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美術界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諸如美術“現代性”的含義究竟是什麼,什麼是中國的現代美術,如何辨析和界定20世紀中國美術的現代性,什麼是中國畫發展演進的現代形態,這種轉型以什麼為標誌,大眾美術在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過程中究竟處於何種地位,儘管不斷有“全盤西化”的思潮湧動,但在中國的可行性卻又如何,“中西融合”的不同樣式背後的社會指向如何,如何從本體論的角度來為這些樣式定位,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前衛藝術及其在中國現代美術中的位置,中國現代美術在當今全球化境遇中的未來可能性又將如何?
《"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內容簡介: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反思性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海內外研究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內地美術界主要從史學的角度對代表性畫家和主要流派作偏重於史料梳理的研究,台灣的研究側重於20世紀30年代的早期油畫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對此項研究興趣日增,尤其關注“85美術新潮”及以後的藝術探索。這些研究已經為當下的思考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史實基礎。但與此同時,其中亦存在著一大共同的疑惑和誤區:在對“現代性”的判定上還沒有眺出“現代即西方,傳統即中國”的思維模式。其缺憾在於將中國的現代美術等同於西方現代主義美術在中國的推演,而將中國20世紀美術的主體部分一傳統演進、中西融合和大眾美術等富有中國特色的形態,排除在“現代性”之外,使20世紀中國美術無法在世界美術史中得到合理的解釋和恰當的定位。
作者簡介
潘公凱,曾任浙江美術學院學報編委會主任、中國畫系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研究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現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1991年10月被評為“有特殊貢獻知識分子”。自1979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畫創作和美術史論的教學工作,並在國內重要刊物發表大量學術論文,曾多次在紐約、舊金山、香港、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等地舉辦大型個人畫展,存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出版論文集:《限制與拓展》;專著:《潘天壽評傳》、《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主編:《潘天壽書畫集》(獲國家圖書獎)、《現代設計大系》;編撰:《中國繪畫史》。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靜水深流——潘公凱作品展”。2009年主編《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全6卷),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主持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美術設計。
圖書目錄
什麼是中國的現代美術?(代前言)
正名的艱難
——“中國現代美術之路”系列研討會概述
第一輯 中國美術現代轉型芻議
潘公凱
“四大主義”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
邵大箴
恆定性與變化性——關於藝術現代性的思考
水天中
“通變”——現代中國美術的核心問題
范景中
M0dem:一個帶著面具的觀念
李樹聲
影響中國現代美術發展演變的兩個主要因素
劉曦林
變數與守恆(續說)——20世紀中國美術辯證思考之一
洪惠鎮
中國美術現代轉型芻議
徐虹
雙重選擇: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
鄒躍進
現代性的起源、性質及其混雜性
——從現代民族國家建構與中國美術的現代性談起
邵琦
轉型:現代性向自我性
顧丞峰
現代性與中國美術的轉型
呂澎
20世紀中國藝術的歷史線索
第二輯 中國現代美術的歷史經驗
朱錦鸞
中國現代美術改革前傳——李鐵夫與西方寫實主義
王宏建
中國油畫的現代轉型——20世紀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認同、流變與轉型
陳瑞林
城市文化與大眾美術——1840-1937年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
高天民
藝術理想與社會理想——關於20世紀中國的“大眾主義”美術
王明賢
從文革美術到當代藝術
易英
抽象藝術與中國當代藝術經驗——藝術史的社會學批評
黃專
江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生態描述
林木
中國的當代藝術是當代中國的藝術——中國當代藝術面臨的若干基礎理論問題
孔令偉
西方人體知識在中國的傳播與轉換——視覺藝術的視角
李超
孤島美術的融合之路
曹慶暉
“學到手再變”——“油畫民族化”思潮中的羅工柳油畫研究班教學研究
孫振華
走向現代與尋找中國——中國雕塑現代性問題論綱
李公明
中國美術現代轉型中的政治敘事與地域文化——以廣東美術為中心
第三輯 現代中國畫的動力
沈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傳統繪畫的理論轉型和國畫的建立
潘耀昌
尷尬的選擇——彩墨畫作為新國畫的形象代表
丁羲元
中國畫在近現代的發展、去向
舒士俊
當代中國畫的歷史抉擇
湯哲明
現代中國畫和現代繪畫
惠藍
現代性中的傳統:20世紀中國畫現代轉型中的“傳統主義”
皮道堅
全球化與都市化背景下的中國現代水墨藝術
附錄
附錄一 潘公凱教授談話錄
附錄二 “中國現代美術之路”上海研討會之“自由論壇”錄音整理
附錄三“ 中國現代美術之路”上海研討會之“問題討論”錄音整理
後記