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涼山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裡設定郡縣,委派官吏進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涼山先後設定了郡、州、司、府以及路、衛、廳、縣等。這一地區,秦漢以前稱古邛都國或邛都部落,漢稱越嵩郡,隋唐為
嵩州,南詔稱
建昌府,元稱
羅羅斯宣慰司,明為四川行都司,清稱
寧遠府,民國稱寧屬。涼山地區的歷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與中央政權的隸屬關係。儘管在歷史上,涼山地區轄地範圍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
大渡河,南及
金沙江,東抵
烏蒙(今雲南
昭通),西迄
鹽井(今四川
鹽源)。新中國建立初期,涼山廣大彝族地區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落後的
奴隸制度和封建的
土司制度,等級森嚴,家支林立,械鬥不斷。涼山長期處於封閉、愚昧、落後的狀態。1950年,涼山終於迎來了解放,1952年10月,涼山彝族自治區成立(後來改為州)。
行政區劃
1950年3月西昌解放,年底成立西昌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4月政務院決定,將西昌專區的
大涼山地區劃出,設立涼山彝族自治區(州級)。西涼同屬
西康省。1955年10月,撤銷西康省,西、涼改屬四川省。1978年 10月,撤銷西昌地區,所屬
米易縣、鹽邊縣,劃歸
渡口市(現
攀枝花市),其餘8個縣併入涼山州。1984年4月,
峨邊縣、馬邊縣劃歸
樂山地區。至 1990年底,涼山州轄
西昌市、
德昌、會理、
會東、寧南、
普格、布拖、
昭覺、金陽、
雷波、美姑、
甘洛、越西、
喜德、冕寧、鹽源、
木里藏族自治縣共17個縣 (市)。首府設西昌市。
人口民族
全州2003年總戶數為1063140,總人口數為4154827。包括漢族、彝族、藏族、蒙古族、
傈僳族、回族、
納西族、苗族等14種民族民族。人口密度為68.8。
地質地貌
境內地貌複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
丘陵相互交錯,有海拔最高為5958米的
木里縣恰朗多吉峰,最低的
雷波縣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對高差為5653米。
氣候資源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部份地區四季不分明,但乾
溫季明顯,冬暖夏涼,乾季
日照長,年平均氣溫14℃~17℃,日照時數2000~2400小時,日照輻射總量達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 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無霜期230~306天。獨特的光熱資源和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被有關專家譽為“天然的塑膠大棚”。全國著名的農學家
盧良恕贊稱,涼山州“不是海南,勝似海南”。特別是西昌,海拔1500 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之譽。
水利水能資源
涼山河流眾多,均屬
長江水系,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45條,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條。有
邛海、馬湖、
瀘沽湖等23個內陸淡水湖泊。有多種多樣的內陸地下水,其中地下熱水資源較多,以溫泉形式出露地表的51處,水溫在30℃~60℃之間,各溫泉總流量每秒110升。
金沙江、
雅礱江、大渡河,把水能資源源源不斷地送到涼山,使涼山成為名副其實的“水能資源王國”。據2002年對外公布的數據,涼山水能資源蘊藏總量達到710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5900萬千瓦,水能資源模數為1181千瓦/平方公里,儘管涼山的國土面積僅占全國幅員面積的6‰,但卻擁有占全國10.5%的水能資源量和15%的可開發量,假如把這些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全部開發出來,每年可發電2970億度,平均每箇中國人每年可用230度。
動植物資源
州內脊椎動物計有5綱、40目、100科、661種(含亞種)。其中,獸類9目25科87種,占省的39?5%;鳥類計18目49科442種,占全省的63?2%。此外,州內還有眾多珍貴的植物,如
珙桐、
光葉珙桐、銀杏古樹、柏櫟樹、
格木、
南方紅豆杉、
銀葉桂、
香果樹8種國家珍貴樹種等等。
礦產資源
涼山地處“
天府之國”四川省西南角、群山環抱,充滿神奇、富有魅力的涼山懷抱著一個
聚寶盆。正處在“
康滇地軸”成礦帶上的涼山州,是四川省有色金屬的集中之地。現已發現的16種有色金屬中涼山蘊藏有15種。
風景名勝
涼山州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這些旅遊資源集民族文化、自然生態和航天科技觀光、陽光休閒度假的旅遊目的地為一體。境內有國家級4A級的風景區——冕寧
螺髻九十九里;國家級4A級的風景區——瀘山邛海風景區;國家級4A級的風景區——螺髻山景區;國家級4A級的風景區——冕寧
靈山風景區;國家級3A級的風景區——瀘沽湖景區。
還有美姑大風頂、冕寧冶勒、雷波麻咪澤、越西申果莊等
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冕寧彝海、雷波馬湖和會理
龍肘山——仙人湖景區……
涼山是全國脫胎於
奴隸社會且又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屬
香格里拉旅遊大環線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