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鄉村介紹
遠在八、九百年以前,這裡就已經形成了村落,因為此地的地理位置極好,背山面海,可耕可漁。村內有曹、梁、王、蔣、甘等姓氏的人雜居一村,後來孫姓人氏從外地遷入,子孫繁衍眾多,反客為主,遂大姓,現在上沙村僅存有孫姓之外的曹、梁兩姓。
孫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約公元一三五零年)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響,因而與東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漢族廣府民系南遷廣東的中轉站——南雄珠璣巷遷來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禮讚公搬遷至香山,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市;根據孫中山故居"孫氏家譜"所載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東莞上沙鄉居住,五世禮讚公才從上沙遷走,先輩的族譜仍以上沙作為故鄉"。
著名景點
一九八六年秋,欣逢孫中山先生誕生120周年,中山大學歷史研究室聯同東莞市政協、文化局等,在長安鎮召開孫中山祖籍研討座談會,上沙村和旅港同鄉會均應邀列席會議。與會者以大量史料,證實孫中山代系出自於上沙村。廣東省電視台隨同拍攝了紀實新聞:孫氏宗祠,上沙村新貌,後在電視螢屏上播映,成為一時之重大盛事。旅港鄉親躬逢勝會,籍此倡議,修繕宗祠,擴建學校。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被長安鎮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安鎮上沙村中山大道,隔廣深公路對面的山麓,有一座明代古墓,這即是孫中山先代三世祖墳。它背靠著山,面向獅子洋海口,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冬重修。在花崗岩墓碑上方橫刻有"崇蔭堂"三字,墓碑中間豎刻"明授登仕郎、顯三世祖考禮湮孫公之墓"。
此禮湮公墓未修之前,原僅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土墳。同治三年。香山孫氏後人渡過滾滾大河,捐資重修了這個公墓。他們沒有想到這裡的風水如何,只知自己的先祖既然來源於上沙,就應當認祖歸宗,以不忘先代福德淵源。飲水思源,為孝心驅使來此重修公墓。可以講,此墓保存的意義,不在於風水如何龍脈是否?!而是充分證明一個事實: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先代系來源於長安鎮上沙村。
中山公園,座落於廣深公路上沙村路段旁。是長安人民為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學習先生為中華民族奮鬥終身的精神而精心建造的。當您步入中山公園的正門,一尊孫中山先生浮雕像高高矗立眼前,不由使人心生崇敬之情。沿著公園水泥路面徐徐前行,路面兩旁是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清澈的小河上柳絲拂水、碧水漣漪;山麓上荔樹棵棵、翠竹一片……在荔枝林蔭中,現存有一座明代古墓,這即是孫中山先代三世祖墳,它背靠三角形令旗狀的青山,面向獅子洋大海口,是風水風景俱佳的寶地。第年逢清明、重明時節,孫氏子孫紛紛遠涉珠江來此拜祭,表達了子孫後代不忘先祖的恩德淵源,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忠孝精神……中山公園不僅風景秀麗、環境宜人,亦已成為人們追憶中山先生崇高之品質,牢記先祖恩德淵源,提高自身修養品格的莊嚴之地。
翠亨村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5月1l日孫姓族人在廣州召開懇親會,上沙有數十名孫姓父老應邀參加。會後贈有集體留念的照片和大總統相片,還有贈給上沙孫氏宗詞的一副對聯:“萃子姓於家鄉,木有本,水有源,五世箕裘開莞嶺;妥先靈於寢廟,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貢備山。”(“三房”是指上沙孫氏祖先禮、禮和、禮忠三個房系)。
1929年,孫中山哥哥孫眉的孫子孫滿、孫乾曾由當時東莞縣長黎國材陪同,帶省文史館長鄧茂垣到上沙村調查考證祖宗事。
1946年,在上沙村口建有一座牌坊,上有孫中山之侄孫孫乾親題“中山大道”4字匾額,書題對聯:“中所景仰,外所敬從,革命首倡共和肇造;山無不容,河無不潤,故鄉追念,浩氣長存。” 孫中山逝世後,上沙孫姓族人在村口公路旁建“安樂亭”紀念,亭上有孫中山之子孫科書題“國父先代故鄉”6字的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