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集注之2:孟子》是200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書集注之2:孟子
- 作者:朱熹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3月1日
- 頁數:25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806282173
《四書集注之2:孟子》是200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
《四書集注之2:孟子》是200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內容簡介《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是儒家最著名的經典,是中國古代文人必修之書,影響非常之大。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吸取借鑑並利...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之一(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60章。
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
《四書集注》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臨終前一天還在修改《大學章句》。唐以前,儒學以五經為經典,《論語》和《孟子》尚未正式列為經書;《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未有特殊的地位。語孟學庸並重始於北宋,而四書之正式結集則成...
《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系列:孟子集注》以注重義理闡發的創新性哲學詮釋而作為“宋學”的代表,受到追求經典本義的後代“漢學”詮釋家的批評與指責。圖書目錄 孟子序說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孫丑章句上 公孫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下 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
【注釋】①天民:朱熹《四書集注》云:“民者,無位之稱,以其全盡天理,乃天之民,故謂之天民。”(二十)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說:“君子有...
宋朝的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此次整理,即以朱熹的《孟子集注》為底本。圖書目錄 前言/金良年 孟子序說/朱熹 卷第一 梁惠王上 卷第二 梁惠王下 卷第三 公孫丑上 卷第四 公孫丑下 卷第五 滕文公上 卷第六 滕文公下 卷第七 離婁上 卷第八 離婁...
四書及其注釋包含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長達一千八百年之久。南宋後,四書成為官學書籍和科舉指定書目,對歷代文教產生了極大影響。釋義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馬積高在《重印四書集注前言》里講:“南宋朱熹寫了讀余隱之尊孔孟辯,並將孟子編入四書”,之中...
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定為“四書”,使之成為儒家基本經典之一。人物生平 早年受教 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孫氏衰微後,有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國,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孟子“受業子思(孔伋,孔子之孫)之門人”;孟子沒有講他的老師的姓名,卻是說...
《孟子》根據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是孟子所著而有其門人萬章等人參加。所以從《中庸》、《大學》到《孟子》都被學界正宗認為是思孟學派的著作,本書將這三本書放在一起講解,就是遵循著這個所謂的正宗傳統 本書以南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底本,依據傳統和大家比較公認的觀點解讀。作者簡介 任...
他死後朝廷將他的“四書”注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他果然成了儒家道統的大師了。注釋 [1]九經:《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十三經:《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2]《漢書·藝文志》有《中庸說》二篇,...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宋朝的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此次整理,即以朱熹的《孟子集注》為底本。圖書目錄 前言/金良年 孟子序說/朱熹 卷 梁惠王上 卷第二 梁...
四書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
此《名家集注孟子》(作者孟軻)一書。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孟子正義》為藍本,博採眾長,彙編諸家注釋編撰而成。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在集注的基礎上,對原文再加以注釋、翻譯和解讀並重。其中注釋以簡約淺白為主,不作學理考究。譯文儘可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追求自然流暢、通順...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
自唐代韓愈、李翱為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
《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總稱。南宋理學家朱熹將這四部儒學經典輯錄在一起,加以注釋,題稱《四書章句集注》,始有《四書》之名。其中《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和再傳學生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學生言行的書。《大學》、《中庸》是《禮記》中的篇章。《孟子》是孟子及其學生的著作。其中保存...
四書/十大古典哲學名著叢書 《四書/十大古典哲學名著叢書》是1995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朱熹。內容介紹 本書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四部分.作品目錄 一、出版說明 二、前言 三、大學 四、中庸 五、論語 六、孟子 ...
《中華經典名著:孟子》是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勇。本書是記錄“亞聖”孟子思想的經典著作,是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者的案頭必備書。內容簡介 孟子是儒家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後人尊封為“亞聖”,與孔子合稱“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為《四書》之一,內容豐富...
《品讀經典:孟子》是2010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書立方》編委會編輯。內容簡介 《孟子》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孟子》為藍本,博採眾長編譯而成。每篇前有一篇導讀,畫龍點睛地闡明本篇的主旨。譯文儘可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準確通順,簡潔流暢。而書中意境深遠的插圖,則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好地理解...
朱熹採用“章句”和“集注”兩種方式有機融合“四書”,將四者上下連貫為一體,生成《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作品簡介 《四書章句集注》是四書的重要的注本。其內容分為《大學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論語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將《禮記》中的《...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作...
我們將會看到,這些思想在《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中還有反覆的論述和展開。出處簡介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