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腮鱸魚

四腮鱸魚

四腮鱸魚即四鰓鱸魚,學名松江鱸(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頭扁平,向後漸側扁。頭部有棱無棘,前鰓蓋骨有4棘,上棘最大,上彎。背鰭連續,有一深凹。口大,上頜略長。頜骨、犁骨及齶骨均具絨毛狀齒群。胸鰭下部鰭條不分支。腹鰭Ⅰ-4。鰓膜上有兩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故有“四鰓鱸”之稱。為近岸淺海魚類,一般在與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區域生長育肥,性成熟後,降河入海產卵,幼魚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黃、渤海和東海均有分布,為名貴的食用魚類。為吳淞江流域產鱸魚 ,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類,嘴大,體長,銀灰色,背部和背鰭 上有小黑斑,棲於近海,也入淡水,平時以魚蝦等為食,肉質鮮美。鱸 魚以松江之鱸最為有名,蘇軾《後赤壁賦》中就有“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語。吳淞江源出 太湖,東注大海,盛產鱸魚,順理成章。蘇州吳江即是有名的“鱸鄉”,西晉張翰有《思吳江歌》證之:“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松江鱸
  • 拉丁學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
  • 別稱:四鰓鱸魚,松江鱸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鮋形目
  • 亞目:杜父魚亞目
  • :杜父魚科
  • :松江鱸魚屬
  • 分布區域:東海、黃海、渤海
簡介,歷史典故,體態特徵,

簡介

中文裡共有四種魚類都可以被稱為鱸魚,分別是: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布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四鰓鱸魚,降海型洄游魚類,最為著名;大口黑鱸,也稱加州鱸魚,從美國引進的新品種;河鱸,也稱赤鱸五道黑,原產新疆北部地區。
四鰓鱸魚,,每條多為50-100克,此魚頭扁平,向後漸側扁,鰓膜上有兩橙色斜紋,酷似2片鰓葉,故有“四鰓鱸”之稱,實際上也只有兩個鰓,只是每個鰓蓋上又多了一條較深的折皺,外觀好像四鰓,故稱。
四腮鱸魚四腮鱸魚

歷史典故

舊籍“松江”實為“淞江” 之沿用,乃吳淞江之謂也。吳淞江源出 太湖,東注大海,盛產鱸魚,順 理成章。蘇州吳江即是有名的“鱸鄉”,西晉張翰有《思吳江歌》證之:“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松江鱸魚,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多食宜人。”該魚是馳名天下的中國四大名魚之首(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鮭魚、黑龍江興凱湖白魚)。魚肉久烹不老,冷時不腥,特鮮。品嘗過此魚,其它菜餚便顯索然無味。歷代史志每提及此,都稱它為“鱗之首”。據《後漢書·左慈傳》:一日,曹操大宴賓客,說:“今日盛會,珍饈略備,所少,松江鱸魚耳。”術士左慈當即垂釣於堂下魚池,釣出十尾大鱸魚,果然是奇異無比的松江四鰓鱸魚,當場烹煮,一時鮮香傾倒四座
《漢書》載西晉張翰(江蘇吳江人)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懷念家鄉蓴菜、鱸魚,作詩《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後張翰棄官回鄉,致使“蓴鱸之思”成為思鄉的成語出典。隋煬帝把此魚稱為“金齏玉鱠,東南佳味”,唐代白居易、韋應物等皆賦過詠鱸魚之詩作;蘇東坡《後赤壁賦》中有“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的名句,於是乎松江鱸魚蜚聲天下。

體態特徵


四腮鱸魚四腮鱸魚
四腮鱸魚與其他鱸魚大相逕庭,不僅形體神態存異,就是生活習性也迥然不同:一是它長有四個鰓瓣;二是生活在鹹、淡水之間;三是肉質鮮美香嫩;四是體態婀娜豐腴。在其家族中,被譽為魚尊。可見其身價不凡。全國僅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少量地區地有生長。實屬全國罕見之人間美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