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Biomas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四川大學二級學院。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2019年5月最佳化調整更名為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生物質與皮革工程系、紡織與服裝工程系、食品工程系3個教學系,設有本科專業5個;教職工13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Biomas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創辦時間:2019年5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四川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劉曉虎
    院長:何有節 
  • 專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專業:5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包含共建)
  • 院系設定:生物質與皮革工程系、紡織與服裝工程系、食品工程系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 知名校友段鎮基石碧
歷史沿革,學院前身,合併組建,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學院前身

  • 原四川大學輕工食品學院
學院歷史可追溯至1921年建立的燕京大學製革學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國家決定在瀘州建立四川化學工業學院,設定皮革製品工藝學專業,委派張銓為建校副主任委員,參與籌建。
1954年,四川化工學院與剛建立的成都工學院合併為成都工學院,從瀘州遷回成都,皮革毛皮及鞣皮劑工學成為成都工學院的重點專業之一。
1986年,皮革專業獨立建系,並成立皮革研究所。
1987年,成都科技大學與輕工部合辦輕工業學院,經輕工部批准皮革研究室改為皮革研究所。
2000年9月,原四川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合併,四川大學皮革工程系歸入輕紡與食品學院。
  • 原四川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1958年,成都工學院開辦化學纖維專業。
1987年,原紡織工業部與學校共建紡織工學院,在原有化纖專業基礎上增設了染整工程專業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1988年,成都科技大學成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合併組建

2001年,原四川大學輕工食品學院和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合併組建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
2004年,開辦輕工生物技術專業。
2010年,學院“輕化工程”專業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2011年5月,“四川大學合成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9年5月,由“輕紡與食品學院”最佳化調整更名為“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教職工131人,含正高級職稱30人、副高級職稱48人、博士生導師19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高端外籍教師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其它高層次人才4人(含青年項目),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各1個,教育部輕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9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5人。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
“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林煒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石碧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陳武勇
國家級教學團隊:現代皮革化學與工程學(陳武勇、石碧,2008年)

院系設定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生物質與皮革工程系、紡織與服裝工程系、食品工程系3個教學系,設有本科專業5個。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生物質與皮革工程系
輕化工程、生物工程
紡織與服裝工程系
服裝與服飾設計、紡織工程
食品工程系
食品科學與工程

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獲準國家級一流專業和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各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四川省本科院校品牌專業1個,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各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輕化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鞣製化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鞣製化學
四川省本科院校品牌專業:輕化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輕化工程
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高等教育輕化工程專業規範研製與實踐(2013年)

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5個專業學位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學院建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含共建3個)、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和二級重點學科3個。
國家重點學科:皮革化學與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共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共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共建)
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
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輕工技術與工程等
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輕工技術與工程
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健康食品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輕工技術與工程、材料學、材料與化工、服裝設計、生物與製藥
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輕工技術與工程等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崗位團隊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皮革化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製革清潔技術及皮膠原的高值轉化創新團隊
農業部崗位團隊:兔產業技術體系皮加工與綜合利用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1-2016年,學院科研總經費達到1.49億元。發表學術論文1833篇,其中SCI、EI收錄559篇。出版教材(含國家 “十一五”規劃教材)、論著85本,總計1200餘萬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93項,實用新型13項。獲得各類獎勵100餘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各1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基於酶作用的製革污染物源頭控制技術及關鍵酶製劑創製(2015年)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製革清潔生產關鍵技術(2006年)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專利獎)二等獎:不浸酸高吸收鉻鞣技術(2006年)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皮革科學與工程》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被多家國內外權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和引用。刊物以發展皮革科學、振興皮革產業為宗旨,刊登皮革科學與工程領域(製革、毛皮、鞣料及助劑、皮革製品及機械、人造革、合成革、化工材料等)有關學科基礎理論、套用技術、實驗研究方法、測試技術等的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對中國皮革科技與產業有重大意義的專題論述(包括政策性的)和有參考價值的譯文等。

合作交流

根據2020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學院先後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學、荷蘭萬豪勞倫斯坦套用科技大學、韓國木浦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建立起實質性的合作辦學關係。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捷克、羅馬尼亞、韓國、新加坡、義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同行、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聯繫和合作。
石碧院士曾出任國際皮革化學家和工藝師協會聯合會(IULTCS)主席;學院每四年主辦一次中韓食品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日食品及釀造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先後承辦第七屆亞洲國際皮革科學技術會議、中日高分子與纖維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會議。

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以學院名稱中的“工”字的漢語拼音“G”為創意設計,同時包含工科的含義,與船帆共同巧妙演變為一艘帆船。
院徽院徽
整體外形如一般乘風破浪的帆船,三片船帆代表“人才培養、科學創新、社會服務”等現代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任務,不畏艱難,勇於拼搏,創新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海浪代表知識的海洋,激起的浪花形似人,寓意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突出學院教書育人的本質。
整體動感強,造型簡潔,穩重時尚,嚴謹大方,具有視覺衝擊力。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劉曉虎
黨委副書記:馮國濤
院長:何有節
副院長:何強、肖凱、彭必雨

知名校友

段鎮基,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碧,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為超,青島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