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松

四松

這首詩和《草堂》一首都是作於公元764年春。當年三月間杜甫自閬州率領妻子再回到成都草堂。由於性格的契合,杜甫極愛松柏,往往把它們看成良師益友。這四棵小松是他開始經營草堂時向一位姓何的要來的,因為是他自己親手栽培的,花過一番心血,所以對之特別有情。當他避徐知道之亂流亡梓州時,還念念不忘這四棵小松,如《寄題江外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纏。霜骨不甚長,永為鄰里憐。”此刻四松別來無恙,他的欣喜是可想見的。但杜甫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飄飄然,一想到苦難的人民,他的喜悅便變為慨嘆了。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四松》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四松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⑴。
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⑵。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凋傷⑶。
幽色幸秀髮,疏柯亦昂藏⑷。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
終然掁撥損,得愧千葉黃⑸?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⑹!
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⑺。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淒涼⑻。
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⑻。
足為送老資,聊待偃蓋張⑽。
我生無根蒂,配爾亦茫茫⑾。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⑿。
勿矜千載後,慘澹蟠穹蒼⒀!

作品注釋

⑴大抵三尺強,大約三尺多高。
⑵杜甫七六二年離開草堂,七六四年始歸,前後搭三年。《禮記·曲禮》:“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鄭玄註:“離,兩也。”是說兩人相併而坐,相併而立。按小松有四,兩兩作對,故得雲“離”,以松擬人,所以說“立”。
⑷這兩句是既歸後所見。出乎意外的,小松不但未凋傷,且長得頗好,所以說“幸”。昂藏,氣度軒昂,這也是擬人的寫法。
⑸這四句是追敘當時對四松的保護。大意是說,當初插藩籬以為防衛,但終於為人或物所觸損,得不愧千葉之枯黃乎?掁,音程。掁撥,觸動的意思。以上為第一段。
⑹杜甫是“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的詩人,他不能陶醉在個人的小天地里,所以對著四松便又發出浩嘆。故林,即指成都草堂,不指故鄉。“敢為”句,是說不敢作此想。
⑺堂既空,又長滿了草,極言荒蕪。
⑻覽物,承上春草,兼指其他如水檻、破船等。嘆衰謝,動衰年之嘆。及茲,指四松,四松獨昂藏秀髮,故足慰淒涼。
⑼清風,松間之風。“為我”二字,寫得四松有情。松風拂面生寒,故曰“若微霜”。
⑽松樹成長甚慢,不及待而姑待之,故曰“聊待”。偃蓋張,枝葉四布如傘蓋之張,古松如此。《抱朴子》:“天陵偃蓋之松。”
⑾爾,謂四松。松有根而己無定,故不足相配。
⑿張上若云:“事跡即指上己無根蒂,松有根蒂言。”可兩忘,不必去計較配得上或配不上。
⒀此句是說不要去矜羨千載之後四松高蓋蟠空的雄姿,如今暫時相賞,便足為送老之資了。仇兆鰲註:“慘澹,蕭森之狀。”以上為第二段,四松已成了作者訴說懷抱和身世之感的知己。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