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帝共治制

四帝共治制

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指羅馬帝國在公元293年開始實行的四個皇帝共同治理帝國的政體。

戴克里先提出並實施,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轄,稱為“奧古斯都”,每位奧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繼承人,稱為“愷撒”。

四帝共治制在戴克里先在位期間運行良好,但他退位後便迅速崩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帝共治制
  • 外文名:Tetrarchy
  • 開始實行:公元293年
  • 提出並實施戴克里先
事件背景,第一代四帝共治,第二代四帝共治,四帝共治的崩潰,歷史評價,

事件背景

285年,戴克里先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他在政治、行政管理和軍事諸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革,結束了帝國的三世紀危機

第一代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確信,帝國的龐大規模,加上來自外部敵人的威脅,在行政和軍事方面的責任和負擔,遠遠超出了任何個人的能力。
他首先給予他的前戰友馬克西米安愷撒的稱號,286年又加封他為奧古斯都。於是馬克西米安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副帝,戴克里先的共治者。馬克西米安統治西部,駐義大利北部的米蘭,以阻止日耳曼人的侵略,負責鎮壓巴高達起義和非洲人民起義。
戴克里先把他的皇宮安置在馬爾馬拉海岸的尼科米底亞,緊靠波斯邊界,以保持對東方的戒備狀態。
戴克里先發現四周全受到野蠻人攻擊的帝國,需要在各個方面安置重兵和一個皇帝。
公元293年,戴克里先又把兩帝共治變成了四帝共治,增加兩個皇帝充作自己和馬克西米安的助手。一個是塞爾迪卡(索菲亞)人伽列里烏斯,一個是內索斯(尼什)人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兩人都被授予略低於奧古斯都愷撒稱號。戴克里先伽列里烏斯養子馬克西米安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為養子。四帝分治帝國的不同部分,四人各指揮一支軍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以羅馬為首都。
戴克里先規定,奧古斯都滿20年任期後,必須交卸權力,他的繼承人愷撒繼任奧古斯都,同時任命新的愷撒,即新的繼承人。這是羅馬歷史上皇位繼承的第一個明確規定。
第一代四帝共治(293-305)
皇帝頭銜轄區首都
埃及,亞洲
義大利,阿非利加
米底奧蘭努姆(今米蘭
愷撒
伊利里亞多瑙河邊界,色雷斯
夕米南(今貝爾格勒附近)
君士坦提烏斯
愷撒
高盧,不列顛,西班牙
奧古斯塔特列維羅拉姆(今特里爾
戴克里先的助手們都把他看作是最高統治者,因此在他統治期內,在這種分工合作、分散控制權力的體制下,他們彼此之間沒有發生勾心鬥角的事件。但是,儘管這種體制解決了帝國面臨的最緊迫的新問題,但它卻存在著兩個主要危險:一、在這樣多個統治者的情況下,他們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和;二、四個統治者都有自己的宮廷,行政費用劇增,帝國的經濟負擔加重。這兩種危險不久就變成了現實。
隨著羅馬帝國的組織、法律、法規在內部各省區的建立和健全,其內部基本保持穩定,在邊境地區也消除了外敵的威脅,戴克里先決定退位,按照他原來的構想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

第二代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馬克西米安退位後,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西部、伽列里烏斯在東部各自繼承了奧古斯都的位置,接著任命了兩個新愷撒,一個是弗拉維亞斯·瓦勒里亞斯·塞維魯斯,主要控制非洲和義大利地區;另一個是蓋勒里亞斯·瓦勒里亞斯·馬克西米努斯·達易士。
第二代四帝共治(305-306)
皇帝頭銜轄區首都
夕米南(今貝爾格勒附近)
君士坦提烏斯
高盧,不列顛,西班牙
奧古斯塔特列維羅拉姆(今特里爾
愷撒
色雷斯,埃及,亞洲
賽維魯斯
愷撒
義大利,阿非利加
米底奧蘭努姆(今米蘭

四帝共治的崩潰

306年,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去世,在不列顛和高盧的羅馬軍團擁立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兒子君士坦丁奧古斯都伽列里烏斯勉強接受了君士坦丁的要求,但只是讓他當愷撒,而堅持讓塞維魯斯當奧古斯都。大約也是在這個時間,羅馬的近衛軍擁戴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為奧古斯都。然而,馬克森提烏斯只接受了愷撒的頭銜,而讓他已經退位的父親──仍想當皇帝的馬克西米安恢復了他原有的奧古斯都頭銜。
幾方經過一年的鬥爭,最後以塞維魯斯被處死而告終。君士坦丁成為副奧古斯都,同時承認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然而,伽列里烏斯皇帝拒絕承認君士坦丁和馬克西米安兩人的合法身份。
307年,伽列里烏斯入侵義大利,雙方相持不下。308年,伽列里烏斯任命李錫尼接替死去的塞維魯斯的位置,成為羅馬的奧古斯都;而後又任命馬克西米努斯為奧古斯都。與此同時,馬克森提烏斯在近衛軍的支持下,將其父馬克西米安趕下台,自稱為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拒絕放棄其皇位,逃往高盧,求助於君士坦丁。此時,自稱奧古斯都者已經多達六個,包括馬克西米安、伽列里烏斯、君士坦丁、李錫尼、馬克西米努斯、馬克森提烏斯。四帝共治在實際上已經崩潰。
308年,在戴克里先仲裁下,六個相互爭鬥的奧古斯都有五個得到調解,在卡南敦達成協定,停止戰爭。馬克西米安放棄帝位。
從310年到324年是漫長的內戰,幾個奧古斯都互相征戰。最終,君士坦丁再次統一了羅馬帝國,成為唯一的皇帝。

歷史評價

戴克里先所建立的新體系把帝國、行省、一切行政和軍事的分支機構全都分割成小塊兒。他在政府這架大機器下面增添更多的輪子,以使它運行的速度減慢,卻更為保險。軍團的力量掌握在四個皇帝手中,而要一舉接連摧毀四個強大對手的巨大艱險必會使得一個最大膽的野心勃勃的將軍也望而卻步。在行政方面,兩皇帝被認為享有管轄整個王國的統一權力,他們的法令,由他們共同簽名,在由他們的共同的議會和他們自己批准發布後,各省都必須遵照執行。儘管有這么多的預防措施,羅馬世界的政治上的聯合不久便逐漸解體,而分裂的原則卻越來越發生作用,以致在短短几年的時間中,便出現了東、西帝國的永久的分裂。
戴克里先體系還有另一個非常實際的弊端,他的政府機構必然花錢更多,因而賦稅和對人民的壓榨也相對加重。在帝國的不同地方建立起了三四個宏大的朝廷,因而同時有三四個國王,在一味追求虛榮的排場和奢侈方面彼此並和波斯君王爭強鬥勝。安插在國家機關各部門的大臣、行政官、一般官員和奴隸的數目成倍增加,已非昔日可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