人。不才:自謙之語。劍:原指兵器的一種,此泛指與敵戰鬥的武器。屨(jù):本義為用麻、葛等製成的鞋,後泛指鞋子。在此句中,指行軍征伐。俱奮:俱,一起;奮,踴躍、振奮。句解:劍屨俱奮:喻指奮勇行軍打仗,但詞句非常含蓄古樸。
23、備歷險夷:備:盡。歷:經歷。險夷:安危。
24、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匈奴:此喻指一切入侵國土的外寇。何以家為:即“何以為家”,以什麼保障來安穩地操持家業?
25、此物此志:此處之“物”,見《
玉篇》:“事也。”《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十三經註疏·禮記註疏》:“物,事也。”句解:這裡指上述“各黨各界,……衛我國權”數句所言及之事與所明心志。
26、永矢勿諼:矢:同“誓”。諼(xuān):忘記,欺瞞。如“永矢弗諼”。
27、經武整軍:經:經辦,營辦。參見《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靈台》:“經之營之。”《
毛傳》:“經,度之也。”左宗棠:“整軍,乃可經武。”此“軍”指軍隊,此“武”指整個軍事武裝。句解:“經武整軍”,此句可作意解:勵精治武、整肅軍威。
28、昭告:告明,公開地告示。
29、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實鑒:即如實地監察、核查。臨:親臨省視。臨之:唐·
韓愈《
雜說》:“執策而臨之。”句解:“實鑒臨之”此為倒裝句,即為:臨之皇天后土而實鑒。“之”為指向介詞,指向後句“皇天后土”。
30、尚饗:古代祭辭結尾常用詞語,即“請享用我們的供奉!”
作品譯文
我盛名赫赫的人文初祖,中華民族的創始之人。其子孫生生不息,其香火綿綿永存;有山嶽巍峨高聳,有江河奔騰浩瀚。您聰明智慧的光芒,覆照到邊遠荒僻之疆。所建樹中華民族偉業,崛然雄立於世界東方。
奈何滄桑世變之中,也有失足跌創之痛。而今跨越數千年歲月長河,又遭逢鄰國霸強蔑視公德。琉球和台灣失守於外敵,朝鮮半島也被踏為廢墟。遼海一帶及華北大部地區,竟有那么多漢奸為虎作倀!以割讓土地來與侵略者謀和,貪婪的敵寇焉有罷手之想?正所謂人家執掌著繩索鞭杖,我竟淪為任人欺辱的奴隸之邦。
還數我先祖德范垂永,是順應天道而立於世間的英雄。他與蚩尤奮戰於涿鹿之野,終使天下得以安寧太平。豈有他今天的子孫後代,竟如此沒有英雄氣概!我本泱泱一個大國,就這樣任其衰敗淪喪?我毛澤東等人不才,揮劍征伐奮勇馳騁;不畏懼萬里崎嶇坎坷,敢以生死報效祖國;連年艱苦奮戰,可謂歷盡萬千險難。不把入侵之敵消滅,我們以什麼保障建設家園?
號召中國各黨各界,務要牢固地保持團結;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也無須貧富之分。只有建立民族統一陣線,才是救國良策之本。我四萬萬同胞奮起,一定要堅決抵抗到底。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改革中國當前內政。億萬民眾同心協力,我們就會戰則必勝!收復我淪陷的大好河山,勇於捍衛祖國的權利與尊嚴!如此救國之信念與志向,誓將永遠銘記不忘!我們勵精治武整肅軍心,特此告明中華列祖於今:恭請臨視,監察於皇天后土之間!
請享供奉!
創作背景
1936年12月
張學良、
楊虎城發動“兵諫”蔣介石抗日的“
西安事變”後,為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國內政治局面,中國共產黨捐棄前嫌,竭盡全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最終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國共聯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出一定的社會環境。
在這個背景下,1937年4月5日,在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之際,為進一步營造
中國共產黨和
中國國民黨聯合抗日的社會輿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出代表,共同赴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
黃帝陵,舉行國共兩黨共同公祭黃帝陵儀式,這是國共兩黨自成立以來,首次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共同公祭中華民族祖先黃帝陵。中國共產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
林伯渠),中國國民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
張繼。兩黨公祭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分別宣讀兩黨的《祭黃帝陵文》,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系毛澤東親筆撰寫,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撰寫的首篇《祭黃帝陵文》。
同年4月6日發表在延安的《
新中華報》上,題目為《蘇維埃代表林伯渠參加民族掃墓禮典》。1992年《
詩刊》第7期再次發表時,編者將題目改為《祭黃帝陵》。
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他得到各族部落的擁戴,在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炎帝。後
蚩尤擾亂,他又率領各部落在今涿鹿擊殺蚩尤。從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
黃帝陵為“軒轅黃帝陵”的簡稱,在陝西省
黃陵縣城北的橋山上,位於洛河中上游,延安和西安中間,史書多稱“橋陵”。黃帝廟中正殿有靈位和畫像,上掛一塊醒目的匾額,上書“人文始祖”四個大字。現還殘存北宋以來的碑石五十多塊,刻有漢族及滿、蒙古等少數民族的祭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序文”交待了祭祀的單位、時間和對象。
“正文”是祭祀的內容,分四層表述:
第一層,“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概括黃帝對中華民族的創造:顯赫盛大的始祖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締造者;後代子孫繁衍不息,面向巍峨的山嶽和浩瀚的黃河大川,祭祀年年不斷。據說黃帝時期,開拓了中國古時巨大的版圖:東至海洋,西至空桐(山名,即
崆峒。在甘肅平涼市西。),南至長江,北至釜山(徐水
釜山),征服了許多部落,統一了全國。這四句詩歌頌了黃帝開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基業。“聰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是指黃帝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恩惠澤及萬里荒原;建立如此偉大的事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中華民族雄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概寫黃帝為中華民族建立的功績。
第二層,“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主要回顧中國近百年來的屈辱史。中國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多次受到挫折,而鄰國日本等日益強大起來。1895年,
日本霸占中國台灣及附屬各島和
澎湖列島;1910年,日本吞併了朝鮮;1931年,又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進而占領華北大部分地區。同時,也揭露了統治者的賣國行徑。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先後割香港及九龍給英國;割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大片國土給俄國;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所以說,漢奸何其多,用國土來奉事敵人,敵人的欲望怎能滿足。他們手拿武器,得寸進尺,致使淪陷區的老百姓淪為奴隸受辱。在“回顧”中既揭露了外國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也批判了喪權辱國的統治者沒有繼承黃帝的精神,賣國求榮的醜惡行為。
第三層,“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是指黃帝是具有美德的著名的一世英雄。在涿鹿奮戰,使國家的區域得以安寧,讚揚了黃帝以武力戰勝邪惡的勇猛精神。可是,今天黃帝的後代子孫卻如此不敢動武,讓祖國遼闊的土地淪陷在敵人之手,這是批評那些力主投降日本,高唱亡國論的民族敗類。
第四層,表述抗日政策,表明抗日決心。“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毛澤東等人雖然“不才”,但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在行軍打仗方面正奮力進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陝北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正為國效命,同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的戰鬥。“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指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備嘗多少艱難險阻,都是為了拯救祖國。日本侵略者不趕出去,中國人民哪裡還有家呢。這裡借用了西漢名將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的故事。他曾率軍多次打敗匈奴,漢武帝為表彰他,給他建造府第,他拒絕說:“匈奴不滅,何以家為。”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先有其國而後有其家的博大胸懷。“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是指各黨派和各界人士,要堅固地團結起來,不分軍民和貧富,共同抗日。寫出了中國共黨人反對國民黨的分裂活動,共同抗日救國的主張。“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寫出了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和喚起全國四萬萬民眾,共同反侵略的決心。“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表達全國人民的願望,國家必須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改革內部政治,實行民主,組織和團結全國人民一心抗日,抗日就一定能取得勝利。“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尚饗。”中國一定要侵略者還我河山,維護中國主權,這樣的志向和決心,將永誌不忘;中國一定要嚴格治軍整軍,加強國防力量,保衛國家,特此告訴列祖列宗,請列祖列宗和皇天后土一起加以監督。這一層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各黨各派組成抗日救國的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
專家點評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
任弼時:“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奔赴前線誓死抗日的‘出師表’。”
《黨的文獻》:毛澤東寫的祭文56句,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其餘均寫中華民族的現實遭遇和
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看法。全篇昭告明志,一切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念,“萬里崎嶇,為國效命”的情懷溢於言表。同時,呼籲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偉業,如鳳凰之再生。此番告祭情懷,不獨遠超國民黨的祭文,亦為歷代祭文之拔萃者。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
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