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疊體

四疊體

四疊體:中腦的背側面有兩對圓形隆起,總稱為四疊體或頂蓋。主要由灰質組成,即上丘和下丘的總稱。

四疊體又稱中腦頂蓋。哺乳動物中腦背側的四個丘狀隆起。前方兩個為較大的視丘,是皮質下視覺反射中樞;後兩個為較小的聽丘,是皮質下聽覺反射中樞,也是聽覺傳導中繼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疊體
  • 外文名:corpora quadrigemina
  • 又稱:頂蓋
  • 解釋:視覺和聽覺反射運動的低級中樞
概述:,二、解剖結構:,三、四疊體探究反射原理:,四、與四疊體相關的疾病:,

概述:

1、四疊體池:
四疊體池(quadrigeminal cistern)也稱大腦大靜脈池,與中間帆池同屬於幕上後部腦池,因其無明確的邊界故其範圍的劃分常常是人為的。
2、上丘:
上丘是中腦背側四疊體的上一對小丘。系視覺反射中樞,細胞成層排列。即接受視束及枕葉皮質來的纖維,又發出纖維參與構成頂蓋延髓束和頂蓋脊髓束,交叉後下行,止於腦神經運動核及脊髓前角細胞,完成視覺反射。
3、下丘:
下丘是中腦背側,四疊體的下一對小丘。其深面有一對下丘核,接受傳導聽覺的外側丘系纖維。由下丘核發出纖維組成頂蓋延髓束和頂蓋脊髓束,沿中腦中央灰質外緣走向腹側,交叉後下行,止於腦幹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是聽覺的反射中樞。

二、解剖結構:

1、四疊體:
四疊體又稱頂蓋,由兩對小圓丘組成。上一對,稱上丘,由數層相互交替的灰、白質構成,是視覺皮質下中樞,借上丘臂(為白質纖維)與外側膝狀體聯繫,主要形成眼運動的反射中樞。上丘可能接受一般軀體感覺纖維,特別是痛覺纖維。下一對,稱下丘,是聽覺皮質下中樞,借下丘臂(為白質纖維)與內側膝狀體聯繫。在每一個下丘內,含有一卵圓形細胞團,稱下丘核,由小型和中型細胞組成,它接受來自外側丘系、對側下丘核和內側膝狀體的纖維。來自蝸神經後核的纖維只發側支,終於下丘核。此外,下丘核還接受來自聽皮質的纖維,也可能接受脊髓頂蓋束和三叉神經前束的側支,還接受背側縱束來自下丘腦的纖維。因此,下丘核不僅是聽覺中繼和反射中樞,也是視、嗅、痛、觸覺的整合中樞。
2、四疊體池:
四疊體池的側方與環池為鄰,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辨認,實為相通。前界為中腦背側、四疊體和松果體,後方Galen大腦大靜脈常被發育良好而緻密的蛛網膜附著,從而形成一明確後界並附著在小腦幕上,上界為中間帆池。中間帆池是從僵聯合到室間孔間的一個狹小的腦池,位於胼胝體後下方中間帆和第三腦室頂之上,前尖後寬。四疊體池與大腦中間帆之間亦無明顯界限。四疊體池長徑為16.1~22.8mm,寬徑為18.2~12.9mm,前後徑為4.2~3.1mm。四疊體池內的主要結構有四疊體、四疊體動脈、大腦後動脈P4段、脈絡膜後內側動脈、大腦大靜脈及其匯入靜脈的末端。大腦大靜脈位於四疊體池內、胼胝體後下方,大腦內靜脈、基底靜脈以及其他的一些靜脈屬支均向此區域匯聚,大腦內靜脈經第三腦室脈絡叢向後至小腦幕切跡後部匯合成大腦大靜脈,基底靜脈經環池入四疊體池然後終止於大腦大靜脈或大腦內靜脈,大腦大靜脈屬支還有枕內側靜脈、胼胝體後部靜脈、松果體靜脈、四疊體靜脈等,手術時由於這些靜脈的障礙使手術變得十分困難,同時又由於這些靜脈位置深、粗大、壁薄等原因,一旦出血不易止血,損傷這些靜脈可能會引起腦水腫、精神症狀、四肢強直、高熱、昏迷、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瞳孔縮小以及腱反射亢進等。

三、四疊體探究反射原理:

四疊體由兩對圓形隆起組成。上方一對稱上丘,是皮質下視覺反射中樞;下方一對稱下丘,是皮質下聽覺反射中樞。上丘和下丘分別有神經纖維向兩側延伸,稱上丘臂和下丘臂(合稱四疊體臂)。通過上丘臂,上丘與外側膝狀體發生聯繫。通過下丘臂,下丘與內側膝狀體發生聯繫。當外界刺激(如爆炸聲、閃光等),經耳或眼接受並產生興奮,通過聽覺或視覺傳導路到達內側膝狀體或外側膝狀體後,可經下丘臂或上丘臂將神經衝動傳給下丘或上丘。下丘或上丘再通過頂蓋脊髓囊將衝動傳到脊髓,引起肌肉運動,完成探究反射。

四、與四疊體相關的疾病:

中腦頂蓋綜合徵:
中腦頂蓋綜合徵又稱為四疊體上丘綜合徵。雙眼垂直協同運動的皮質下中樞在上丘的頂蓋區和Darkschewitsch核。該區病變引起垂直協同麻痹,多表現為上視麻痹型。有時伴有會聚麻痹及瞳孔對光反應消失,稱Parinaud綜合徵,多見於松果體和四疊體區腫瘤。其他如下視麻痹型和上、下注視麻痹型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