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原文: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鋤地,夜晚搓麻。
村莊裡的年輕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哪裡懂得耕織之事。
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著種瓜。
簡析
這首詩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閒,
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田也不會織布,卻也不閒著,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其二
原文: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簡析: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後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
其三
原文: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兩釧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譯文:
租船上裝滿大米等候官府開倉收租,一粒粒圓滾滾的像珍珠一樣,白的像霜雪一樣。農民每年兩鐘糧,就得忍痛另外輸獻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碎注給孩子吃。
簡析:
這首詩寫農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奪得幾乎一乾二淨,只能給孩子吃點
粗糠來填飽肚子了。詩人滿腔悲憫地畫出這幅農民的血淚圖。
作者信息
朝代:南宋
姓名:范成大
字:致能
號:石湖居士
謚:文穆
歷任職務:戶曹、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
靜江、鹹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
參知政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吳郡(今江蘇蘇州)
出生時間:北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死亡時間:南宋光宗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
享年:67歲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7-1206)字致能,早號此山居士,晚年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郡治在今蘇州吳縣)人 。南宋詩人。存詩1900首。從
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
白居易、王建、
張籍等詩人和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農村生活的代表作是《
四時田園雜興》,共記60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范成大父早亡,母:78歲身亡,父:46歲因病身亡家境貧寒。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進士,初授戶曹,又任監和劑局、處州知府,以起居,假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朝,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慷慨
抗節,不畏強暴,幾近被殺,不辱使命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後歷任
靜江、鹹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
參知政事,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兩個月即去職。晚年隱居故鄉
石湖。諡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