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真實

四種真實,教義名數。指四種真實而不虛妄的認識,或被認為是真實而不虛的對象。《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在解釋“真實性”的含義時說,“真實義品類差別”有四種:(1)“世間極成真實”:由世俗經驗和習慣形成並為公眾普遍認同的真實,故“謂,一切世間於彼彼事隨順假立、世俗串習、悟入覺慧所見同性”。例如,“地唯是地,非是火等”;“苦唯是苦,非是樂等”。“以要言之,此即如此,非不如此;是即如是,非不如是,決定勝解所行境事;一切世間從其本際展轉傳來,想自分別,共所成立,不由思惟籌量觀察然後方取。”(2)“道理極成真實”:指依靠“觀察”、“尋伺”,運用邏輯、經典等理論證明而確立的真實:“謂諸智者有道理義……依止現(現量)、比(比量)及至數量、極善思擇,決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證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設義。”(3)“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此“真實”特指聲聞、緣覺二乘所持之苦、集、滅、道“四諦”。二乘人由現觀“四諦”而生“智”,以此智運用於一切法,即是“所行”。又,“煩惱”能障“涅槃”,此“智”能夠對治“煩惱”,故稱“煩惱障淨智”;“煩惱”是“有漏”,此智在於對治“有漏”,故又稱“無漏智”。以此智觀察一切現象,則“五蘊”可得,而“我”不可得,這是支配“所行”的根本觀點。故曰:“即於如是四聖諦義極善思擇,證入現觀;入現觀已,如實智生。此諦現觀,聲聞、緣覺能觀,唯有諸蘊可得,除諸蘊外,我不可得。數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故,數習異蘊補特伽羅無性見故,發生如是聖諦現觀。”(4)“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所知”指認識對象;有礙於對“所知”的如實認識,稱“所知障”,由“所知障”中解脫出來獲得的智慧名“所知障淨智”,此“智”以及此“智”運行的境界,即名“所行真實”。第四種真實雖在申明“法無我”的大乘一般主張,但又反映出瑜伽行派的特殊理論,即提出“離言”與“假說”二種自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