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沒有地,通過兩期填海造地工程,4個村共新增土地170畝,95%的村民從山上住到了平坦的新區。飲水困難,1998年,共同投資100多萬元興建15000立方米的飲用水庫,從此改變村民“扛水喝”的歷史。
2000年,投資780萬元建造長74米、寬40米的漁用碼頭,讓漁民的生產“鳥槍換炮”;緊接著,共同投資850餘萬元,興建蒼岙水產品綜合交易市場,“產業化”成了漁民們的口頭禪,4個村的集體經濟也由此獲得了每年110萬元的固定收入。兩年前村民的人均收入為8800元,現在超過了11000元。
近20年來,4個村充分發動民眾參與,先後共投資近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這在單個村看來是無法想像和企及的,但聯創聯建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四新社區,850間民房錯落有序地排列,社區投資800餘萬元,實行了統一的綠化、硬化、亮化,建成兩處公園,為村民生活添色不少。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建成了,讓4個村的老人們有了去處;規格達到台州市二級的社區幼稚園建成了,孩子們可以就近上學了。 連鎖超市、各類休閒文化娛樂項目陸續進駐,在家門口購物、休閒,這些期盼都成了現實。社區還成立了警務室。
有了場地,農村文化蓬勃發展。社區建立了老年活動中心和曲藝俱樂部,讓不同群體、不同愛好的村民有了各自溝通交流和休閒娛樂平台。太極拳、排舞、木蘭扇等民眾性文體活動四處“發芽”。
2007年5月,四新社區黨委成立,4個村136名黨員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在黨委9名班子成員選配上,實行各村黨支部班子成員與黨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推選其中一名威信高、能力強的村黨支部書記兼任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由其餘各村支書兼任。
社區服務
社區還統籌建立了規範化的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實行各村共享共用,改善了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學習辦公條件,在此過程中,也激發了各村黨支部和黨員間“比一比、賽一賽”的爭先意識。黨委的“有作為”也直接帶動了黨委的“有地位”,廣大村民都說,黨委就是帶動四新社區發展的“主心骨”。這些都確保了農村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