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四失
【讀音】sì shī
【學釋義】習上的四種過失。
【出處】《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鄭玄註:“失於多,謂才少者;失於寡,謂才多者;失於易,謂好問不識者;失於止,謂好思不問者。”
又,中醫學術語。是指醫生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的四種過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失
- 【讀音:sì shī
- 【釋義】:學習上的四種過
- 【出處】:《禮記·學記》
具體有:
⑴是診治中不能弄清疾病的陰陽屬性和病勢之逆順;
⑵是不能認真學習與全面繼承先師的學術,盲目施行不正確的醫術,從而造成醫療失誤;
⑶是不能辨清病人的生活、社會、精神、形體等狀況,比類權衡,以作出正確診斷;
⑷是不善於運用問診以了解病人各方面情況,而胡亂診斷。
如《素問·征四失論》云:“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矣。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矣。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