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組建於2009年,由四川外語學院原英語系(成立於1959年)和英語語言文化系(成立於1984年)合併而成。目前,學院設有英語專業,2007年英語專業被評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英語專業下設英語語言文學、英語翻譯、英語教育三個專業方向。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川外英語人篳路藍縷的艱辛創業和百折不撓的奮鬥開拓,英語學院目前在人才隊伍建設、教研科研實力以及本科教學水平等方面,位居西南地區龍頭,在中西部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在全國英語學界也具有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學院師資,歷史沿革,辦學特色,學術研究,學生素質,學院畢業生,發展情況及前景,現任領導,

學院師資

學院目前共有專職教師90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4名;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名,重慶市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3名;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2名,95%的教師擁有碩士學位,95%的教師有海外留學、訪學或進修的經歷;常年聘有外國專家4名。

歷史沿革

原英語系成立於1959年5月25日,當時為適應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滿足中等學校普遍開設英語課程的迫切需要和對外經濟、文化聯繫日益增多的需要,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西南俄文專科學校改建為四川外語學院;除原有的俄語專業外,增設英語專業。1959年7月,建立英語教研室。9月,建立英語系黨支部和共青團總支。1960年,法語教研室建立,歸英語系領導(1964年5月,法語系正式成立,脫離英語系編制。)1961年,德語教研室成立,歸英語系領導,1985年脫離英語系編制。70年英語系停止招新,72年4月恢復招生。1973年11月,學員臨時黨委成立,英語系黨總支建立。79年,招第一屆碩士8人。80年,開始社會辦學。82年9月,新設英語師範專科。1984年正式成立外語師範系,脫離英語系編制。 86年7月28日,國家教委批准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科碩士授予權。1990年,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學院將英語系本科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改為英語語言文化專業,學制仍為4年。1994年5月,西南片區外語專業碩士點評審組來英語系評估,英語系英語碩士點被評為A級;同年7月,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英語系本科專業由英語語言文化改為英語語言文學、英語國際關係、英語翻譯三個專業方向。
原英語語言文化系前身為四川外語學院外語師範部,創建於1982年。1984年學院正式正立外語師範系,1993年更名為英語語言文化系(簡稱“英三系”)。

辦學特色

英語學院致力於培養專業技能紮實、國際視野廣闊、人文素養全面、人格心理健全、高層次、通識型、國際化的英語專業人才。在這一專業建設理念和思路的指導下,學院開設了“英漢雙語翻譯”、“英語教育”和“英語語言文學”三個專業方向。“英漢雙語翻譯”方向(下設特色“英漢雙語高級翻譯實驗班”)旨在適應市場需求,培養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英漢雙語實戰型高連線埠筆譯人才。“英語教育”方向旨在保存原英語三系師範特色,為國家培養英語語言技能紮實、英語教學理念先進、師德師風高尚的英語教學工作者。“英語語言文學”方向(下設特色“中國文化走出去實驗班”),旨在堅守本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根基,同時瞄準國家“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培養英語語言技能紮實、中西文學/文化知識全面、具有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夠勝任“中國文化走出去”重任的跨文化知識精英。
目前,學院開設有各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程50多門,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重慶市精品課程5門,重慶市優秀教學團隊3個。英語學院教學成績卓越,學生的專業四、八級考試連年超過全國外語院校平均及格率。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目前學院與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橋樑建設集團公司、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語言橋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單位簽署協定共建教學實習基地14個,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實踐空間。

學術研究

學院現有五個科研機構:英美文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詞典學研究所和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於2009年12月成立。中心以教學為主導,科研為動力,力圖做到教學與科研互動互進。目前有教師15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8人),另有特聘教授2人。現任中心主任為張旭春教授。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將秉承英語學院注重全方位培養學生文學文化修養的優良傳統,繼續加強並進一步完善為川外英語學院本科高年級以及今後研究生開設的各門課程,其中包括:中西文化專題研究、中國思想史(英文授課)、英語國家概況、西方思想史、英國學入門、美國學入門、美國電影與美國文化等主幹課程。中心成員一直以來在承擔了學院重要的課程教學和研究任務的同時,亦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不斷探索,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學術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張旭春教授的《政治的審美化與審美的政治化:現代性視野中的中英浪漫主義思潮》、董洪川教授的《“荒原”之風:T.S.艾略特在中國》和《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論稿》等,公開發表的論文包括: 張旭春教授的“互動與比較文學研究的學科意義”、“文史互證與詮釋的限度”、“魯迅早期思想中的浪漫主義因素與中國現代性問題”、“文學理論的西學東漸:本間久雄 < 文學概論>的西學淵源考”、董洪川教授的“中國當代T.S.艾略特研究:現狀與走勢”、“歷史的關聯:‘九葉’詩派接受T.S.艾略特探源”、段俊暉教授的“洞見與盲視:對葉維廉中國文論思想的幾點反思”、“A Study of American Critical Humanism: Irving Babbitt, Lionel Trilling and Edward Said”,藍若宇博士的“混合、超越與革新–從大眾傳播的三大特點看網際網路傳播”、“The Issue of Network Privacy and its Management in China”,張慶老師的 “‘天人合一’與當代生態倫理的衝突”和“張婷老師的“多維對話中的經典重讀”等。此外,本中心將根據新世紀中西比較文學、中西文化發展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態勢,集群體之力編撰一批針對新時期廣大高等院校英語專業高年級教學的高質量教材。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以中西文學文化教學和研究為主要方向,定期舉行各種級別的學術研討和交流會,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通過加強學習和交流,進一步促進各領域的教學和研究。
翻譯研究中心:由原英語系和英語語言文化系的翻譯教研室整合而來。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原英語系就參與了四川省都江堰工程資料的翻譯;七十年代,英語系部分教師接受了《尼泊爾史》、《現代不丹》的翻譯任務,於1975年先後完稿出版;1973年為支援國家的重點建設,為四川維尼綸廠辦了翻譯培訓班;1975年接受了聯合國檔案的翻譯任務,歷時三年,共譯出80多萬字,1978年全部交稿出版。新時期以來,英語學院的師生更是頻繁活躍在西南地區的重大外事活動中,從事口譯或筆譯工作。長期的翻譯實踐和教學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譯者和翻譯師資。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牟緒典、王大濂、嚴彬儒、曾祥祿、郭頤頓、何道寬、王映橋、魏以達、譚少青、藍仁哲、夏洪進、周裕玻、黃新渠、靳海林、劉正澤、廖七一、李芳琴等。翻譯研究中心將秉承老一輩學者所開創的翻譯實踐、教學和科研傳統。現在,本中心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3人,中心主任由英語學院書記兼副院長沈彤教授兼任。該中心主要工作一是承擔本科與研究生翻譯相關各課程的教學工作,二是組織相關學術活動和集體科研項目。目前在本科層次上所開設的課程有英譯漢、漢譯英、基礎口譯、通用口譯、同傳入門、經貿口譯、專題口譯、專題筆譯、科技翻譯、翻譯理論入門等。近年來,本中心教師已經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譯林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重慶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專著、譯著近30部,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
詞典學研究所:英語學院有著悠久的詞典編撰傳統。早在20多年前,原英語系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曾祥祿教授的組織下成立了詞典編撰小組,於1992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英語教學詞典》。2001年,《學生英語用法詞典》(夏洪進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和《漢英新詞語例解詞典》(王仁強、段景文主編,重慶出版社)也相繼問世。2009年11月,為了進一步推動詞典學的理論與套用研究,學校批准成立了詞典學研究所。現已形成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所長由校研究生院院長王仁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成員包括胡文飛教授(博士)、張宏教授(博士)和馬武林教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重慶市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1項、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3項、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4項以及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項。近年來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外語學刊》、《中國外語》、《外語電化教學》等權威及CSSCI源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科學出版社專著3部,獲得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
英美文學研究中心:由原英語系和英語語言文化系的英美文學教研室整合組建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由王世垣教授、馬篤權教授、藍仁則教授、丁詠淑教授、段景文教授等老一輩學者所開創的英美文學教學和科研傳統。現在,本中心有教授3人,博士4人,中心主任為姜淑芹教授。近年來,本中心教師已經在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了專著、譯著近20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研究》、《文藝爭鳴》等CSSCI源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文藝理論》轉載,在全國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領域裡產生了較大影響。中心還與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等國外名校同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機制,為我們立足世界的教學和科研追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心由原英語系與英語語言文化系語言學教研組整合而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由郎天萬教授、龍日金教授、李明遠教授等老一輩學者所開創的語言學教學和科研傳統。中心以理論語言學研究和套用語言學研究為兩大主要研究方向,以將理論研究成果套用到外語教學實踐為主要宗旨,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含在讀博士)6人,中心主任為譚春博士。近年來,中心教師出版學術專著多部,在《現代外語》、《外語學刊》、《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外國語文》、《山東外語教學》等外語類權威期刊、CSSCI來源期刊、核心期刊上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數十篇。

學生素質

紮實的語言技能訓練和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造就了該院學生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公益精神。近年來,該院學生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21世紀·聯想杯”全國英語演講賽、全國高校口譯大賽、模擬聯合國大會、全國高師技能大賽等專業類、高層次賽事中屢創佳績。英語學院學生在亞洲足球賽、亞太城市市長峰會、東亞足球競標賽、北京奧運會、英國青年代表團訪渝、中國科協第十一屆年會等大型會議會展以及外事活動中從事志願服務工作。英語學院翻譯志願者憑藉突出的專業素質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深受各方面的讚譽。

學院畢業生

英語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除了出國深造、保送或考取研究生之外,每年還有大批畢業生進入中央對外聯絡部、外交部、國家安全部等國家機關以及外貿、外企、旅遊、民航、海關、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涉外工作。

發展情況及前景

英語系和英語語言文化系多年來都對科研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近5年來,兩系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立項80餘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35部,教材5部,獲各級科研獎40餘人次。按照學校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定位,英語學院在成立之初便把科研發展作為學院今後的工作重點之一,為此目的英語學院組建了新的教授委員會,並成立了5個研究中心:英美文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詞典學研究所和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英語學院將繼續秉承原英語系和英語語言文化系樸實無華、嚴謹求實的優良傳統,並在“海納百川,止於至善”這一新院訓的指導下,科學謀劃、銳意進取,開創英語學院輝煌的明天!

現任領導

院長:張旭春
常務副院長、黨總支書記:沈彤
黨總支副書記:吳維均
副院長:譚春
副院長:劉興兵
院長助理:趙平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