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方竹
- 拉丁學名: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 別稱:四季竹、四角竹
- 界:植物界
- 科:禾本科
- 屬:觀音竹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用 途,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方竹稈高3--8米,竿直立,粗1-4厘米,節間長8-22厘米,節間呈四方形或鈍圓的四棱形,深綠色,幼時密被向下的黃褐色小刺毛,毛落後仍留有疣基,故甚粗糙(尤以竿基部的節間為然),竿中部以下各節環列短而下彎的刺狀氣生根;竿環位乾分枝各節者甚為隆起,不分枝的各節則較平坦;籜環初時有一圈金褐色絨毛環及小刺毛,以後漸變為無毛。籜鞘紙質或厚紙質,早落性,短於其節間,背面無毛或有時在中上部貼生極稀疏的小刺毛,鞘緣生纖毛,縱肋清晰,小橫脈紫色,呈極明顯方格狀;籜耳及籜舌均不甚發達;籜片極小,錐形,長3-5毫米,基部與籜鞘相連線處無關節。末級小枝具2-5葉;葉鞘革質,光滑無毛,具縱肋,在背部上方近於具脊,外緣生纖毛;鞘口繸毛直立,平滑,易落;葉舌低矮,截形,邊緣生細纖毛,背面生有小刺毛;葉片薄紙質,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29厘米,寬1-2.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收縮為一長約1.8毫米的葉柄,葉片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初被柔毛,後變為無毛,次脈4-7對,再次脈為5-7條。花枝呈總狀或圓錐狀排列,末級花枝纖細無毛,基部宿存有數片逐漸增大的苞片,具稀疏排列的假小穗2-4枚,有時在花枝基部節上即具一假小穗,此時苞片較少;假小穗細長,長2-3厘米,側生假小穗僅有先出葉而無苞片;小穗含2-5朵小花,有時最下1或2朵花不孕,而僅具微小的內稃及小花的其他部分;小穗軸節間長4-6毫米,平滑無毛;穎1-3片,披針形,長4-5毫米;外稃紙質,綠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具5-7脈;內稃與外稃近等長;鱗被長卵形;花葯長3.5-4毫米;柱頭2,羽毛狀。花枝無葉,小穗常簇生成團,生於花枝各節上,每穗有5--6朵花,四季出筍(8月至次年1月)。
生長環境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於土質疏鬆肥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丘及平原均可栽培。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四方竹竹徑方形奇特,竹竿可加工手杖、菸斗等工藝品,是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珍稀高效竹種。
“四方竹”看起來是圓的,摸起來卻是方的,確實很奇特。
栽培技術
用 途
台中、假山旁,甚為優美。其稈可製作手杖。筍味鮮美,可供食用。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
一、形態特徵 竿高3-8米,徑1-4厘米,竿方形,但向上逐漸變圓,竹子越大竹竿越方。桿深綠色,粗糙,竿環甚隆起。節間長20-23厘米,竿下部節上有刺狀短氣根一圈,並向下彎曲。籜鞘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分枝開始為3枚,以後增多成為簇生。小枝著葉3-5片,薄紙質,窄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2.5厘米,無毛。筍期秋季。
二、分布習性 主產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現多栽培。適生於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厚的立地,但抗污染能力弱。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低山緩坡及平原均可栽培。方竹葉薄而繁茂,蒸騰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於蔭濕涼爽、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中。我省安吉竹種園、金華黃龍洞、溫州雁盪山等地都有分布。
三、栽培管理 通常採用母竹移植或鞭根移植方法。選地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環境蔭濕的地方,注意避開陽光暴曬以及冬季西北風的迎風面。季節以早春移植為宜。起苗後須多帶宿土。遠距離移栽時,摘去大部分竹葉,能提高成活率。其它水肥管理措施,和一般竹子相同。
四、觀賞特色方竹竹桿方形,別具一格,此外秋季出筍、枝葉繁茂,所以除了觀竿外,也是適宜觀筍觀姿的竹種。
五、園藝配置 在自然環境適宜的旅遊景點,可以片植。一般造園時,可選植於背風、朝東的牆邊屋旁、水池小溪邊。
六、其它 竹竿可用於製作手杖及工藝品。竹筍鮮美,筍期正值散生竹筍期淡季,現也有地方作為筍用竹發展。
我國方竹種類約有20多種,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