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州縣沿革圖說》是2002年9月1日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明強。本書主要介紹了四川今縣和幫縣遺址的位置、自然背景以及歷代行政區劃圖說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四川州縣沿革圖說
- 頁數: 445頁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2年9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開本: 16開
ISBN: 7806593454
條形碼: 9787806593455
尺寸: 29.8 x 21.8 x 3.2 cm
重量: 1.5 Kg
作者簡介
任明強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
媒體評論
後記
四川州縣建置沿革圖說,初稿完成於1958年底。當時先父正戴著右派帽子於四川大學歷史系資料室勞動改造。雖年逾花甲,然拳拳報國之心仍熱。每於勞動之餘,利用藏書,潛心研究,先後撰成四川歷史地圖、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及本書。這三本書雖體例、內容各不相同,但彼此互為印證,頗多聊繁。[為便印行,後將四川歷史地圖合入州縣建置沿革圖說之規劃領導小組將此書列入首批規劃出版圖書之一。由於先父年事已高,乃由我負責對舊稿進行全面整理,添補了一些60年代後的新資料、新發現,訂正了若干文字和圖表的誤漏,交由巴蜀書社印行。然因繪圖困難和經費籌措困難等種種原因,出版一再推延。
2000年,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得悉後,十分重視,撥出專款,支持此書出版。在巴蜀書社與成都地圖出版社的協力合作下,此書終於得以正式出版。在此要特別感謝原四川省委書記、巴蜀文化學會會長楊超同志,他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此書的出版。
此書得以出版還要感謝四川省新聞出版局的李正培局長、伍堯副局長的關心與支持,巴蜀書社汪啟明社長、段志洪總編和成都地圖出版社領導的熱情支持,更要感謝此書的前任責編柯靜先生與現任責編侯躍先生,他們對此書傾注了大量心血。由於他們的支持與幫助,才使得此書順利出版。
任新建
2001年10月
目錄
敘例
目錄
圖與圖說
第一幅 四川今縣和幫縣遺址的位置
第二幅 四川州縣建置的自然背景
四川州縣建置的自然背景圖說
第三幅 秦代行政區劃(公元前316--前207年)
秦代行政區劃圖說
第四幅 前漢行政區劃(公元前206--公元36年)
前漢行政區劃圖說
第五幅 後漢行政區劃(公元36--190年)
後流行政區劃圖說
第六幅 蜀漢行政區劃(公元191--263年)
蜀漢行政區劃圖說
第七幅 西晉及成漢行政區劃(公元265--347年)
西晉及成漢行政區劃圖說
第八幅 東晉行政區劃(公元348--419年)
東晉行政區劃圖說
第九幅 劉宋行政區劃(公元420--479年)
劉宋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幅 南齊行政區劃(公元479--502年)
南齊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一幅 蕭梁行政區劃(公元502--553年)
蕭梁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二幅 後魏與北周行政區劃(公元505—580年)
後魏與北周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三幅 隋代行政區劃(公元581—617年)
隋代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四幅 唐代初葉行政區劃(公元618—733年)
唐代初葉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五幅 唐代中葉、末葉行政區劃(公元733—891年)
唐代中葉、末葉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六幅 五代行政區劃(公元891—965年)
前蜀、後蜀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七幅 北宋行政區劃(公元965—1126年)
北宋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八幅 南宋行政區劃(公元1127—1275年)
南宋行政區劃圖說
第十九幅 元代及明夏行政區劃(公元1276—1370年)
元代及明夏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幅 明代行政區劃(公元137l—1600年)
明代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一幅 明末清初行政區劃(公元160l一1726年)
明末清初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二幅 清代中葉行政區劃(公元1727—1850年)
清代中葉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三幅 清代末葉(公元1851—1911年)
清代末葉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四幅 民國時期(上)行政區劃(公元1912—1938年)
民國時期(上)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五幅 民國時期(下)行政區劃(公元1939一1949年)
民國時期(下)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六幅 建國初的川康行政區劃(公元1950一1955年)
建國初川康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七幅 1956年的四川行政區劃
1956年四川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八幅 1958年的四川行政區劃
1958年四川行政區劃圖說
第二十九幅 1980年的四川行政區劃
附錄一:四川州縣建置沿革表
附錄二:關於編繪四川州縣建置沿革圖表的說明
(一)德陽、綿竹兩縣在南北朝時的建置沿革考(插圖)
(二)西遂寧郡和懷中縣位置考
(三)冶官、咨官、資官三縣的沿革和境域、位置考(插圖)
(四)大竹、潾山兩縣的建置沿革和今地位置考(插圖)
(五)考訂三岡縣位置的經過(插圖)
(六)考訂始寧縣故治的經過(插圖)
(七)考訂和義縣治的經過(插圖)
(八)郪為秦縣說
附:湔氐道、嚴道、蒲陽非秦縣說、秦黔中郡考
(九)羊渠故治考
附錄三:地名索引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