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歷史沿革,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精品課程,部分專業,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文化傳統,校訓校徽,活動,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交通地圖,
基本介紹 四川音樂學院 的美術類學科歷史可追溯至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和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時期(1941—1953年),在1953年10月全國大專院校院系調整中停辦。2000年,四川音樂學院為建立多學科綜合協調發展的專業藝術院校(即
四川藝術大學 ),恢復中斷了46年之久的美術類學科,正式創辦成都美術學院。成都美術學院是自設立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唯一的專業美術學院。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赴成都美術學院調研時強調,搶抓“十四五”發展機遇,奮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美術學院,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於人民民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成都美術學院創辦於2000年,由我國著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
馬一平 教授領銜舉辦,聚集一批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專家教授,走跨越式發展新路,是四川省內開辦時間較早、專業設定齊全、辦學實力突出的綜合性美術學院,在國內已有較高的行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
學院以“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建設目標,以“民族靈魂、現代精神”為辦學理念,形成了注重專業基礎,立足本土文化,適應社會需要,用創作和設計精品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教學導向。在觀念上兼收並蓄,創新探索,積極融入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現設有中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動畫系、工業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環境藝術系、數碼媒體藝術系、公共藝術系、藝術與科技系、版畫系11個教學系,開設10個本科專業,擁有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藝術碩士(
MFA 美術領域)專業學位。
學院秉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推動學科與專業建設,擁有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套用型示範專業;2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以及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套用型示範課程;1門省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3門省級課程思政建設課程和大量優質線上課程。學院還有多項省級教學改革重點項目;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多項四川省高校教學成果獎;1項四川省教育廳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此外,還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一大批教材。
學院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教學,以“學以致用、賦能社會”為核心,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協同發展,積極賦能社會。與騰訊、網易、西山居、長虹、華體、華碩、西南建築設計研究院等、黑蟻文化等國內知名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共建高水平實習實踐基地。
學院學生有著突出藝術創作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在四川省藝術院校中位居前列。歷年來獲得包括國際級紅點獎、IF獎、國際艾景景觀大賽、中國亞洲高校環境設計作品大賽、德中平面設計大賽、韓國仁川設計周特選獎、上海亞洲平面設計雙年展、國際商標標誌雙年獎、中國學院獎、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中國國際動漫節“美猴獎”原創動漫大賽、金龍獎原創動畫漫畫藝術大賽等國際國內2000餘項重大展賽的獎項,專利項目被多家企業投用並產生良好社會效應。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1941年春,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1942年8月改名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簡稱“省藝專”),由法國留學歸來的著名畫家、教育家
李有行 先生任校長。設音樂、套用藝術、建築、繪畫四科。抗戰時期,畫家
張大千 、
吳作人 、
葉淺予 、
丁聰 、
關良 ,雕塑家
劉開渠 ,工藝美術家
雷圭元 、龐熏琴、
沈福文 ,建築學家劉文葆、
辜其一 、黃光輝以及語言學家
呂叔湘 等曾先後來校任教。
成都藝術專科學校
1953年10月,全國大專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中,將重慶
西南人民藝術學院 (原山西臨汾的西北藝校)的音樂系合併到“成都藝專”成立“西南音樂專科學校”(簡稱“西南音專”),設作曲、聲樂、器樂三個系。將建築、美術兩科劃入
重慶建築工程學院 和
四川美術學院 。
1954年至1999年停辦美術類專業。
1959年,歷經六載的“西南音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更名為“四川音樂學院”,成為中國首批僅有的6所具有本科辦學層次的著名高等音樂學院之一。首任院長為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常蘇民先生。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2000年,四川音樂學院為創建藝術大學復建美術類學科,於成都市
雙流區 創辦一所公辦專業美術學院——成都美術學院。油畫家、藝術教育家
馬一平 先生任院長。同年建立碩士學位點。
2001年,開始招收各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6年,成都美術學院整體搬遷至川音新都校區內。
2010年,成都美術學院建院十周年慶,並於四川省科技館舉辦“十年崢嶸”校慶大型師生作品展、專家論壇等活動。
2020年5月,四川音樂學院數字藝術系合併至成都美術學院動畫系。
成都美術學院(籌)
2021年,籌建成都美術學院,該項目是為落實黨中央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要求,服務國家“一帶一路”、
鄉村振興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建設戰略,貫徹落實國家文化強國、教育強國政策方針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項目致力於將成都美術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藝術院校。
天府國際藝術城 成都美術學院校區占地2370畝,其中建設用地990畝,獅子山山體綠地660畝,九曲河配套景觀綠地720畝。
2022年8月,天府國際藝術城項目(一期)成都美術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通過竣工驗收。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美術研究研究院
四川音樂學院美術研究院前身為四川音樂學院美術研究所,成立於2010年5月,2020年10月更名為“四川音樂學院美術研究院”,下設九個研究室。四川音樂學院美術研究院是四川音樂學院黨政領導下的美術類學術性研究機構,是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領域的科研組織、協調和服務機構,下屬於科研處。團結和組織全校美術創作工作者廣泛開展美術創作及實踐、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和藝術展覽活動是本院的基本工作。
其主要工作職責包括:一依據黨和國家的科技發展方針、政策,把握正確的美術研究方向,擬訂美術研究院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各研究室成員申報國家級科研創作項目的申報、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申報,並確定主研人,助力完成其項目;負責研究院成員年度科研創作成果的統計、整理、匯總工作;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組織學術講座及美術創作,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繁榮;組織專門力量進行美術領域的科研攻關;完成學校布置的其它工作。
城市與環境藝術研究院
四川音樂學院 城市與環境藝術研究院於2013年12月獲批成立,是在原“川音成都美院環境藝術研究所”基礎上的升級。近幾年來,已為30餘座城市擔當規劃、建築、園林雕塑、環境設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本院由著名藝術家
賀丹晨 教授擔任院長,田勇教授擔任常務副院長(國家高級環境設計師),趙建國教授、
王潤強 教授(國家
一級建造師 )擔任副院長,擁有極強的科研隊伍,除聘請國際、國內著名行內專家擔綱各學科和項目負責人之外,還擁有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和研究生作為項目實施的支撐團隊。近年來已與
中央美院 、
清華大學 、廣州美院、美國易地等單位形成戰略夥伴關係,成為核心競爭力突出、研究成果豐碩的高端文化創意產業智庫,是中國西部乃至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開拓建設者。
院長
副院長
辦公室主任
設計部主任
辦公地址
四川音樂學院
新都 校區 圖書館一樓西側城市與環境藝術研究院
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省級)
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前身是四川音樂學院電子音樂創研中心、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遊戲實驗室和數碼影像工作室。電子音樂創研中心成立於2010年,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遊戲實驗室、數碼影像工作室成立於2006年,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並承接了大量服務於社會和產業的橫向課題研究。
實驗室成員總計49人,以良好的學緣關係形成了藝術與科技多學科融合的人員組合,由教授、副教授,講師組成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6人、研究員1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17人,助教8人,博士生導師12人。 研究人員中42人具備藝術類學術背景,7人具備理工科類學術背景,體現了數字媒體藝術跨學科的顯著特性。
近五年,實驗室研究人員先後承擔國家級863項目5項;
973項目 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省級項目18項。
實驗室現有實驗用房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總價值約1325萬元,完好率為99%。
目前,實驗室已成為四川省乃至於西部地區該學科領域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四川省數字媒體藝術協會
2017年4月26日上午9點,
四川省數字媒體藝術協會 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四川音樂學院學術報告廳隆重召開,參會單位有12家高校和相關負責人,
四川電視台 、
成都電視台 、成都電影集團的相關負責人,27家企業負責人,以及四川音樂學院各職能部門領導、相關院系負責人、
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研究團隊骨幹成員以及學院科研處全體工作人員,總計一百多人參加會議。
四川省數字媒體藝術協會是企事業單位、高校、社會團體以及數字媒體藝術的專家學者自願聯合組成的全省行業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協會的宗旨就是團結、聯合我省數字媒體藝術行業及相關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高等院校,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中心,推動我省數字媒體藝術事業的發展,實現產品設計的產業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協會將對行業發展進行研究,成立一個研究中心,進行理論研究,為政府建言獻策。同時建立政府與企業的交流平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平台,以及高校與高校之間的交流平台。協會將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四川省文聯的業務指導和社團管理單位
四川省民政廳 的管理,依法組織人員對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調研,探索發展方向,向主管部門提出推進我省數字媒體藝術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為全省文化創新驅動貢獻力量。
精品課程 成都美術學院精品課程一覽表 部分專業 2019成都美術學院部分學科專業全國排名 註:川音在藝術類大學排第11,以上綜合2017年科教評價網版+校友會版,僅供參考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影視、遊戲設計、數字互動式設計)
藝術與科技(建築藝術與科技、展示藝術與科技、跨媒體藝術與科技)
數據截止2023年6月,2023年秋季學年起招錄的新生執行新學費標準,此前入學的在校生仍執行原標準
中國畫系
成美中國畫系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幹基本學科,同時拓展書法、現代水墨、彩墨畫及傳統壁畫等多門課程的專業教學,積極發展完善符合古典傳統繪畫繼承又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教學體系。該專業是四川省重點專業、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四川省特色專業、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中國畫系具有現國內專業院校一流的專業教學條件,現擁有5500平米教學樓一座,共有專業教室18間,實訓室,電腦機房,260平米多功能教室、400平米專業展廳,傳統繪畫臨摹工作室,教學資料室藏有《宋畫全集》等專業資料200餘冊,二玄社等專業複製單位製作的專業高仿複製傳統名畫近500件,為完成人才培養計畫提供了充分的硬體保障。
中國畫系專業學術梯隊建設狀況良好,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級職稱占比50%,研究生導師7人。中國畫系教師各類科研、教研成果及參展獲獎等共六十餘項。
油畫系
成美油畫系前身為造型藝術系,是由著名美術教育家
馬一平 院長親手建立,首任系主任
劉虹 教授具體主持,逐漸形成集繪畫基礎課、繪畫實驗探索課、藝術創作以及藝術理論課為一體的教學系統。在第二任系主任劉勇教授的組織帶領下,將該教學體系又得到了更一步的深化和完備,現任系主任為魏建翔副教授。
繪畫專業(油畫方向)為四川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繪畫專業;《色彩》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級精品課程;《古典油畫》主科課程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近幾年建設線上慕課二門:《古典油畫》、《照相寫實素描》,全國總計30多所院校5千多學生選課。
油畫系的師資隊伍雄厚,研究生導師15位,碩士點專業方向三個,本科專業教師20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1人。梯隊建設完備,教學實力雄厚!油畫系研究生和本科生學生作品入選國家級展覽50餘次,國家級獎項10餘項,省級20餘次。
油畫系教學大樓坐落於臨空經濟區校區,被譽為最有藝術殿堂感的空間建築設計。建設有“古典油畫與主題創作”實驗室、“綜合材料”實驗室、“觀念攝影與實驗影像”實驗室、“裝置藝術”實驗室、“文創教育實訓”實驗室,配備大量專業設備設施如重型自動升降油畫架、木工工作檯、多媒體系統、圖形工作站,專業設備如徠卡旁軸相機,供在校學生在專業導師帶領下進行有組織的集中創作。設定了接待國際、國內藝術家駐留創作和交流的“大師工作坊”。
版畫系
四川擁有豐富的地域美術資源,是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為謀求專業美術學院現代教育模式“跨越式發展新路”,成都美術學院自2000年創辦開始,即在各專業開設版畫相關課程,積極探索學科融合的發展趨勢,強調以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和地方美術資源為依託,緊密圍繞“文脈有序傳承”這一研究方向,通過對傳統造型藝術門類的思考與重建,力圖構建一種基於大美術文化領域、大繪畫學科背景、跨專業融通內涵的學科結構。
成美版畫系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4500平方米,基於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設計,功能健全、分區清晰,生均面積遠超國內外大多數同類專業的配備,規劃理念超前。
成美版畫系在“教與學”的新時代要求下,力圖在全球化語境下尋求新的突破,重新理解基礎課程的內涵和專業課程的“現實生產力”,設立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工作室,以及面向未來的綜合材料和數字媒介實訓室,涵蓋當代版畫創作、版畫材料語言拓展、跨門類語言轉換、實驗性藝術圖書、書籍插圖、版畫與新媒體等學術方向。
版畫系教學團隊創作教研成績斐然,近年來師生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及多屆全國版展,中宣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及中央黨史館主題創作工程、國家畫院“長江主題美術創作項目”,獲得包括四川省文化獎美術獎,四川省重大文藝扶持項目及精品獎勵,四川省文聯“百佳推優”工程等多項表彰。
雕塑系
成美雕塑系是四川最具影響和規模的雕塑教育實體。雕塑系始終堅持 “ 博觀約取、多元融合” 的辦學思想,努力營造“開拓創新、和而不同”的學 術氛圍。二十年多來的教學積累和清晰的學術脈絡奠定了堅實的學科基礎,學術成果豐碩,雕塑人才輩出,為四川雕塑藝術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雕塑系雕塑專業為“四川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創作》課程為“省級思政示範課程” 。歷屆學生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要專業展覽、大賽並獲得可喜佳績。尤其是在中國高校大學生雕塑作品展和“曾竹韶”獎學金作品展中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科研團隊數次參與省、市級重點城市公共雕塑社會項目,均得到極高的專業認可,帶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雕塑系擁有國內外一流的教學硬體與實驗室。建設有雕塑實訓創作工坊、3D數字雕塑實驗室、綜合材料實驗室等專業教學空間。其中雕塑實訓創作工坊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單層高14米。工坊內部設定6個教學實訓空間,分別為:大型泥塑、金屬雕塑、陶藝、木雕等雕塑專業相關教學、製作空間。並為各材料方向的學習、製作配套了所需大、中、小型機械設備,讓各課程的教學實操與學生創作方向得到了更多得可能性和選擇性。3D數字雕塑實驗室擁有6台大型3D列印設備、3套高精度3D掃瞄器、1套KUKA (全球頂級品牌)7軸人工智慧機械臂,為雕塑專業適應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必要的硬體支持,也為當代多元化的藝術創作思維帶來更廣域的維度。
目前雕塑系擁有一支結構年輕、研究方向多元、具有當代視野和開拓精神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 24位,其中專業教師20位,含專家6位、教授6位 、副教授2位、博導3位。
數碼媒體藝術系
成美數碼媒體藝術系創辦於2003年,是中國西部地區高校最早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育單位 。
2016年經
四川省人民政府 授牌,聯合成立“
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2016年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設項目—數字媒體藝術開放式研發中心”;2013年與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設立“體感創新實驗室”。同時加大與行業接口,作為發起單位,成立了“
四川省數字媒體藝術協會 ”,經民主選舉成為首任會長級單位以及秘書處單位。據2017
中國大學排行榜 公布,我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西部公辦院校中唯一被列入“中國高水平專業”的院系,專業星級為四星,地區排名第一,也是本專業全國八所第一檔次院校之一。2021年我系獲批“數字媒體藝術四川省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獲批教育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雙學位。
本專業致力於培養服務於企事業單位、影視公司、遊戲公司、網路公司、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可從事數字網路與虛擬空間設計、數字互動與信息服務設計、數字影像與網路視頻設計以及隨著社會發展對前沿數字藝術設計及相關設計的工作。畢業生廣泛就職於騰訊、網易、華為、易寶、北京清博智慧型、深圳紫石文化、成都可可豆動畫、艾爾平方動畫等著名企業並成為業內高級人才與中堅力量。
數碼媒體藝術系的“政產學用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主持四川省省廳及以上項目30餘項、師生作品在國際區域級,全國性與省級專業大賽中獲獲獎1000餘項,完成地方政府文化建設項目30餘項並受廣泛讚譽。
動畫
成美動畫系創建於2000年,主要培養面向影視動畫與動漫娛樂方向相關產業的套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涉及包括動漫形象設計、概念設計、動畫短片創作、數字插畫、漫畫、多媒體設計、電子遊戲美術設計與製作等相關娛樂產業領域。動畫專業設四個教學模組:遊戲美術設計、數字插畫、動畫藝術設計、新媒體動畫設計。
動畫系現有省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院級精品課程6門、建設並運行慕課7門,是院級重點專業。本專業教師編寫教材20餘部,完成國家級、省級、院級科研項目合計90餘項,發表核心及普通學術論文80餘篇。本專業師生在國際、國內重大專業賽事中屢獲佳績,總共獲獎400餘項。
動畫系現建有5個專業工作室:攝像工作室、新媒體工作室、動畫工作室、遊戲設計工作室、數字插畫工作室;2間高端聯合渲染機房;11個學生團隊工作室。
動畫系所培養的人才備受行業認可。國內眾多一線數碼娛樂公司,如騰訊、網易、位元組跳動、米哈游、搜狐暢遊、西山居、祖龍娛樂等,都定點招聘本專業的畢業生。同時,許多兄弟院校也從我們系畢業生中引進師資,以加強本專業的發展。部分動畫系畢業生已成長為公司項目負責人、行業專家和高校專業負責人。
目前,多家國內一線公司已與動畫系簽訂了校企合作協定,如騰訊光子工作室群、網易雷火事業群、位元組跳動、四川天上友嘉、祖龍娛樂成都分公司等。動畫系與這些企業積極開展工作坊、工作室、動漫專業賽事等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工業設計系
成美工業設計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工業設計系下設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兩個專業,除本科教學外同時招收碩士研究生。
教學與辦公場所6000平米,創新創業與實訓場地5000平米。擁有中央專項資金500萬建設的產品設計數位化技術中心、工業設計研究所、數控中心、木工實訓室、3D列印工作坊以及各類特色專業工作室;教學方式多樣立體,教學設施先進齊全。
工業設計系在課程、專業及學科建設上不斷突破:榮獲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示範性課程;2項四川省高等教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高等教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年獲批四川省高等院校特色專業;2014年榮獲四川省教育廳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2016年榮獲四川省教育廳自然學科類創新團隊項目;2018年榮獲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重點改革項目;2019年《產品設計專業》榮獲四川省普通高校套用型本科示範專業;2019年《產品設計專業》被評定為四川省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在專業設計比賽上,參與重大專業比賽300餘次,獲獎1千餘次。師生以及校友在國際、國內重大展賽中多次獲得國際工業設計最高等級獎“紅點概念獎”、“紅點產品獎”、IF等大獎;設計作品還入選義大利米蘭設計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等。
產教結合,回饋社會。工業設計系在設計賦能社會上不斷探索與踐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與四川長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華體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合作、多元育人,為其作設計培訓、產品開發與設計策略研究。為華為、中興、美的、小米、極米等企事業輸送了大量優秀設計人才,每年的畢業生始終保持較高就業率。
環境藝術系
成美環境藝術系成立於2000年,現有教師共29位,其中專業教師24位,含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2人。環境藝術系以全日制本科教學為主,同時招收三個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包括室內設計、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 。
目前,環境設計為四川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四川省高等教育套用型示範專業。專業多項教改實施項目直接受益於學生,包括“教育部認定省級一流課程”兩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一門、“省級思政示範課程”一門。此外,省級美育課程教學與實踐教改課題、信息數位化教學體系課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課題等眾多教改及科研項目不斷支撐專業建設。學生每年獲獎豐厚,包括亞洲設計學年獎、亞太室內設計金獎等國際、國內各級獎項。僅進兩年,學生獲得各種設計等級獎項達105項。
環境設計專業已建成7個實訓室、工作室,包括木工工作室、數字模型工作室、模型工作室、VR虛擬環境實訓室、照明實訓室、材料工作室、工藝工法實訓室,持續的建設為學生校內實踐提供條件。同時,系部校外實踐資源豐富,與包括中國建筑西南建築設計院等9家企業合作建有實習實訓基地,並與20多家企、事業單位長期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實踐合作,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專業實踐和設計套用平台。
環境設計專業一直保持較高的教學質量和較好的就業情況。許多優秀畢業學生已在行業擔任重要職位,僅西南建築設計院裝飾設計所就有我系7位畢業生就職,其中4位分別擔任項目負責人、分所所長和院副總等重要工作。20多年來,歷屆畢業學生得到同業院校、各用人單位和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
視覺傳達設計系
成美視覺傳達設計系以培養具有現代藝術設計思維能力、掌握設計系統方法、具有較強適應社會能力和藝術設計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為目標。迄今,視覺傳達設計系師資隊伍主持了多個省廳級科研項目,指導學生完成了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省級項目,獲得國際“網際網路+”大賽省級等級獎。完成多個慕課建設,其中《書籍整體設計》被評為四川省一流課程。
視覺傳達設計系在臨空校區擁有7000多平米教學樓,擁有專業教室20間、實習實訓工作室3間、Windows機房2間、蘋果電腦機房2間、多功能廳及專業展廳各1個,還有現代印刷、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傳統手工印刷、凸版印刷、專業攝影、非線性編輯等7個工作室,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硬體保障。
視覺傳達設計系自建系以來,不斷獲得行業內的認可,與四川古格王朝品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成都黑蟻設計機構、丙火創意產業機構、集合品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郎酒集團設計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成都中嘉印務有限公司、成都聯合傳播有限公司、快樂運動(中國)有限公司、成都甘食記餐飲有限公司、四川捨得文旅集團、邛窯考古遺址公園、永發印務(四川)有限公司建立過校企合作關係。我系是DCKD德國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理事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合作單位、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包裝&設計》雜誌理事單位,四川省平面設計師協會理事單位等。個人以及指導學生參展、獲獎各類國際國內重要賽事數百項,在DCKD主辦的德國奧芬巴赫Design Prozess 2008設計大賽、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韓國仁川國際設計周(韓國仁川市政府主辦)、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獎(中國包裝聯合會主辦)、“世界學生之星”獎(世界包裝組織WPO主辦)、全國大學生平面設計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米蘭設計周學院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等國際、國內重要展覽和比賽中屢獲佳績。
公共藝術系
公共藝術專業是教育部規劃的新概念專業方向,培養在開放性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相應的城市環境設計的專門人才。公共藝術專業的設立,不僅契合了中國城市化進程對創新型經濟模式的發展需求,而且加強了文化藝術設計在改造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順應時代所需,成都美術學院創辦公共藝術專業,本著立足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國,服務於不同層次的文化藝術教育和相關團體及企事業單位,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政治合格、德藝雙馨、全面發展的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藝術人才。學生畢業主要去向為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建築與景觀設計公司及藝術產業機構從事城市藝術規劃設計與壁畫設計製作、陳設藝術品開發與市場服務、公共藝術項目設計與管理等專業工作。
成美公共藝術系目前有專業教師15人,其中正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公共藝術系均採用行業公認優秀教材進行教學。建設有9個配合課程教學和學生實習實訓的校內工作室,6個校企合作基地。實驗室教學機制完善,制定了清晰的實踐課程大綱和管理制度,旨在發揮它的特殊作用,把大綱的規範與執教的開創性落到實處。實驗室、校企合作基地不僅滿足了實踐教學的需要,還為師生開展科研創作提供了基本保證。
公共藝術系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積極推行以教學帶動科研,鼓勵教師申報科研創作,目前公共藝術系完成國家級、省級、院級科研項目合計40餘項;主編參編教材2部;發表核心及普通學術論文60餘篇;本系師生在國際、國內重大專業賽事中屢獲佳績,總共獲獎100多項。公共藝術當下在我國正屬發展上升期,專業人才市場較缺,學生就業前景良好。成都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是省內第一個通過“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新增學士學位授權專業評審”的專業系科。
藝術與科技系
藝術與科技是設計類的一門新興專業,本專業順應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高度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對標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的人才需求,立足行業發展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以文化為底蘊、藝術為素養、技術為基礎,培養高層次套用型藝術專門人才。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數字文旅、數字文博、沉浸式娛樂等行業迅速發展,對掌握“藝術+科技”的新型設計人才需求激增。本專業面向文化創意產業和數字內容產業,從整合文化、空間、藝術、媒體、技術與商業的視角,提供數字科技活化文化遺產、互動式數字展陳、沉浸式數字娛樂等領域的設計服務。畢業生就業於文化創意、科技綜合、新媒體創業領域的相關教育、科研機構,或相關企業、政府部門,包括虛擬現實設計公司、互動多媒體開發公司、新媒體設計公司、展示展覽設計公司、網路科技公司等。
藝術與科技專業建立起教授牽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專業教師學緣背景豐富,兼具工學、藝術學學科背景,具備設計藝術學、軟體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建築設計、空間展示設計等豐富的專業背景。
成美藝術與科技系擁有豐富的設備條件,系部設備資產達2000萬,建有全域設計研究中心、沉浸式互動空間研究中心、虛擬現實與動捕研究中心等實驗實踐場地,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有力保障。專業教學架構以藝術學、設計學、工學為主幹學科,核心課程內容包含:虛擬感知、創意思維、視覺設計、互動設計、計算機語言、虛擬空間設計、擴展現實設計、沉浸式體驗設計等。
美術理論教研室
成美-美術理論教研室是美術學院的專業理論教學部門,成立於2003年,其前身為公共教學部,2012年從公共教學部脫離出來成立美術理論教研室。為配合成都美術學院既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又重視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教育的培養方針,該教研室主要承擔成都美術學院造型與設計類各專業的美術理論公共課教學工作。
學科建設 在成都美術學院籌辦後期,向四川省教育廳申報建立美術學碩士學位點。在成都美術學院開辦的第三天,四川省教育廳就召開了新增碩士點評審會議。全省高校報出的申報點裡需砍掉一半,而川音成都美術學院碩士點卻獲全票通過,幾個月後經教育部批准,2001年正式招收碩士研究生。
成都美術學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 學位類型、研究方向及導師一覽表
學位類型
專業
研究方向
導師
胡 寧 教授 唐殿全 教授 張 爭 教授 王義軍 教授 劉天宇副教授 鐘 偉 副教授
牟文虎 研究員 印 洪 教授
許庾嶺 副教授 蔡 衛 副教授 宿志鵬(二碩導)
胡 寧 教授
賀丹晨 教授 唐殿全 教授 張 爭 教授 王義軍 教授 劉天宇 副教授 鐘 偉 副教授
周思源 研究員
何多苓 教授 劉 勇 教授 鄒瓊輝 教授 郭維新 副教授
魏建翔 副教授 馬 傑 副教授 賀 陽 副教授 李昌龍 副教授
劉 可(二碩導)
牟文虎 研究員 印 洪 教授
許庾嶺 副教授 蔡 衛 副教授
宿志鵬(二碩導) 許正龍(二碩導)
導師指導小組【
周思源 研究員 謝寧 (二碩導)等】
周靖明 教授 馮曉雲 副教授 劉世華 教授 匡 誠 副教授 楊開敏 副教授
田 勇 教授 向燕瓊 教授 唐 毅 副教授 傅 璟 副教授
王潤強 (二碩導)
高中立 教授 鄧育林 副教授 陳明紅 副教授 王 翔 副教授
導師指導小組【盧洋 副教授
代曉蓉 (二碩導) 黃心淵(二碩導)等】
師資力量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共設有12個系,其中中國畫系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助教2人,油畫系現有教師16名,其中專兼職教授1人、退休返聘教授1名、副教授9人、講師5人,版畫系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雕塑系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2名、助教2名、研究生導師5名和教輔人員3名,動畫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7人、助教4人、教輔人員4人,工業設計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教輔人員4人,環境藝術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講師7人、助教4人、教輔人員4人,公共藝術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1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助教3人、教輔人員3人,視覺傳達設計系現有碩士生導師8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4人、助教3人,數碼媒體藝術系現有專兼職教師總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講師6人,藝術與科技系現有專業教師及教輔人員共14人、其中教授2人、講師7人、助教2人、教輔及行政人員3人,美術理論教研室現有副教授2人、講師2人、助教1人。
文化傳統 校訓校徽 校訓
院徽
辦學理念
成都美術學院院徽
活動 學院學生課餘活動豐富多彩,尤其純藝術和設計類展覽等活動豐富,學院擁有的相關社團、場所眾多。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交通地圖 新都校區
臨空經濟區校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